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籍返京女子被拜耳辭退 入境人員防疫工作引輿論關注

2020年03月20日08:43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原標題:澳籍返京女子被拜耳辭退 入境人員防疫工作引輿論關注

  近日,一段澳大利亞籍返京女子不按規定隔離執意不戴口罩外出跑步的視頻在微博引起熱議,視頻中,該女子面對社區防疫人員勸說不但不聽勸告,隨后民警趕到對其發出了警告,必須按規定居家隔離14天不允許外出。

  個別外籍華人和留學生回國后拒絕隔離、妨礙公務等話題屢登微博熱搜,相關話題的閱讀總量高達10億以上。

  根據眾雲大數據平台的監測,事件曝光后輿論持續發酵,今日(3月18日)話題報道量達到頂峰。

  澳籍返京女子被拜耳公司辭退

  澳大利亞籍華人女子跑步相關視頻在網上流傳后,有知情者透露,該女子為拜耳中國公司員工。於是,網友紛紛在“@拜耳中國”官方微博下留言,希望該女子能得到懲罰。

  3月17日晚,拜耳中國通過官微發布聲明稱,對於網上流傳的視頻,公司在第一時間進行了核實。經查,該涉事人確為拜耳員工。公司已根據相關規定,對該員工做出辭退處理。聲明稱,拜耳一貫遵守經營地所在國的法律和法規,並堅定支持中國政府和民眾的戰疫行動。公司已對該員工做出辭退處理。

  (圖為拜爾中國官方微博)

  據了解,返京后不按規定居家隔離,外出跑步且不帶口罩。面對社區防疫人員的勸說,該女子不但不聽勸告,還大喊“救命騷擾”。隨后民警趕到對其發出了警告,必須按規定居家隔離14天不允許外出。

  3月17日,根據網友爆料,該女子姓梁,在拜耳擔任管理職務,職位為拜耳制藥智能與自動化主管(Head of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Automation),曾就職羅氏、阿斯利康、輝瑞等多家知名跨國藥企,於2019年9月加入拜耳。

  拜耳中國在聲明中表示,公司根據相關規定,對該員工做出的辭退處理立刻生效。拜耳中國要求所有員工,都應嚴格遵守各地政府抗擊新冠疫情的各項措施,並嚴格遵守當地法律和法規。公司將繼續與中國政府和民眾一道,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早日取得最后勝利做出貢獻。

  根據拜耳集團今年2月發布的2019年財報,公司全球總銷售額達435.45億歐元,同比增長3.5%﹔淨收益達到40.91億歐元,同比增長141.4%。其中,拜耳全球藥品銷售總額為184億歐元,同比增長6%。中國市場是業績主要驅動因素之一,銷售額同比增長25%。2019年,公司亞太地區藥品銷售額達到86億歐元,同比增長12.7%。拜耳集團首席財務官Wolfgang Nickl預測,中國市場2020年將再次出現25%左右的增長。

  分析師點評

  澳籍返京女子事件曝光后,有網民質疑稱,國際知名醫藥企業的員工嚴重缺乏安全防護意識,該公司生產的藥品質量堪憂。隨著輿情進一步發酵,拜耳中國通過官方微博發表公開聲明。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分析師麼向凝認為,從回應時效角度來看,拜耳中國第一時間對網絡爆料內容進行核實,並迅速發表聲明,把握了輿情回應的有利時機。從回應內容角度來看,拜耳中國從表明立場、闡明事實、處置方式、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說明,主動回應輿論關切。從回應效果角度來看,該份聲明發出后,拜耳中國的處置速度及處理方式在社交媒體中迅速贏得網民好評。網民紛紛“點贊”表示,“這才是應有的態度”“拜耳反應速度夠快”“支持拜耳中國的處理”。

  反思本次事件,拜耳中國高管的舉動,側面反映出該公司對核心員工的輿情素養重視不足,拜耳中國在輿情曝出后立刻辭退涉事員工,或存在一定法律風險,引發衍生輿情。

  整體來看,拜耳中國快速有效地應對此次輿情,不僅及時化解了企業輿情危機,也切實維護了企業形象和聲譽。但同時,企業應著力提升員工綜合素養,不僅提高員工自身的防護意識,也要在員工的行為中,展現出醫藥企業對改善公眾健康水平的關切。

  歸國人員防疫工作引多方關注

  多名歸國人員妨礙防疫公務被曝光

  隨著國內疫情態勢向好,不少在外國留學或居住的人選擇回國。但個別入境人員不配合防疫工作的視頻,近日也在網上廣泛傳播。

  3月16日,一段中國警察網發布的視頻顯示,有隔離區女子因要喝礦泉水而與工作人員發生爭執,隨后被口頭警告。有媒體報道,此事發生在上海浦東某隔離點,女子系從意大利回國。

  視頻顯示,當時一名身在隔離區的年輕女子因為喝水問題與工作人員發生爭執,還想沖卡闖出去,隨后警察趕來處理糾紛。

  同日,《北京晚報》發表《歸國避疫,集中隔離點不是你自私耍橫的地方》一文,提及一位網名為“豌豆公主病的日常”的法國留學生,本身已有咳嗽症狀,回國后覺得檢疫等待時間長,便宣稱自己被醫院“禁足”、“快被餓死”,遂打110請警察“到發燒門診示范吃飯”,甚至威脅發視頻到外網,以抹黑醫務人員和基層警察。

  3月17日,另一段歸國留學生拒絕接受檢測的視頻同樣引發關注。山東某歸國留學生以採集咽拭子不適為由,不配合工作人員的檢測工作。在視頻中,該留學生拒接工作人員的電話,拒絕上報體溫數據,稱“我又不發燒、不發熱、我干嘛測體溫”。工作人員在門外跟她溝通:“讓你測就測一下,配合一下。”

  兩高兩部要求依法嚴懲妨害“戰疫”行為

  根據法律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該傳染病擴散的行為。因此,在疫情面前,公民履行法律規定,不僅是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負責,而且也是應盡的義務。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近日聯合發布了《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要求依法嚴懲妨害疫情防控的各類違法犯罪。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履行為防控疫情而採取的防疫、檢疫、強制隔離、隔離治療等措施的,依照刑法相關規定,以妨害公務罪定罪處罰。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以妨害公務罪定罪,從重處罰。對於依法從事疫情防控任務的人員,為防控疫情,按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統一要求採取與防疫、檢疫、強制隔離、隔離治療等措施密切相關的行動,均可認定為公務行為。

  網友觀點

  對於個別妨礙公務,浪費公共資源的歸國人員,網友表示嚴厲批評並希望嚴肅處理,“防疫人員是戰士,不是你們的保姆。”

  還有網友指出,此次事件不應該上升到責怪所有留學生和歸國人員,網友應更加理性看待。

  媒體觀點

  針對近期陸續曝光的妨害疫情防控事件,北京日報發表評論文章《妨害“抗疫”行為必須嚴懲 》,文章指出,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妨害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嚴懲一切威脅公共安全、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就是為全面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提供法治保障。疫情當前,公民必須知法守法,嚴格執行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規要求,以實際行動服務防控大局,這是公民責任,也是法律義務。

  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稱,當任性恣意無視道義譴責,就隻有法律懲治才能拴住肆意妄為。對於涉嫌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犯罪的案件,各地要快偵快破,及時曝光,形成威懾效應。

  對入境瞞報、不配合防疫安排等行為,我們必須一如既往地嚴肅看待,但是不能以極端心態對待歸國人員。人民日報客戶端發表人民銳評《說他們“千裡投毒第一名”,很不合適》,評論表示:建設家鄉你不行,千裡投毒第一名”“祖國拿你當親人,你把祖國當冤大頭。”連日來,輿論場中彌漫的這種論調,令人擔憂。應該看到,確有極個別歸國人員瞞報謊報個人情況,不配合防疫安排,加大了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對此種行為,我們必須一如既往地嚴肅看待,依法依規進行嚴懲。畢竟,當前境外疫情輸入的壓力越來越大,切不可掉以輕心。但是,不能因極端案例而標簽化歸國人員,更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營造”出海外華人華僑回國就是坑害中國的輿論氛圍。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主任輿情分析師董晉之指出,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的局面得來不易,網民對輸入性病例的排斥並非完全無理,同時也應看到,惡意中傷不能解決問題,回歸科學,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全球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邱越 楊暢)

(責編:翟晨曦、聶俊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