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為“神奇”(匠心獨運)

2020年03月23日16: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化“腐朽”為“神奇”(匠心獨運)

  圖為湖北隨州葉家山西周早期墓地出土014號方罍保護修復前后圖。

  湖北隨州葉家山西周墓地出土的精美青銅器經過考古工作者的細心修復,已經多次外出展覽,大眾對它們精美的紋飾、舒朗的格局贊嘆不已。前后近八年繁復的修復工作給我們留下諸多寶貴經驗。整個保護修復項目獲得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的文化遺產保護金尊獎。

  湖北隨州葉家山西周早期墓地的考古發掘,是近年來我國田野考古領域重大考古發現之一,被評為2011年中國考古學論壇六大新發現和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受到高度關注。這裡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銅器,基本保存完好,組合和共存關系明確,是研究該地區西周早期物質文化交流發展的重要標准器物群。2013年,國家文物局批准進行隨州葉家山西周早期墓地出土珍貴青銅文物的保護修復項目。2014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了一支集文物保護、考古學研究、科技考古在內的多層次科研文物保護團隊,開始對355件(套)青銅器進行保護修復。

  青銅器紋飾的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能夠准確地反映時代變遷。對序列清晰的青銅禮器紋飾的研究是考古學的重要內容。紋飾是青銅器的裝飾藝術,涵蓋著先民對自然、人、社會的認識,有著深厚的精神內涵,有著較高的藝術價值。

  葉家山青銅器經過表面處理后,各種精美紋飾,包括不同形式的饕餮紋、鳳鳥紋、夔龍文、變形夔紋、幾何紋等都非常直觀地顯現出來。葉家山青銅器上裝飾的紋飾具有西周早期紋飾風格,相當數量青銅器裝飾風格與同期中原地區非常接近。

  通過對制作技術特征進行研究,葉家山青銅器均為銅錫鉛體系的合金,鉛錫青銅器和錫青銅器在其中佔主導地位﹔多採用鑄造、熱加工等,青銅器以整體渾鑄為主,部分禮器連接部位採用分鑄法﹔葉家山青銅器廣泛使用了銅質芯撐。另外,葉家山M28發現的2件銅錠,是迄今商周墓葬中正式發掘獲得的鑄銅半成品,經初步測試含銅量達到98%以上,這為漢東地區西周方國的銅器原料來源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對青銅器表面污染物、層狀堆積等的處理,其目的是盡可能地揭示被掩蓋的歷史信息,包括紋飾、銘文、制作工藝、補鑄等信息。

  在保護修復過程中,我們對於青銅器形制的復原,十分謹慎克制。一號墓有數件青銅禮器損毀嚴重。019號尊變形、撕裂嚴重,但其大體形制、紋飾等信息均可通過考古學研究方法來獲取與確定,因此選取合適的材料與工藝對這件青銅禮器進行了復原,最終取得了較好效果,修復補缺部位與整體“和諧一致”,近看又可以“區別開來”。014號方罍與017號提梁卣同樣也是后期採集所得,殘缺嚴重,通過查閱大量考古資料,最終雖找到了形制、紋飾一致的“原始資料”與“文獻”,但由於嚴重缺失,僅對其形制進行了補全,紋飾、顏色未做處理。

  在葉家山出土青銅文物保護修復過程中,我們通過對青銅文物表面鏽蝕物的清除,充分揭示了器物銘文、紋飾。通過對文物附著信息的保存,充分揭示物質組合間的共存關系。通過對破碎器物的復原研究,充分展示器物的時代風尚,恢復物質潛在的藝術統一性,為器物的分期斷代提供實物支撐。

  中國青銅文化歷史悠久,歷經數千年發展,形成了完備及獨特的裝飾藝術及制作工藝。一件青銅器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是考察古代社會風貌、宗教習俗、生產水平、冶金鑄造等歷史信息的重要研究資料。隨著對葉家山這批銅器的深入研究,其審美價值、歷史價值將得到進一步揭示。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21日 05 版)

(責編:張代生、聶俊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