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農產品滯銷問題帶來的思考與啟示

2020年02月27日09:27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原標題:新冠肺炎疫情下,農產品滯銷問題帶來的思考與啟示

  受疫情影響,物流運輸受阻嚴重,近日全國多個農產品基地發出求援信號,包括海南三亞、遼寧丹東、四川大涼山等在內的多個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均出現大規模滯銷。而另一方面,城市居家人群對農產品需求大幅增加,與大量農產品滯銷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引發各方關注。

  整合匹配各方資源,實現滯銷農產品產銷對接

  此次滯銷與以往有很大區別,以往出現農產品滯銷的情況大部分是由於產銷雙方信息脫節導致的,而如今的情況是,市場需求不變,甚至還在增加,但供應出現短缺。整體層面上來看,農產品大量滯銷多為流通渠道受阻所致,但具體分析會發現,各地區農產品滯銷的情況千差萬別,有的是收購商未按照計劃進行採購導致銷路受阻﹔有的是因為封村封路導致物流受限,農產品運不出去﹔此外,也有因過往銷售通路出現變化、銷售渠道暫停營業或經營策略有變等情況導致農產品滯銷。因而,解決疫情下的農產品滯銷問題,需要結合當地具體情況,整合匹配資源,實現產銷精准對接。

  疫情下的農產品產銷對接,也要打通多個環節。拼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副院長表示,首先要統計各地區的農產品滯銷情況,重點梳理生鮮等供需數據“對症下藥”﹔其次要協調政府、企業等各部門的資源力量,對此類農產品開辟綠色通道﹔同時還要統籌物流資源,確保農產品能夠順暢送至消費者手中。

  統計農產品供需數據,“對症下藥”

  政府做好應急預案,梳理統計滯銷產品信息。對於存在滯銷風險的農產品,要深入了解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生產經營現狀,提前摸清採收、分揀、包裝、運輸、銷售、商業庫存及政府儲備等情況,做好本區域內和跨區域的產銷對接。組織各縣(區)摸清滯銷農特產品種類及產品存量情況,對農產區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庫存和質量狀況做梳理,將亟須打通銷路的農產品“往前推”。

  媒企聯動,打造滯銷信息集散平台。如上文分析,引起當下多地區出現農產品大量滯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農產品的供需信息匹配出現短時失衡,銷售通路受阻。因而,通過收集受困農戶信息,再將其與電商銷售平台對接,便可以實現供銷之間的信息對稱。近期,新京報聯合國內幾大電商平台京東、淘寶、拼多多、蘇寧易購,推出“一起賣”公益行動,向受困於疫情的農戶征集信息,與各電商平台一起推出極速審核、流量推廣、優先配送等幫扶政策。這種“帶貨”方式,短時間內迅速整合供需兩端信息,有助於快速消化掉銷售受阻的農產品,幫助農戶減少損失。

  農超對接,構建本區域內銷售網絡

  通常情況下,農產品的主要銷售模式為產地統一收購,農貿市場中轉,分銷至各個超市。但因為疫情來襲,外地採購車量無法進入產地,本地採購又不足。因此,對於運輸道路的限制造成的農產品滯銷,建立當地的銷售與運輸網絡是有效應對產品銷售不出去的重要措施。相關部門可以組織農戶與超市直接對接,例如,雲南網報道稱,受疫情影響,雲南普洱市近期部分採收期短、不耐貯藏的果蔬和特色優質農產品出現滯銷,因為各方面原因,每天會有300斤—400斤的蔬菜賣不出去,對部分菜農和涉農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較大沖擊。對此,當地政府統籌推進農超對接模式,暢通銷售渠道,幫助各農戶解決蔬菜滯銷問題。普洱市某超市相關負責人表示,超市與本市多家農戶建立了農超合作渠道,范圍覆蓋到各村寨小組,根據超市需求量,定期以市場價格收購農戶的蔬菜和水果,力所能及解決問題。

  電商平台“帶貨”,實現跨區域產銷對接

  近些年,各大電商平台一直在助力農產品上行,線上直播帶貨已經不是一種陌生的銷售模式。應對此次疫情,阿裡、京東、蘇寧、拼多多等電商平台積極響應,針對農戶面臨的痛點問題,發起了“助農”行動。

  淘寶設立愛心助農基金,開啟線上直播助力滯銷農產品銷售。淘寶設立10億愛心助農基金,實施助農10項措施,包括開通“愛心助農專線”收集滯銷農產品信息,在淘寶上推出農產品特賣系列專區,增加對核心產地農產品的集中採購等,幫助滯銷農產品打開銷路。並且,淘寶上線“吃貨助農”會場,幫助農戶打通銷售渠道。據悉,淘寶平台官方主播與山東、四川、浙江等多地農民“連麥”,上線“產地直營特產”活動,共同推介滯銷的農產品,臨安春雷筍、煙台西紅柿、丹東草莓、蒲江獼猴桃等都成為首批入選的十款產品。

  京東開啟“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線下實體店提供終端銷售平台。京東頒布“告全國農人書”,率先開啟“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全面開放並傾斜供應鏈、物流、運營等核心資源,助力農產品上行。“綠色通道”所提供的支持和扶助達到25項,包括極速審核、流量傾斜等,還針對湖北商家制定了“商家成長專屬服務”,包括疫情期間減免平台使用費、免費代運營服務等。此外,還聯合線下實體京東七鮮超市、七鮮生活,以及社區團購平台友家鋪子等平台,為觸達全用戶、保障民生需求竭力提供支持。

  拼多多上線“抗疫農貨”專區,並給予農產品補貼。目前,該專區已覆蓋全國近400個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商品囊括臍橙、蘋果、草莓等各類水果和主要生鮮食材。除流量支撐外,拼多多還設置了5億元的專項農產品補貼,以及每單2元的快遞補貼,以幫助解決疫情期間的農產品產銷對接問題,讓農戶的收入得到保障。

  蘇寧提供流量支持與政策幫扶。蘇寧利用豐富的線上資源提供流量支持,推出“家在蘇寧拼購”直播計劃,助力帶貨﹔在商戶配送方面,給出諸多優惠。同時,蘇寧菜場溝通合作供應商與原產地政府,幫助困難農戶接入平台,並給予人員、費用上的幫扶。對於沒有電商經驗的農產區農戶,蘇寧拼購為其提供一對一入駐指導,開通滯銷農產品綠色通道,蘇寧科技研發及產品團隊實施針對性幫扶,手把手教農戶運營網店。

  統籌物流資源,保障農產品運輸渠道暢通

  農產品運輸問題是解決當下農產品滯銷困境的關鍵所在,政府相關部門應統籌協調各種資源,為農產品鋪設順暢的運輸體系。

  一方面,組織自有資源,構建區域內物流體系。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地實行嚴格管控措施,向外銷售受到很大影響。對此,政府相關部門應組織構建並完善本地區農產品運送物流體系。中央有關部門應積極組織建設新的物流體系,可通過與地方金融機構對接,促進完成審批授信當地農村流通體系建立應急貸款,專項用於採購轄區內農戶與中小微企業在疫情期間滯銷的農特產品。

  另一方面,善用物流企業資源,搭建跨區域物流體系。政府協調自有資源構建物流體系固然重要,但也存在一定的時間限制與空間限制,而目前我國市場上已有不少比較成熟的物流體系,解決疫情下的農產品滯銷問題,這部分力量可以發揮重要作用。2月11日,商務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布《關於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做好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緊急通知》稱,各地要根據本地疫情防控需要,向在疫情防控中承擔保供任務的農產品流通企業傾斜,支持做好貨源組織、儲備和對接調運。比如,中央有關部門可以嘗試聯合當地發放通行証,全力打通農產品電商外銷的通道同時,還可以採取相應措施鼓勵物流企業將物流資源向滯銷地區傾斜,針對滯銷產品降低物流配送費用等。

  面對當下的情況,我們看到了不少積極的動態,比如電商作為近兩年迅速發展的一種新型經濟模式已經逐漸形成比較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在重大的突發疫情災難中表現了重要的輔助經濟正常運行的作用,並且政府也在合理地運用這些新興力量解決現實問題。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曾表示,電商平台向基本民生和其他產業提供了緊急狀態下的強有力支撐,還表現出新興產業、新興業態的增長潛力。但同時,此次疫情下的農產品滯銷難題,也再一次提醒我們應重視對農產品銷售市場應急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一方面,包括本文所分析的疫情下農產品上行困難問題,而另一方面,一些農副產業發展所需原材料的下行問題也同樣值得關注。比如,在此次疫情中,有不少的養殖場因飼料供不上、物資運不進等問題而被迫停產,大量的養殖品被“放逐”,經濟損失慘重。筆者認為,此次疫情對於我國農副產業發展與應急管理體系的完善具有重要啟示。未來,需要政府統籌協調,構建更為完善的應急管理體系,保障農副產業平穩有序發展,保障經濟民生平穩運行。

  (作者:人民網新媒體智庫 朱美娟)

(責編:翟晨曦、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