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產業拐點:疫情防控下的行業發展新機遇

后疫情時代,打通物流“最后一公裡”

2020年03月16日08:38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原標題:后疫情時代,打通物流“最后一公裡”

  編者按: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下,企業與行業的生存發展面臨種種考驗。如何在疫情防控環境下,把握新需求、新技術、新機遇,以變應變、化危為機,是當前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人民在線、人民網新媒體智庫推出《把握產業拐點:疫情防控下的行業發展新機遇》系列文章,希望為各界人士帶來啟發。

  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疫情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較大,而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緊的階段,相關防控舉措正加緊落實,這對於眾多行業都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尤其是與公眾關系密切的物流行業受到極大影響,面臨極速的轉型、升級。有關網購、快遞的信息也多次登上微博熱搜,例如:“取快遞需幾步”視頻受到廣泛關注﹔並有網友發出取快遞靈魂三問“到了嗎?怎麼取?小哥送上門?”等。快遞“最后一公裡”的配送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而如何在后疫情時代破解該難題,急需業界進行思考。

  疫情中的物流行業

  疫情期間,物流配送成為保障民生的關鍵一環,線下消費受到限制的同時伴隨著線上消費需求的激增,如何快速、安全地將貨品送達,對於物流行業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首先,疫情給物流行業帶來復工難、用工荒的問題。受疫情和相關隔離政策的影響,使得原來用工需求量巨大的物流行業面臨更為嚴峻的用工難問題。其次,快遞“最后一公裡”的配送一直是物流行業聚焦的重點。在此次疫情中,各小區面臨“封閉”,物流配送無法順利進入小區,還需要消費者到規定地點取件,與配送、管理人員、其他消費者近距離接觸。而在無人值守的攤位,也會產生包裹混亂無序、尋找難度大等問題。顯然,在上述背景下,快遞行業目前無法滿足消費者正常的需求,由此也引發了網絡大規模的“催單”輿情。

  然而,在困境中物流行業也迎來變革。為了更好地滿足疫情時期物資配送的情況,並執行防疫提倡的無接觸取件,無人化運送實踐已在部分地區積極開展。如2月6日,京東機器人小車從武漢京東物流仁和站出發,用時數分鐘把貨物送到了疫情定點醫院武漢市第九醫院門口,顧客輸入提貨碼提取貨物,完成了武漢首單配送。

  在疫情中無人物流應用場景的拓展與及時配送,使整個社會開始意識到無人物流的巨大潛力,是新零售背景下布局智慧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給“后疫情時代”的物流產業提供了轉型借鑒,加速物流行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轉型。

  無人物流矩陣的發展與推廣困境

  在物流作業流程的閉環中,無人化不僅在倉內分揀、干支線運輸等方面發揮作用,更助力最后一公裡的末端配送。無人機、無人倉、無人車等共同構建“無人物流”科技矩陣。

  近年來,在市場需求、資本助力、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等技術迅猛發展,以及人口紅利消失與人力成本不斷上漲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國內多家企業開始布局無人物流並開展眾多實踐訓練。京東自16年開始自主研發物流無人化技術設備,其最具特色的京東配送機器人已在全國20多個城市投入城市末端“最后一公裡”的配送測試運營。阿裡菜鳥致力於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還推出末端無人配送車菜鳥小G系列等設備。蘇寧也早在2017年就進入無人機常態化運營,率先建立三條無人機配送航線,其智慧物流的樣本正在逐步成形。

  雖然目前的無人物流行業已經初具規模,但是無人物流一直以面臨落地緩慢的尷尬境遇,完善智慧物流運輸體系大規模發展仍然任重道遠,尤其是“最后一公裡”的配送問題仍存在較多風險。事實上,雖然目前的無人配送車輛能夠實現定位等功能,但根據公開資料,它們精確的識別距離為300米,仍然存在出差錯的可能性,在末端配送的狹小街道社區,安全性無法得到完全保証。除此之外,由於智能城市管理的配套設施缺乏,無法根本解決無人接收或交通擁擠使貨物無法送達等問題。再加上我國對於無人配送方面的政策、法規尚不完備,像無人機配送在部分區域可能面臨低空飛行管制。

  《中國經濟時報》評論指出,同傳統物流配送相比,無人配送除了能免去疫情期間的人與人直接接觸外,還有配送業務時效性增強、增進用戶體驗兩方面優勢。然而,相對簡單地把商品放到指定位置的“無接觸配送”來說,科技含量較高的“無人配送”並未在全國大規模推出,“無人配送”大面積應用還需時日。業內人士認為,在無人機、無人駕駛等技術在現實生活中大規模應用落地時,也需要在資本層面、法律政策層面、基礎設施的系統支持層面做到配套發展,才有機會迎來大規模商業化的應用。后疫情時代,如何抓住產業升級的機遇,探索倉儲、運輸,尤其是末端配送的無人化成為行業重點。

  后疫情時代的發展機遇

  雖然疫情之下,物流行業面臨極大的挑戰,但不可否認的是,挑戰中也蘊藏機遇。尤其是疫情過后,電商市場的反彈以及相關技術創新變革將會給物流產業帶來嶄新的、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首先,電商的持續加速發展為無人物流布局提供了重要發展時機。此次疫情使線下零售受到極大影響,而互聯網平台為零售企業提供了良好的轉型機會。2月10日,阿裡巴巴宣布全國所有線下商家均可零門檻、免費入駐淘寶直播。根據公開數據,2月以來全國每天新增的淘寶店數量達到3萬多家。大量商戶入駐不僅意味著貨品成交量的上升,也為無人物流提供了大顯身手的機會,能夠更好的發揮其效率高、成本低的優勢。除此之外,隨著消費者線上消費習慣的深度養成,后疫情時代的物流需求依舊迸發活力。面臨巨大的市場需求,無人物流將帶來物流運營效率的大幅提升,成為升級與完善智慧物流服務模式的重要方式。

  其次,疫情加速促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商業化,也為無人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強力的技術支撐。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具備深度挖掘和處理海量信息的功能,能夠通過建立信息庫,使運輸設備快速識別快遞接受者信息,自主規劃最優路線,甚至針對不同消費者提供定制化的無人系統解決方案,做到運輸流程可追蹤、過程可控制和結果可預測。另一方面,高新技術使得無人配送的相關設備加速創新,保証其能夠滿足復雜的攬件、派件情況,並對其續航能力、承載能力、路況處理能力等進行改革、升級,保証貨品安全送到每一位接收者手中。通過數據賦能、技術賦能提升無人配送的智能水平,解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裡”難題。

  除此之外,無人配送有望開發更多的應用場景潛能。在疫情期間,我們已經看到無人物流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顯著優勢。而在日常生活中,無人物流的應用場景不僅僅局限在貨物運輸行業,除了電商,更有許許多多的線下商家可以從中獲取便利,例如零售商儲、餐飲外賣等,通過無人配送提升消費者體驗。

  同時,在促進資源共享,優化資源配置上也大有可為。例如菜鳥驛站智能櫃與餓了麼合作在上海試點,除了外賣,新零售場景下的商品,也會被送到智能櫃中,給消費者多一個取貨選擇。通過資源共享,不僅為無人配送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更推動智能零售、智能餐飲等領域的創新。

  最后,國家也通過頒布扶持政策引領無人物流產業的發展,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早在19年10月,中國民用航空局曾向杭州送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頒發《特定類無人機試運行批准函》和《無人機物流配送經營許可》,這是無人機行業第一個由中國民航局頒發的運行許可,也是全球范圍第一個針對城市人口密集區的官方運營許可。疫情期間,國家郵政局曾於2月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態,要積極推廣無人快遞櫃模式,也有各級多項政策文件提出鼓勵產業數字化、智慧化生活等。相信在后疫情時代下,無人配送能夠煥發出嶄新的活力。

  目前,無人物流仍在試水試驗階段,距離走進每個人的生活還有很長的路走,但疫情期間無人物流已顯露出巨大的發展前景,整個物流產業顛覆式變革將成為共同的期待。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快遞年業務量預計將達到740億件,而2025年中國智能物流市場規模則有望超過萬億元。當完整的無人物流體系及廣泛的應用場景實現后,全面的智慧物流時代加速到來,高新技術加持的物流“最后一公裡”也值得期待。在后疫情時代,也需要不同要素環環相扣,協作為“最后一公裡”助力,實現無人物流矩陣的打造。(人民網新媒體智庫 楊衛娜、辛藍霄)

(責編:翟晨曦、聶俊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