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視角下后疫情時代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探析

2020年04月07日15:05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原標題:輿情視角下后疫情時代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探析

  前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影響,高度市場化的旅游業是減收最大的行業之一。隨著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景區相繼開門迎客,旅游業進入到后疫情發展階段。

  目前,國內旅游行業正處於復蘇初期,但受疫情全球擴散影響,涉及我國出、入境游等相關旅游業務恢復步伐將有所放緩。有輿論表示,疫情結束后,我國旅游業會迎來報復性發展,也有質疑聲認為不應過於樂觀。本文將從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旅游業對疫情的應對、旅游業疫情后的發展趨勢等方面,探討后疫情時代的旅游業發展及機遇。

  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旅游行業的影響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旅游行業產生明顯沖擊。游客退訂酒店機票、旅游景區暫停營業……原本傳統旅游黃金期——春節假期,成為旅游業“寒冬”。根據近三年春節假期旅游業數據及趨勢可以判斷,2020年春節假期旅游收入損失至少達5000億元。

  (數據來源:文化和旅游部官網)

  為防止疫情擴散,全國各地加強了防控力度,如道路管控、社區管控等,民眾出行意願降低,旅游市場急劇萎縮。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測算,預計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國內旅游人次分別負增長56%和15.5%,全年同比減少9.32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分別負增長69%和20.6%,全年減收1.18萬億元。除此之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多個國家蔓延,出、入境旅游同樣受較大沖擊,尤其是疫情會降低境外游客來華的信心,入境游人數將有所減少。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全年國際游客人數將下降20-30%,或將致使數百萬人失去工作。至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導致旅游行業全產業鏈告急。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阻斷了游客出游的腳步,大量旅游訂單取消、退款,導致旅游企業及旅行社受到“退改潮”考驗,出現資金鏈吃緊的現象。旅游景區、酒店民宿業、餐飲業等受客流量銳減,均面臨經營壓力。與此同時,考慮到疫情影響面較大、時間較長,出、入境旅游不僅受到客流銳減的影響,旅游目的地的預定量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

  二、“旅游人”積極行動增強旅游業發展信心

  (一)政府紓困政策注入信心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及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積極應對,出台措施幫助旅游企業紓困,包括退還旅行社質保金、加強導游隊伍勞動權益保護、出台旅游業復工復產指導意見等扶持類政策。除此之外,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包括提振文旅消費計劃、對醫務人員免費入園政策、發放旅游消費券、設立文化和旅游產業紓困基金、開展旅游培訓在線課程等措施,幫助旅游企業渡難關。這些措施不僅緩解旅游機構及企業的短期壓力,更是促進旅游業恢復發展甚至是轉型升級。

  (二)旅游人蓄能練“內功”,旅游市場逐步恢復

  面對疫情,我國旅游業積極展開自救,包括景區提升軟硬件設施,加強員工培訓,提升景區整體服務水平﹔景區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開展直播類活動﹔景區積極制定疫情防控及安全生產工作方案與措施﹔旅游企業努力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同時,啟動旅游復興計劃等,全力為受疫情影響的旅游業恢復蓄能。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3月16日,我國已有28個省(區、市)3714家A級旅游景區恢復對外營業,復工率已超過30%,已恢復開放的旅游景區主要為山岳型景區、開放型景區和市民公園等室外旅游場所。目前,全國旅游景區總體運行平穩。

  (三)疫情催生旅游新業態

  每次面臨重大災難發生會孕育出新的變化,或促進商業模式迭代升級。通過旅游業界的積極探索與共同努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催生了旅游新業態和服務新模式:實名制登記、線下客流銳減等倒逼景區智慧化管理﹔雲旅游、跨界賣貨成為旅游企業搶灘的“新大陸”﹔“無接觸服務”帶火智能無人酒店……推動旅游行業轉變模式重新獲客。

  (四)被疫情壓抑的旅游需求或將逐步釋放

  旅游行業屬於外部因素敏感性行業,經常暴露於多種風險之下,但也是極具復原力和生命力的行業。有專家表示,我國旅游業已進入較成熟產業發展階段,具有較好的內生增長動力。待疫情結束后,隨著國民消費需求增大,被壓抑的旅游需求將逐步釋放,旅游業將迎來增長。

  三、旅游業是否會出現“報復性”增長?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造成國內旅游業甚至全球旅游業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在疫情期間,國家主管部門及各地政府的積極信號在不斷發出,旅游人的積極“自救”,為旅游業恢復注入信心。隨著疫情不斷趨於好轉,各行業有序復工復產,旅游業或是迎來報復性增長的行業之一,輿論的期望值較高。

  然而,旅游業要擺脫疫情影響,恢復正常運營仍受多種因素影響:一是國內外交通解禁,恢復通行﹔二是游客出游信心得到恢復﹔三是酒店業、餐飲業等旅游周邊行業恢復營業。游客出游信心的恢復屬關鍵因素。當游客出游不受限后,景區接待量、線上及線下旅游企業的預定量將逐步恢復疫情前水平,旅游全產業鏈才有望恢復正常運轉。有旅游人士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壓抑的旅游需求可能在今年暑期或者國慶前后大量釋放。但由於境外疫情的不斷擴散,旅游業短期內難有“報復性”反彈。

  觀察2003年非典疫情后旅游業恢復狀況,相關數據顯示,2003年受非典影響,我國旅游業總收入為3442.27億元,同比下滑11.24%。若疊加2002年10%的同比增速,則非典疫情影響旅游業20%左右的營收。有報道指出,在非典期間,我國對旅游業的管控時間大致為一個半月,從2003年4月11日起,直至5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解除香港和廣東的旅游警告。但直至2004年二季度,非典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才完全消失。也就是說,2003年“非典”結束后的較長一段時間,中國的旅游業才得到恢復。

  相較非典時期,本次新型冠狀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更為復雜。一方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毒的傳播性強於非典病毒,且潛伏期長,增加病毒傳染、擴散風險﹔另一方面,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導致人口流動明顯下滑,涉及旅游的相關行業均受波及,或抑制旅游業回暖。除此之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534233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高達53.9%。相比2003年非典疫情時期,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明顯提升,這也意味著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影響更大更深遠。在此背景下,旅游業恢復自身發展,同時恢復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勢必會比非典疫情后需要更長的時間,對相關舉措的要求會更高,難度會更大。“旅游人”需要做好“持久戰”的准備。

  四、疫情下的旅游業有“危”更有“機”

  (一)疫情暴露出新的旅游風險

  疫情對旅游業造成沖擊的同時,暴露出旅游業諸多風險。要想規避風險,“旅游人”需要洞察“危”與“機”。目前旅游業風險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旅游目的地安全保障問題,人流聚集或加大疫情再次爆發的風險。據媒體報道,北京香山公園、杭州西湖景區、江西武功山景區等旅游景區在恢復開放后,出現了游客扎堆游覽的現象。二是旅游糾紛問題,疫情期間旅游訂單退款不及時、退訂扣費高等問題較為突出,消費者會陷入“交費容易退費難”的尷尬境地,阻礙旅游業復蘇腳步。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相關旅游數據顯示,疫情期間(1月20日—2月29日),在線旅游消費者投訴量激增300%以上,主要圍繞退改相關問題。三是旅游機構應急處置能力不足,降低游客出游信心。如疫情期間備受關注的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深圳“歌詩達·威尼斯”號郵輪發生游客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事件,都在警示旅游機構需不斷提升應急處置能力,以應對突發事件發生,保護消費者生命安全。

  (二)疫情或加速新型旅游產業格局形成

  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持續增長的大眾旅游需求沒有改變,疫情給旅游業帶來的不止是挑戰更是機遇。在疫情面前,我國旅游業行業迅速反應,及時調整服務手段,也為后疫情時代的旅游業發展開辟出發展新方向、新機遇。

  1.低密度、自駕、康養是關鍵

  目前我國疫情正逐步向好發展,但復工復產帶來的聚集性疫情傳播風險依然存在。受各地區疫情防控措施影響,道路交通仍會阻礙民眾出行。在短期內,近郊游、自駕游等旅游方式將會受到游客青睞。從長遠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喚醒了民眾的生命和養生意識,民眾想獲得自由、健康、舒適等體驗的呼聲上漲。低密度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以及康養類旅游產品的關注度將大幅提升,或成為旅游行業發展新方向。

  2.“雲”模式可尋求更多發展

  疫情期間,針對線下旅游市場萎縮,不少旅游景區及文博機構推出“雲”模式游覽,豐富線上文旅產品創新供給,滿足市場需求。

  (1)“雲旅游”或成為旅游供給側結構改革新的突破口

  “雲旅游”屬線上旅游直播類活動,在抗“疫”特殊時期收效良好,“雲”模式正成為年輕一代青睞的娛樂方式。旅游直播不僅能與民眾保持良好溝通,還鎖定了部分民眾轉化成為潛在的線下游客,可謂一舉兩得。除此之外,“雲旅游”模式也加快旅游景區及旅游機構新型旅游人才的培養,滿足旅游新形式發展的需要。

  (2)“雲上文博”為文博旅游領域打開一扇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紛紛臨時關閉,“雲展覽”“雲游文博”“雲參觀”“雲劇場”……各種形式同步上線。“雲上文博”不僅讓疫情期間宅在家的觀眾一飽眼福,滿足了他們對文化的需求,同時館方贏得好口碑,技術平台也賺足了眼球和聲譽,一場共贏悄然而生,“雲上文博”將成為文博旅游領域發展趨勢已漸成共識。從這一局面來看,疫情雖使得線下的文博受到較大影響,但“雲上文博”不僅吸引了原有的線下客戶,還開拓了一些往常並不會走入博物館參觀的網民,激發了更多的文化需求,與此同時,這些模式體現了先進科技手段助推文化和旅游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服務模式創新,較好踐行了文旅融合戰略,並贏得輿論呼吁“雲上文博”要可持續發展。這些意味著,綜合文旅融合戰略、技術與文化融合、供給側機構改革、受歡迎程度等亮點的“雲上文博”,勢必會成為文博旅游領域新的發力點。

  3.“新基建”釋放新動能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數字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個人健康碼、遠程醫療、在線辦公等數據工具廣泛應用。從政府決策部署到企業復工,數字“基礎設置”功能凸顯。當前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即,以數字科技為核心的消費模式有望帶動經濟實現高速增長。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深度應用,數據科技正全面融入旅游產業並發揮重要作用。“雲旅游”“5G+旅游”“大數據+旅游”等數字化應用模式將為旅游產業發展釋放新動能。

  除此之外,疫情防控倒逼景區加碼智慧管理。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旅游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明確指出,在景區游覽管理上,嚴控游客流量,景區科學合理設置承載量,防止人員聚集,應採取分時段、間隔性辦法安排游客入園。實名制登記、在線預約等已成為景區恢復開放的“標配”。景區利用大數據等科學手段,促進升級改造票務系統,使用提前預約、線上購票、語音導覽等非接觸方式購票和健康游覽,最終實現景區智能化管理。

  4.精准推廣計劃有望助力旅游企業擺脫經營困境

  當疫情結束后,民眾的出游需求將逐步釋放,機場、火車站、旅游景區等地將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戶外游、國內游將成為出游的主流。對此,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應把握好機遇,針對游客出行特點,積極做好分析研判,在產品設計、營銷模式等方面做足功課,吸引客流。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攜程旅游大數據聯合發布的《15項發現和待啟動的旅行:國人疫情后旅游意願調查報告》顯示,選擇在5月旅游的比例為16%,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或出現旅游小高峰。(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文旅輿情小組左薇 吳漢華等)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