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山東時刻

我命由我不由天

張代生

2020年02月20日10:47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有點冷!

驟然而至的疫情,讓我們陷入一場始料未及的“遭遇戰”。

生命與病毒抗爭,天使與死神決斗。

抗擊“疫情”,無數個白衣天使逆行!

一支支援助湖北醫療隊,一個個舍小家為大家的醫務工作者,危急時刻,他們,留下的是一個個勇敢而堅定的身影。

張倩在飛往武漢的飛機上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張倩,是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護士長。

2月1日下午,醫院通知,張倩作為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准備出征。

收到通知時,已經是16點20分了,明天一早,醫院要開動員培訓會,下午就要出征。

疫情就是命令!

時間緊迫!

必須馬上把孩子送回淄博老家。

此時,張倩才告訴丈夫,自己早已寫了請戰書,並發了“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朋友圈,表達了參加醫療隊的決心。

丈夫沒有說話,給孩子收拾好東西,准備上車了,拍了拍她的肩膀說:“沒有問題,我全力支持你。”

張倩看出,他眼神中的那一絲不安,她后悔沒有早一點告訴他。

“那樣,他也會有點思想准備。”張倩說。

兩個多小時,張倩夫婦帶著女兒趕到淄博老家。

得知張倩要去武漢前線,母親千叮嚀、萬囑咐。縱有萬般不舍,但是,在大義面前,母親還是選擇了支持。

“姐姐放心去吧,家裡有我呢!”弟弟的話,讓擔心父母的張倩心裡有了些許寬慰。

“等等你爸爸,他一會兒就回來了。”看女兒著急走,母親勸道。

在這即將奔向“戰場”的時刻,張倩多想見見父親啊!可是,考慮再三,張倩還是決定不等了。她要抓緊趕回濟南准備,更主要的,是她不敢見父親。

走出門,張倩向父親回來的方向看了許久。

“我怕我受不了!我會哭,會流淚,就沒有等他,直接開車回濟南了。” 張倩說。

回到濟南,已經很晚了。丈夫默默地為張倩做准備,收拾行李,整理衣物,打包分類,寫上紙條。

張倩靜靜地看著,腦中一片空白,兩人相視無言。

張倩和她參與護理的第一位出院患者

你們白衣天使是最美的

來到武漢,張倩被分配到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她沒想到,第一次穿著隔離服在病區工作,竟然這麼不適應,動作不便,呼吸不暢,工作一會兒,就更費力,竟然有要虛脫的感覺。

一個患者看到張倩難受的樣子,說:“你休息會吧。”

張倩沒有休息,她怕一休息就沒有力氣起來。她默默告訴自己,咬牙堅持,慢慢適應。

張倩的丈夫是運動隊的隊醫,為了讓妻子盡快適應,他通過視頻,帶著張倩進行一些有氧和無氧結合訓練,鍛煉張倩的肺活量。隨著鍛煉和慢慢地適應,張倩再穿上隔離服,呼吸不那麼憋了,慢慢地,回到了正常的狀態。

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張倩曾在重症室工作十多年,生生死死也見得多了,這次在武漢,仍然讓她感到震撼!每當看到患者那無助的眼神,張倩都非常難受!

小小的病毒竟然這麼可怕,把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折磨成這樣!

呼吸,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為了減少病人的痛苦,治療就要做得更加精准。戴著兩層口罩,兩層手套,穿著隔離服,帶上護目鏡,平時簡單的動作變得困難許多。

張倩戴眼鏡,鏡片有700多度,再戴上護目鏡,眼前就有了雙層鏡片,隨之而來的是霧氣的產生,打留置針時,隻能從零點二三厘米的縫間看到血管,這種情況下,要做到精准就更加困難,張倩每次都是精確無誤。

為了支援湖北,山東來的個個都是精英!

43床是位大爺,病危。一天夜裡,突然情緒激動,大聲喊著想家了,吵著要回家,不顧護士的勸說,自行將無創呼吸機、靜脈針拔下,拒絕治療。

張倩立即通知醫生,並電話聯系家屬。這位大爺隻有一個侄子,表示過不來。

“疫情形式嚴峻,在疾病面前,親人的鼓勵尤為重要。您跟大爺通個電話吧,大爺是想您了,給生病的人一點信念,一點鼓勵。”電話中,張倩說道。

和侄子說了一會兒話,大爺的情緒才穩定下來。

作為一名從醫多年的醫務工作者,一名護士長,張倩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她發現,病房的氣氛比較壓抑,就鼓勵輕症患者,讓他們把治療過程中好的經驗傳授給他人。因為治療,有些患者吃不上熱飯,不願意麻煩醫護人員,隻好隨便吃點,張倩就給患者熱飯,鼓勵患者吃好。

“我們不但在治療上要實行責任制護理,生活上也要實行責任制,多詢問患者飲食禁忌、喜好等,隻有把營養提上去,才能提高抵抗力,快速戰勝病魔。”張倩這樣道。

在隔離病房,工作強度要比平時大很多,打針、發藥、吸氧、測血氧飽和度……除了這些治療和護理工作外,還要為病人送早餐、熱飯、端水、倒尿,翻身、吸痰、更換尿布濕等等,隔離病房沒有護工,也不能有家屬,這些都是護士們做。

“為了打贏這場戰“疫”,苦點累點沒什麼,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採訪中,張倩多次重復這句話。

2月18日上午,張倩參與護理的第一位患者曹某某出院。

張倩由衷地為他高興,她問:“今天你要出院了,高興嗎?”

曹某某說:“不高興。”

張倩很詫異,問:“為什麼?”

曹某某答:“因為我看不到你們了!”

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打動了一個個患者的心,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臨走,曹某某跟張倩合影。

“照片也發我一個,留個紀念。” 曹某某留言。

“照相水平有限,全是黑乎乎的。”張倩回復。

曹某某留言:“不管怎麼照,你們白衣天使是最美的!謝謝哈。”

女兒畫的哪吒

明年這時候我還會故地重游

張倩的寶貝女兒今年9歲,2月8日,跟家人聊天時,才知道媽媽在武漢。女兒讓爸爸給媽媽傳了一幅畫,畫的是哪吒,上面寫著“我命由我不由天!”

張倩知道女兒的心思,寶貝女兒懂事了!女兒是鼓勵媽媽,也鼓勵大家勇敢面對困難,樂觀積極向上。

來武漢前,沒有見到老爸,張倩甚是想念,但她不敢打電話,怕自己受不了。

張倩說,不是不想去武漢,心裡特別想去,但是,當看到自己家人時,就有了那種感覺——舍不得!

到武漢十多天,張倩一直沒有給爸爸打電話。

直到老爸給張倩發來信息:要注意身體,注意防護。中國加油!黃岡加油!

“我爸到現在都不知道我在那!”張倩哽咽了。“我就是那種人,把堅強放在外面,把內心的柔弱帶回家留給家人。”

前天,女兒又給張倩傳過來一句話:我要告訴所有的人,要勤洗手、戴口罩,不舒服及時看醫生。媽媽去支援武漢,我在家乖乖聽話。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媽媽早日回家,我就可以去上學。

“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戰役’。明年這時候我還會故地重游,我會到武大看櫻花,游一游黃鶴樓,吃一吃熱干面。”張倩說,“雖然武漢生病了,但是經過我們的治療,會好起來的。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責編:聶俊穹、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