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處長當搬運工 干部下沉要常態化

2020年03月20日08:4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局長處長當搬運工 干部下沉要常態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針對堅持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工作方法、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深入論述。在各項工作部署中,強調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最能體現群眾路線的就是干部下沉。

根據我的調研,針對社區防疫資源的匱乏和防疫力量的不足等問題,武漢實施了處級干部帶隊包干社區、區級干部帶隊包干街道的做法。下沉干部的具體工作包括封門封樓、健康排查(確診、疑似、發熱、密觸)、殺菌消毒、量體溫、代購生活物資、勸返、陪聊及心理輔導等。

大批公職人員放下“身段”,與群眾打成一片。局長當分菜員,處長作搬運工,這種畫面在近期的武漢及湖北省其他城市屢見不鮮。

下沉干部聯合社區居委工作人員、社區醫護人員、網格員、樓棟長和廣大志願者一起,把社區這個毛細血管的最末端打通,社區防疫機制才被建立和夯實起來,新增及疑似病例的銳減甚至持續歸零等戰“疫”成果才顯現出來。

干部下沉的價值與意義不止於疫情防控之需,還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干部下沉有效地填充與壯大了基層工作隊伍。一些時候,隻有個位數的社區居委工作人員可能需要服務10萬以上的社區人口。而且,他們需要將絕大部分時間用於應付來自各個上級部門交代的五花八門的任務,人少事多、無錢無權和頭重腳輕等結構性問題突出。群眾龐大的服務需求和基層治理服務力量不足的矛盾,亟需通過干部下沉的途徑加以解決。

其二,干部下沉是廣大干部密切聯系群眾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以人民為本、密切聯系群眾都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最大政治優勢,“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都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永恆課題。而要“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優化服務是前提與基礎,要充分了解廣大基層群眾的生活實際,了解他們的需求與訴求。基層治理的核心在於無數具體與細微工作的務實推進,而不僅是“居廟堂之高”的頻繁開會。筆者當然不是反對開會,而是建議盡量少開會,可開可不開的會就不要開。干部們要把更多時間騰出來深入基層社區,成為基層研究和基層治理的專家與能手。

其三,干部下沉可以有效克服部分干部做事不用心、不用情、不用力的敷衍與務虛作風。隻有通過實實在在地參與社區重大事件決策過程,協調社區化解矛盾、處理糾紛,下沉干部才能真正了解基層運轉的基本邏輯與主要問題,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從而說老百姓聽得到、聽得進、聽得懂的話,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

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初期表現出來的被動局面,與城市的社區建設、基層治理和網絡化管理中存在諸多薄弱環節不無關系,暴露了部分干部對疫情形勢預判、社區基層運轉缺乏深入准確了解。而中后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干部下沉機制的務實推進,和廣大人民群眾、志願者的傾力支持。干部下沉到一線去,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既是現階段戰“疫”的需要,也是值得總結、提煉、堅持和改進的寶貴經驗。希望疫情結束以后,通過總結干部下沉機制的經驗,能夠進一步建立起黨群聯系的新機制與新常態,使干部下沉的成效不因疫情的緩解與結束而終止。(作者姚華鬆 系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責編:翟晨曦、聶俊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