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夫妻檔

用青春詮釋無愧於時代的山東擔當

胡洪林

2020年02月15日08:18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我要講的故事主人公,一個離我很遠,一個離我很近。

離我遠的,是山東首批馳援湖北醫療隊的女隊員,叫孫憲潔,如今她正在湖北黃岡市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阻擊新冠肺炎疫情。

離我近的,是我們人民網的同事劉祺,一名全媒體記者,在抗擊疫情戰斗中,肩負山東“戰場”前線的報道任務。

他們倆是夫妻。

就是這一對夫妻,一個千裡奔赴黃岡救治前沿,一個連日鏖戰採訪阻擊一線,用青春詮釋著無愧於時代的勇敢與擔當。

1月25日大年初一凌晨4點,孫憲潔在莒南火車站,准備返回濟南集結。(劉祺提供)

旦辭黃河去 千裡馳騁向漢江

1月24日,大年三十,山東莒南縣。

劉祺夫婦帶著一雙兒女回到老家過年,讓坊前鎮朱家窪子村的一個普通家庭熱鬧起來,這是劉家連續五年來第一次和兒媳一起過年。前幾年每逢春節,身為醫務工作者的孫憲潔都因醫院值班脫不開身而未能和老人團聚。

孩子們調皮的上躥下跳,老人忙活的喜上眉梢,看著一桌子豐盛的佳肴,孫憲潔美美地品味著闔家團聚的“年味”。

晚上7點多,一陣電話聲打斷了正在談笑的孫憲潔。接完電話后笑容消失了,她把丈夫拉到一邊悄悄說:“單位來電話,讓我明天趕回濟南和醫療隊飛往武漢,看來湖北那邊有問題了,我不能陪老人過年了,你看怎麼辦?”

憑著多年的新聞歷練,劉祺立刻敏感到事情的嚴重,果斷地說:“明早到縣裡趕最早一趟火車回濟南,我開車送你!”

入夜后,望著身邊熟睡的兩個孩子,妻子說: “怎麼和老人說,回來一天不到就走?”丈夫說:“就說你有緊急任務要去外地。”“孩子那邊呢?”丈夫問。“就說媽媽要去外地參加考試吧。”妻子答。

“去那邊有危險嗎?心裡總有點那個……”丈夫撫摸著妻子的手。

“不知道呀,有組織安排,你就放心吧。”

“我不在家,孩子你要帶好,別整天東奔西跑啦,照顧好自己。”妻子親了親酣睡中兩個小寶貝。

“別擔心,估計一起床看不到你會鬧一會。我把俺媽接過去。”

……

一問一答,夫妻倆幾乎一夜未眠。

大年初一凌晨四點,回到老家不到12小時的孫憲潔坐上丈夫的車直奔火車站。望著妻子在夜幕中走進候車室的背影,劉祺突然叫了一聲:“老婆!” 就在妻子轉過身的一剎那,淚含眼角的劉祺用手機拍下了妻子回身的照片。

揮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那一刻,劉祺突然感覺到一種莫名的失落。

當天晚上,作為馳援湖北的第一批醫療隊員,孫憲潔毅然告別黃河,踏上了千裡之外的江漢土地,開始經歷她人生中的無數個“第一次”。

生活中的孫憲潔和在黃岡一線身著防護服的她。(本人提供)

入室自成芳 臨危如斯敢惜身?

身著防護服,帶著防護鏡和口罩,右手握拳表示著“加油”。如果不是劉祺告訴我,還真看不出展現在眼前的這張照片就是孫憲潔。

憲潔我熟悉,參加過她的婚禮。接近一米六的個頭,一頭飄逸的長發濃密柔潤,一雙大眼睛似乎會說話。在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隔離病房裡,她就像室內一盆嬌美的蘭花,給患者傳遞著溫馨的安慰。

阻擊疫情是十分艱苦的。在隔離病房,孫憲潔和同事穿著防護衣、戴著三層手套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極不方便。比如說平時很簡單的一個粘貼輸液貼的動作,有時就很難完成﹔就是免疫球蛋白的瓶子上的挂貼,戴著手套要揭開,難度也是很大。

剛到時,孫憲潔和另外一個同事要協助病區將近40名患者的大小便、吸氧、翻身、吸痰,倒水、打水、修理床頭燈、拿被子遞衣服,有時一天工作11個小時,不能吃、不能喝,還不能上廁所,常常累的一動都不想動。

實戰遠比想象的艱難。孫憲潔在日記中寫道:“下班時,臉頰被防護面具壓出了深深的印子,鼻梁直接被壓出了一個小水泡,我不知道我的護目鏡裡滴下的是汗水還是淚水。”

不過,和醫療隊的“戰友”在一起,讓孫憲潔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她告訴記者,一位叫李士濤的同事,在夜班的短短時間內,就把41名患者的病史、病情、檢查、化驗,下一步該做的檢查和應該怎樣治療,寫的清清楚楚。“我非常震驚,不知道他是怎樣做到的,但我知道他一定沒有停歇一刻,他真的很棒。”

和整個山東團隊一起工作給了孫憲潔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而與患者的朝夕相處,也增進了大家相互間的友誼。65床一位阿姨對自己和家人十分擔心,吃不下飯,孫憲潔耐心地一次次把飯菜遞到她手裡,安慰她好好吃飯,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爭取早日康復。看到老人有了轉變,孫憲潔說:“我們雖然在隔離病房隔離病毒,但永遠不能隔離愛。”

患者生日到了,孫憲潔和大家一起送上蛋糕祝賀﹔患者出院,孫憲潔為他們合影留念。每當收獲一個善意的眼神和一聲謝謝,孫憲潔和同事們都感到那種心與心碰撞的融合。

孫憲潔這樣總結自己的工作 :“我們是護理員——發飯、喂飯,協助大小便任勞任怨﹔我們是修理工——修理馬桶、水龍頭樣樣都行﹔我們是心理咨詢師——療愈患者內心的焦慮,化解他們內心的不安﹔我們是快遞員——完成患者與家屬的物資傳遞﹔我們是衛生員——病房衛生、垃圾處理都要自己動手來打掃﹔我們是防控員——熟知病房消毒和所有的防控知識,並傳播給大家﹔我們還是傾聽者和包容者,用微笑面對一切,包容患者的各種不良情緒。”

在黃岡市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幾天后,孫憲潔向黨組織遞交了自己的入黨申請書。

人民網記者劉祺冒雨在濟南防疫一線採訪。(本人提供)

咬定青山石 抗擊疫情戰猶酣

妻子馳援湖北透露的壞消息很快得到了印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暴發,多個省區市進入一級響應。事發突然,出乎所有人意料﹔各地告急,抗擊疫情箭在弦上。

憑著職業敏感,劉祺預感到將有一場大的戰役。妻子走的第二天,他便收拾行裝,帶著母親和孩子急匆匆趕回濟南,一到家,他便和眾多新聞工作者一起投入了萬馬奔騰的抗擊疫情保衛戰。

當時,濟南各單位進入春節假期,市民開始減少出門,為了抓到素材,劉祺四處奔跑搜集。1月28日,他的視頻報道《山航第二架包機載送兩萬副護目鏡馳援武漢》被人民網總網採用,緊接著,《山東第二批135名馳援湖北醫療隊成員出征》《山東小學生用快板打出防疫決心》《山東七旬鄉醫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請戰”》的視頻新聞接連播出,《山東“十項舉措”全面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圖解新聞也被他連夜趕制發布出來,他還運用抖音、快手、微視等新媒體形式制作抗擊疫情新聞,向網民傳播各地戰“疫”的訊息。

就在我隔壁的辦公室的劉祺,個子不高,頭發不長,圓圓的臉龐上一直帶著憨厚的笑容。

我和劉祺相處有十多年,了解他不善說話的特點,也一直能感受到他內心有股“韌勁”,不會的就學,什麼事情都不肯落后,哪怕熬夜也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做好。

2015年深冬,山東一礦區發生坍塌事故,為了拍到這一突發事件的救人現場,劉祺爬上一個集裝箱,架上攝像機,在刺骨的寒風中堅守,連續三個通宵幾乎沒合眼﹔還有一年,按要求需要拍攝泰山日出,登山那天晚上,天氣驟變,上山索道被關閉,劉祺硬是扛著攝像器材,從山底一直步行到玉皇頂。在山頂架好攝像機時,他幾乎要站不住了……

從大年初一到現在的這十多天裡,劉祺先后發出視頻、圖文稿件23條,制作新媒體稿件108條。這個默默不語的山東漢子,在當下激烈的戰“疫”中,和千千萬萬個醫務人員、社區干部群眾、新聞工作者一起,組成了抗擊疫情的滾滾洪流。

劉祺、孫憲潔夫妻全家福。(劉祺提供)

山花爛漫時 紙船明燭照天燒

劉祺夫婦有一對兒女,女孩9歲,兒子3歲半,兩個小家伙既調皮又可愛,常常不停地纏著爸爸:“媽媽干嘛去了,媽媽啥時回來呀?”

“媽媽趕考去了。”摟著兩個孩子,劉祺親切地說。

“媽媽考什麼,有語文、數學、英語嗎?”女兒問。

“媽媽去參加職業專考,等拿到合格証就會回來。”

“還要很長時間嗎?”兒子頑皮地要搶爸爸的手機,說給媽媽打電話。

“等到山上的花開了,你們就能見到媽媽了。”

而遠在千裡之外的孫憲潔一旦有點時間,就會捧著兩個孩子的照片細細地觀看,她擔心憨厚的老公能否照顧好孩子,擔心孩子萬一有什麼閃失,擔心年邁的婆婆身體情況,還擔心老公能不能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2月8日元宵節那天,食堂准備了甜甜的湯圓,孫憲潔在日記中這樣寫道:“2020年開頭的日子有點苦,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圓,剩下的日子一定會是甜的……。”

就在那天晚上,孫憲潔和兩個可愛的寶寶視頻了。

“我看到媽媽啦!我看到媽媽啦!”兒子大嚷大叫起來。

“媽媽,你考試考得怎麼樣?”女兒對著鏡頭也迫不及待地大聲說。

“媽媽還有幾門課要考,不過你們要相信媽媽,一定能考試合格。”

孫憲潔說:“看到孩子們可愛的小臉,俏皮的樣子,好開心。兩個孩子都說想我了,我心裡也很想他們,我說那就一塊抬頭看看月亮。閨女從外面跑回來說,媽媽今天天不好,看不到月亮,我對閨女說,那就抬頭看看天空,媽媽雖然不在家,但是離你們很近,我們看到的是同一片天。”

“憲潔去疫情嚴重地區已經14天,你就沒有過什麼擔心?”我問劉祺。

“說不擔心是假的,尤其是家裡老人很糾結,她自己心裡也放不下孩子,但疫情來了,我們總不能躲在后面吧?重大問題上我們倆口子從不含糊。現在全國很多人都像我們一樣,戰斗在阻擊疫情第一線,所以我們必須得這樣做,這也才像我們山東人。”劉祺憨厚地答道。

疫情還在持續,戰斗還沒停止。天南地北的這對夫妻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相信,待到山花爛漫時,必然是紙船明燭照天燒! 

(責編:公雪、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