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的表達方式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2020年03月24日09:45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原標題:張文宏的表達方式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硬核“出圈” 語言走紅網絡

  作為一名權威傳染病專家,張文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頻頻“出圈”。因為發言“硬核”,張文宏一夜爆紅。他關於疫情問題的發言總是簡潔、清晰、接地氣,靠著扎實的專業素養和“神侃能力”,頻繁進入大眾視野,開啟了“段子手”模式。“你在家裡不是隔離,是在戰斗”“當你覺得很悶,病毒也被你悶死了”“防火防盜防同事”……引發網民連連點贊。

  張文宏,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他帶領的華山醫院感染科,連續九年位居“中國醫院排行榜”中國感染病學科榜首。而現在,他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在各大短視頻平台上,關於他的視頻,點贊數動輒上百萬。

  在鏡頭前,從救治情況到疫情研判,他有問必答、深入淺出,對於任何有可能混淆的問題,他都會舉有趣的例子,力求透徹清晰。網絡上稱他為“硬核專家”,有人評價他,不戴面具立人設,不迎合大眾或輿論,很真性情。不端架子,平易近人,語言風趣,而作派風風火火,言談明快爽利,不矯情、不做作。有網民表示,“這一個多月,他說的話我都記得。這些話語就像一個個定心丸,緩解了我們的焦慮”。

  真性情背后是“真清醒”“真專業”

  對於張文宏的“紅”,在某種程度上頗有時勢造英雄的意味,民眾在抗擊疫情的緊張氛圍裡,喜歡聽他的俏皮話,更安心於他給出的專業論斷。新京報網文章《張文宏醫生為什麼這麼紅》表示,不戴面具立人設,不迎合大眾或輿論,“真”是他的核心人格特征。不矯情不煽情,拒絕成為雞湯制造鏈條上的原材料,也拒絕成為“正能量”批發部的消費品,這在真性情之余,也有幾分“真清醒”。

  面對記者提問大家為什麼喜歡聽他講話,他直言,“因為我懂這個事兒,大家喜歡聽我的。等過了這個事情,大家該看電視的看電視,該追劇的追劇,誰要看我啊?”對於境外疫情形勢,他表示,“不管是嘲笑別國疫情蔓延,還是猛夸自己國家棒,其實都是對災難和逝者的褻瀆”。而對於“走紅”這件事,他也看得很明白,“別關注我,關注武漢”“我才不是網紅,我是個醫生”。

  他的話,有的不是那麼“中聽”,但給人一種信賴感。比如他說,針對新冠肺炎目前沒有神藥,惟一的“神藥”就是集中全部救治資源幫助病人堅持下去﹔“注射血漿患者立刻康復?那是電影”。光明日報客戶端發表評論認為,某種程度上,對於社會公眾來說,需要這樣的醫生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用專業知識為社會輿論注入理性。專業,本身就有穩定人心的力量。

  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表示,從他們身上,我們不僅看到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專業精神,還有“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正是這種精神,給社會和大眾帶來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安全感。

  專業人士該多說些“大白話”

  在疫情之中,有一些專業領域的人進入公眾視野。他們在個人專長的領域裡出類拔萃,加上有趣的靈魂,直白的話語風格,一旦站上輿論台前,形象很立體,“紅”由此成了必然。

  這也給專業人士帶來一些啟示。張文宏面對鏡頭,沒有包袱,敢怒敢言,用通俗幽默的“大實話”深入淺出地科普知識點,打造了他個人的名片,更推動了科學信息的有效傳播。誠然,我們需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在一些場景中,也需要專業的話直白地說,俗稱“接地氣兒”“大白話”,為的是增加專業話術的民眾貼近性,更好地普及專業信息,有效引導輿論關切。就此次疫情來說,張文宏成了民眾心中權威的專家代表之一,他在輿論場中活躍地傳遞專業信息,對整個疫情防控工作帶來的影響顯然是利好的。

  事實上,說“大白話”在各項工作中都具有通用性。“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因為語言平實親切而“出圈”並非孤例,但“走紅”決不是專業人士的歸途,其真正意義在於把專業精神傳遞得更遠。因此,從普遍意義上來說,專業人士不妨多說些“大白話”,使民眾對知識科普、專業精神真正入腦、入心。

  (作者: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輿情分析師 王芳)

(責編:翟晨曦、聶俊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