由王凱、江疏影等主演的古裝劇《清平樂》本周正式登陸衛視晚間黃金檔播出。該劇原名《孤城閉》,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因為出自“國劇良心”制作機構正午陽光,開播前便被寄予厚望。截至昨天,該劇已播6集,在相關網站開分高達8.1分,在近期相對低迷的國劇市場收獲了一個良好的開場。
《清平樂》是正午陽光繼《琅琊榜》系列、《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之后打造的一部古裝大劇。劇情圍繞家國天下徐徐展開,通過對北宋仁宗時期朝堂風雲的深度刻畫和兒女情長的細致描摹,展現了“第一仁君”宋仁宗趙禎的為政以仁和他的情感欲望。原著小說原本以宋仁宗長女福康公主趙徽柔和內侍梁懷吉之間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劇版相對原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如今的格局調整為宋仁宗和曹皇后為主線人物,故事也是圍繞著北宋“仁宗盛治”的實現而展開。 該劇導演張開宙此前曾拍攝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不少觀眾看來,《清平樂》不光是年代與《知否》相近,整體影像風格和敘事節奏也很相似,《知否》娓娓道來的慢節奏在該劇中得以延續,雖然細節大多可圈可點,但作為開篇未免有些拖沓。
前兩集中,圍繞宋仁宗趙禎的身世,歷史上“狸貓換太子”的典故以更貼近史實的方式被重新演繹,但單就是掰扯趙禎要見生母,太后劉娥不讓他見,就磨嘰了整整兩集。不少觀眾因此吐槽,導演張開宙是“人形褪黑素”,“催眠效果顯著”,甚至將這種敘事的緩慢調侃為與考拉齊名。 不過,如果從全劇的整體基調來看,這段“前史”的介紹其實也很有必要。正是在“狸貓換太子”這樣的身世背景下,宋仁宗與太后之間的角力將貫穿朝堂,他們似親又不親的母子關系,彰顯出了宋仁宗“生於天家”的無奈。這種基本的格調其實在未來也將貫穿宋仁宗的一生,原著《孤城閉》從宋仁宗長女的視角出發,其實表達的是同樣的主題,即身為皇室血脈雖享有榮華,但卻終究為禮制和身份所困,難得真正的自由。從這個角度來看,《清平樂》的緩慢並非拖沓,也不是為了拉長劇情而注水。這種必要的鋪墊雖然確實不容易吸引觀眾,但也是創作者為了敘事完整所作出的取舍。 值得一提的是,《清平樂》同時還延續了《知否》中的煙火氣。它以有別於以往帝王劇的視角,刻畫了一個稱職的皇帝,一個“不稱職”的丈夫和父親,傾力還原更具煙火氣的仁宗。隨著宋仁宗生平軌跡的不斷推進,一幅氣象開闊的大宋畫卷也漸漸繪就。“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韓琦、晏殊、范仲淹、夏竦、歐陽修、富弼、司馬光等交相輝映,或鐵骨錚錚,或文筆風流,或有經天緯地之才,或有憂國憂民之心,他們將共同勾勒出北宋士大夫的文人風骨和政治理想,也傳遞出“仁宗盛治”下的人文情懷。 劇中,晏殊在雨中吟唱《浣溪沙·小閣重帘有燕過》的場景,讓不少觀眾驚呼“原來宋詞是唱出來的”。
已經播出的6集中,無論是朝堂宮廷還是街頭市井,大到家具擺設,小到一飯一蔬,《清平樂》都拿出了“良心國劇”的制作水准,營造出了古朴典雅的氣韻風格。無論是古色古韻的生活場景,還是貼合宋人喜好的羅紗衣料,都呈現出北宋雅致的生活方式。在滿屏都是大清,動輒就是三國的古裝劇市場裡,這種對宋朝的“復古”其實也比較鮮見。長達69集的《清平樂》目前給出了一個水准在線的開場,后續能否維持水准,觀眾不妨慢慢看。(李夏至)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