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監管靶向性和精准性,有效提升監管效能—— 山東差異化監管,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2020年04月03日08:42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增強監管靶向性和精准性,有效提升監管效能—— 差異化監管,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資料:王建 制圖:馬立瑩

  “流程再造攻堅”系列解讀·聚焦《差異化監管流程再造實施方案》

  山東省各類市場主體突破1000萬戶,而監管力量相對有限,如何確保監管力量“好鋼用在刀刃上”?近日,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差異化監管流程再造實施方案》。省發展改革委信用處副處長魏一鵬在解讀《方案》時表示,根據市場主體的信用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監管,能增強監管的靶向性和精准性,有效提升監管效能。

  “差異化監管流程再造前,‘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模式對於所有市場主體不做區分,平均用力。”省發展改革委信用處相關負責人說,流程再造后,將市場主體分為誠信守法、輕微失信、一般失信、嚴重失信四類,監管力量可以更加精准地匹配使用。“對於誠信守法企業‘非請不擾’,對輕微失信、一般失信兩類企業,每年除進行一次隨機性聯合檢查外,不得再安排其他檢查。”這三類企業是流程再造后的主要受益群體,而嚴重失信的企業,將是監管力量和資源重點配置的方向。

  對市場主體進行信用分級分類,是實行差異化監管的基礎。省發展改革委信用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創新採用“三位一體、共享共用”的信用分級分類模式,“市場主體的信用評價數據不僅來自公共信用評價,還包括行業信用評價和市場信用評價,通過這三個維度的信用評價建立起對全部市場主體的精准信用監管。”

  《方案》提出要全面推廣信用承諾制度,除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外,在辦理過程中以信用承諾代替証明材料,推動實現“秒批”。省發展改革委信用處相關負責人認為,這體現出監管理念的重要轉變,“過去總是認為市場主體會不守法不誠信,現在是相信每一個市場主體都會守法誠信經營,隻要你作出承諾就相信你的承諾。”與信用承諾制度相配套,加強抽查檢查力度,對於虛假承諾、不遵守承諾行為,一經發現,依法嚴懲。

  除事前信用核查和信用承諾、事中信用分級分類和隨機抽查、事后聯合獎懲外,增加信用修復環節,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監管新模式是《方案》的另一大創新。“有些市場主體雖然犯了錯誤,但還沒到被逐出市場的程度,允許它們積極改正錯誤,提高信用水平,重新回歸到正常的市場秩序中去,這樣就形成了以信用為基礎,環環相扣的全生命周期監管模式。”該負責人說。

  對於新興業態,《方案》提出要深化細化包容審慎監管,“這些新興業態尚處於萌芽狀態,還不成熟,如果按照傳統行業的監管方式,效果可能不理想。”魏一鵬表示,這是一種留有余地的監管方式,也是一種培育發展新動能的監管方式。

  與依靠行政強制的傳統監管方式相比,差異化監管更多是一種柔性監管方式,這會不會使監管偏軟?魏一鵬表示不會這樣,“對疫苗、藥品、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等涉及人民生命安全、社會關注度高的領域,不僅不適用信用承諾等柔性監管方式,還要實行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嚴格監管。”魏一鵬說,《方案》專門提出要強化重點特殊領域監管,並建立了頂格罰款、巨額賠償、內部舉報人獎勵制度等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王建)

(責編:劉穎婕、聶俊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