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打造海上“綠水青山”

2020年03月14日09:16  來源:齊魯網
 
原標題:【牢記殷殷囑托 決勝全面小康】山東:打造海上“綠水青山”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加快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牢記總書記囑托,山東建立陸海統籌的污染防治體系,修復、防護多措並舉,推動海洋生態持續向好,打造海上綠水青山。

最近,日照海龍灣水域迎來一位新朋友——東亞江豚。這是繼太平洋蠵龜、黃嘴白鷺之后,又一種對水質要求特別高的野生動物出現在這裡。

國家海洋局日照海洋環境監測站高級工程師侯繼靈說:“江豚是一種洄游性的海洋動物,它的出現表明這一塊的水質量是比較優良的,經過我們的檢測,這一片海域海水水質是符合國家海水一類水質標准。”

山東海岸線長度3300多公裡,約佔全國的六分之一。這些海岸線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陣地,也是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落實總書記這一指示,山東啟動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被列為十大行動之一。

日照市海洋發展局局長李仲強說:“海岸帶是陸、海的交界處,生態很脆弱,這個地方的生態做好了,就可以實現陸海統籌、陸海協調、陸海接力,所以我們就抓住這個關鍵的要害部位,以海洋帶的生態修復整治為切入口,實現海洋的高質量發展和海洋生態文明的建設。”

著力打造“水清、灘淨、岸綠、灣美、島麗”的美麗海洋,日照市在對160公裡岸線調研的基礎上,甄選出42個項目,開展全岸線生態修復。這其中工期最長、難度最大的就是日照港海龍灣修復整治項目,因為區域內有全國最重要的北煤南運和煤炭出口海上樞紐——石臼港區煤碼頭。針對碼頭粉塵和堆煤瀝水對生態影響嚴重的情況,日照市退港還海,把煤碼頭南遷10公裡到新劃定的工業區。

山東港口日照港工程技術部副部長黃東輝說:“新的煤碼頭建設之初,我們就充分考慮到環保優先的建設理念,作業系統採用堆場噴淋等五大環保技術,同時在生產組織過程中,以採用自動化流程生產為主,大大減少了汽運短倒,杜絕對新海域造成環境影響。”

目前,新煤碼頭已經投產運營,今年年底煤堆場將全部搬遷到新碼頭。

日照市海洋發展局規劃科科長李河說:“我們把港口工業岸線恢復成生態修復岸線,修復岸線1822米,新增沙灘46萬平方米,原先老煤場騰退出的2000畝土地,還給城市,發展海洋新興產業。”

海岸帶生態修復讓日照等地近海水質不斷提升,但要徹底改變沿海污染狀況,僅就海岸線修復還遠遠不夠。

國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研究員陳尚說:“俗話說百川入海,但從污染的角度說,百川入海也就意味著百污入海,海洋污染絕大部分還是來自陸源的排污。”

對此,山東提出“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陸、陸海統籌治理”的污染防治新思路,並在全省推行“灣長制”。鮑德強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灣長制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除了定期巡灣,他還會不定期到河流入海口採集水質數據。

鮑德強說:“一旦發現入灣河流水質有超標異常現象,會及時通知河長制責任單位,他們會立即啟動排查治理機制。”

西海岸新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建立區級、鎮街兩級灣長體系,9名區級領導分段擔任全區9個海灣的灣長,並與“河長制”聯動。在海灣,由灣長對海灣資源優化配置、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等職能總負責﹔而在陸地,由河長統籌協調環保、水利等各部門,確保水質達標排放。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西海岸新區分局黨組副書記、局長辛磊說:“灣長制和河長制聯動以后,用我們的環境監測數據倒逼河長治污,從根本上解決了海灣反復污染的問題。”

陸海統籌,河海共治, 讓膠州灣水質持續改善,優良水質海域面積上升到74%。污染防治向陸地跨一步的同時,還要向深海進一步。

在過去,大量養殖基地在海岸線聚集,讓有限的岸線資源承載了過多的環境壓力。改變這一狀況,山東發展深遠海養殖,建成44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同時,打造國內首個深遠海養殖大數據平台上,對牧場附近海域生態情況實時監控。

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劉福祥說:“通過傳感器,四大類的241個子項的數據每兩秒鐘實時的進行採集,全方位的對海洋環境進行有效地遠程監控。”

截至2019年,山東累計恢復自然岸線247公裡,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達90%,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生物多樣性和群落結構基本穩定。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副書記、省海洋局局長宋繼寶說:“在總書記關於加快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重要指示指引下,我們堅持生態優先,高質量發展, 著力打造海上‘綠水青山’,兩年來全省海洋經濟持續發展,海洋生態環境持續向好。2019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9% ,近海海域水質優良率提升了7.8個百分點。”(趙麗娜 孫治國 王芳 萬璞鵬 崔穎 張磊 耿德業)

 

(責編:翟晨曦、聶俊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