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沙漠蝗  中國緊鑼密鼓

張保淑

2020年03月23日1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防治沙漠蝗 中國緊鑼密鼓

  近日,西藏拉薩海關工作人員在阿裡普蘭口岸開展沙漠蝗監測工作。

  近日,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林草局開展了除治沙漠蝗災害應急演練。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一輛小轎車在馬路上正常行駛,突然車前不遠處有一大團低矮的“烏雲”,車很快鑽入“雲”團中,頓時聽到“啪啪啪”的聲響,玻璃窗上滿是黃色的污點,兩隻活著的蝗虫趴在車前玻璃的雨刷器上,不時晃動著觸角,扇動著翅膀。原來那朵“烏雲”就是沙漠蝗虫遷飛的“軍團”。這是網絡上一段流傳甚廣的視頻,相關信息顯示,該視頻於近日拍攝於巴基斯坦,記錄下了沙漠蝗虫在當地集體遷飛、鋪天蓋地來去的駭人場景。類似的視頻近日在網絡上熱傳,使人們對沙漠蝗虫造成的災害印象深刻。

  巴基斯坦只是沙漠蝗虫最近入侵的國家之一,此前沙漠蝗虫已經肆虐了從非洲東部到阿拉伯半島和波斯灣的廣大地區,波及16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影響約20個國家。鑒於沙漠蝗虫給農業和綠色植被帶來的巨大破壞,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干事屈冬玉、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副秘書長兼緊急救濟協調員馬克·洛考克等近日發布了一則聯合聲明,呼吁國際社會採取更加果斷的措施控制沙漠蝗虫災害的蔓延。

  巴印地區與中國接壤,沙漠蝗虫侵入該地區無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警示我們必須未雨綢繆,科學評估可能面臨的沙漠蝗虫侵入風險,同時切實做好各項防治准備工作。

  多原因導致國外災情重

  沙漠蝗是非洲、亞洲熱帶荒漠地區的河谷、綠洲上的主要農業害虫之一。據報道,今年東非肯尼亞遭遇70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虫災害,僅其中一個大的蝗虫群,就達長60公裡、寬40公裡。自2019年6月,埃塞俄比亞東部和索馬裡北部聚集了大批沙漠蝗虫,並快速發展成為該地區25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虫入侵事件。巴基斯坦遭受沙漠蝗虫危害程度超過了1993年史上最嚴重的蝗災,今年的損失僅小麥就可能達10億美元。

  沙漠蝗災害年年有,為什麼今年災害特別大,以至於形成了持續性、大范圍災害呢?對此,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和中國農業大學昆虫學系教授石旺鵬解釋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沙漠蝗泛濫成災是前幾年累計的結果,由於往年基數較大,造成產卵多﹔今年東非地區降雨等條件適宜沙漠蝗集中孵化,形成龐大種群,既能對抗天敵的掠食,也大大超過了當地防治能力限度,導致其規模特別龐大,危害非常嚴重。此外,氣候變化和東非草原系統因過度放牧造成的生態破壞,也是沙漠蝗泛濫的重要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沙漠蝗作為是蝗總科沙漠蝗屬下的一種昆虫可以進行生態相的突變,即可以由散居變為群居,而這正是其造成極大破壞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情況下,沙漠中稀少的植被隻能維持少數沙漠蝗虫的生命,它們各自分散生活,夜間飛行,不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當集中了大量雨水,植物驟然生長,沙漠蝗大量繁殖。隨著擁擠程度的增加,其行為方式從個體散居夜間活動,轉變為群體群居結成蝗群,數量可達幾十億隻,橫亙大片土地上,並能隨風進行長距離遷飛,橫掃所經過地區的各種植被,造成極大破壞力。

  沙漠蝗的遷飛能力是種群擴散和危害性增強的重要原因。由於其身體結構適宜長時間空中滑翔,沙漠蝗在溫度適宜的時候,可以借助風力完成長途遷飛旅程,因此,其種群經常從東非越過距離為300公裡的紅海,到達阿拉伯半島,進而入侵南亞地區。研究表明,沙漠蝗曾憑借風力從西非地區飛越大西洋,侵入加勒比海地區。

  防御治理“兩手”都要抓好

  基於對沙漠蝗侵入風險的科學評估,中國有關部門制定了相應的防治戰略並緊鑼密鼓做好各項准備工作,嚴陣以待。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執行好“御蝗於境外、備戰於境內”的策略就必須對境外“蝗敵”發展情況有准確了解和研判,與有關各方做好溝通協調工作。2月23日,中國國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派員參加農業農村部組織的工作組,赴巴基斯坦參與並指導該國有關面開展沙漠蝗防控工作,並與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家分享災情情報,開展協同防控,探索建立國際合作機制。此外,中國有關方面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緬甸等有關方面密切溝通,建立信息交換機制,提前預判沙漠蝗遷飛中國的可能性和可能的途徑。

  “御蝗於境外”就要切實守好“國門”,加強口岸監測及入境檢疫。為此,全國海關系統迅速行動,強化入境口岸疫情監測,特別是加強對非洲和印巴地區進境貨物和運輸工具的植物檢疫,嚴防沙漠蝗虫卵、幼虫及成虫從口岸進入國境,一旦發現,立即做除害處理。

  根據預判的沙漠蝗虫可能的入侵途徑,加密布設邊境地區監測站點並加強監測力度。根據《預案》,農區沿中國與印度、巴基斯坦、緬甸的邊境線,在200公裡范圍內,以縣為單位布設一批監測點,第一時間掌控沙漠蝗遷入動態。此外,在雲南、西藏、新疆等地的邊境重點地區設置一定量的監測點,並安排專人觀測遷入情況,一旦發現侵入蝗情,第一時間報告。

  3月10日上午,一場針對沙漠蝗災情的應急演練在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打響。由該區林業和草原局組織的專業扑火隊投入除治沙漠蝗災“戰斗”,隊員們攜帶噴殺裝備,模擬某地發生沙漠蝗侵入災情,緊急出動,錘煉應急防治能力。這是按照《預案》,雲南省有關方面組建的治沙漠蝗隊伍並開展的演練活動。

  《預案》要求,到3月底前,在雲南、西藏、新疆等沙漠蝗可能遷飛入境的邊疆地區,依托社會化服務組織,組建50支應急防治專業隊伍,每支隊伍按照日作業能力不低於2000畝標准,因地制宜配備高效施藥機械。此外,《預案》提出,對防治隊伍要加強技術培訓、應急演練並配足物資。

  風險小但不可掉以輕心

  擅長遷飛的沙漠蝗已經侵入印巴地區,接下來會對中國造成怎樣的威脅呢?根據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國家林草局三部門近日聯合制定印發《沙漠蝗及國內蝗虫監測防控預案》(以下簡稱《預案》),沙漠蝗遷飛入侵中國的幾率很小,採取的是“御蝗於境外、備戰於境內”的防范策略。

  沙漠蝗可以飛越大西洋侵入加勒比海地區,為什麼侵入中國的幾率很小呢?對此,中科院院士、生態和昆虫學家康樂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進行了詳細解釋。他說,得出上述結論是基於沙漠蝗的生存和繁殖的條件和其可能侵入的路徑的環境因素。

  具體來說,沙漠蝗的生存和繁殖必須依托於熱帶和亞熱帶沙漠,必須滿足一定的溫度條件,研究表明,沙漠蝗蝗卵在18℃以下和45℃以上時,無法發育。當溫度在20℃或低於20℃時,蝗蝻活動減弱。40℃左右是沙漠蝗蝗蝻和成虫遷移活動的條件,蝗蝻和兩性成虫正常發育和迅速成熟的相對濕度需要達到60%以上。受益於青藏高原的隆起,中國西南同緯度地區未發育出熱帶和亞熱帶沙漠,地理環境和溫度條件均不適宜沙漠蝗生存,也就是說,東西綿延2400多公裡,南北寬度200至300公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脈是一道阻擊沙漠蝗侵入的天然屏障。

  高原和高山雖可以阻擋沙漠蝗侵入內地,但鑒於沙漠蝗可以擴散到尼泊爾、印度地區,西藏與兩國接壤地帶就面臨侵入風險,加強西藏南部與兩國毗鄰區監測至關重要。

  新疆、內蒙古有廣闊的沙漠,有沒有可能成為沙漠蝗侵入並生存的區域呢?對此,康樂持否定觀點,他認為兩地的沙漠屬溫帶沙漠,冬春季溫度太低、夏季降雨太少,不能滿足沙漠蝗繁殖條件。對於從雲南侵入這條途徑,康樂認為概率也很低,因為如果沙漠蝗從這個方向遷飛過來,就必須突破孟加拉國、緬甸的雨林,而雨林不適宜沙漠蝗。

  概率很小,但是可能性是存在的,農業農村部拉薩有害生物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站長王文峰提醒說,受印度洋季風影響,沙漠蝗可以從印度經孟加拉國遷飛至緬甸,它們有可能會從雲南方向進入中國,造成侵害,不可掉以輕心。

(責編:張代生、聶俊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