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時生命大營救——梁寶寺煤礦“11·19”事故救援全景實錄

2020年01月23日09:28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36小時生命大營救——梁寶寺煤礦“11·19”事故救援全景實錄

36小時生命大營救

——梁寶寺煤礦“11·19”事故救援全景實錄

■題記:有些動人的故事,從不因時間流逝而失去力量,尤其是在親人團聚、歡度佳節的時候,那些曾經感動過無數人、溫暖過千萬家的生與死、水與火的畫面,生動地浮現在眼前。2019年11月19日,位於嘉祥縣的山東能源肥礦集團梁寶寺能源公司,井下3306掘進作業面突發火災,11人被困。人民生命高於一切,省委堅決果斷決策,科學高效施救,黨員干部沖鋒在前,歷經36小時,11人全部安全獲救,創造了救援奇跡。這是八方聚力、眾志成城的生動寫照,充分體現了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距此次救援已有兩個多月時間。大眾日報記者再次深入現場,採訪各方人士,推出這篇長篇通訊,還原驚心動魄的救援過程,給人以啟示,給人以力量。

決策果斷有力

動員八方力量全力施救

2019年11月19日晚,山東能源肥礦集團梁寶寺煤礦3306掘進工作面發生火災,11人井下被困。

20日凌晨,接到事故報告后,正在微山縣調研的省委書記劉家義立即要求分管省領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一切力量,全力以赴開展救援,並注意科學施救,嚴防發生次生災害,確保救援人員安全;要做好被困人員救治准備,迅速查明事故原因,第一時間、實事求是發布有關信息,回應社會關切。他立即中斷調研行程,奔向事故現場,在汽車上,不斷了解情況,及時安排部署。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立即作出批示,對搶險救援提出要求。

生死攸關,分秒必爭。

20日凌晨,省委、省政府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從全省范圍迅速調集礦山救援、消防、醫療隊伍以及救援專家火速馳援。一場牽動無數人心弦的生命大救援全速展開。

20日6時30分許,正在晨練的淄礦救護大隊大隊長李剛業接到電話:“緊急命令,火速馳援,目的地梁寶寺煤礦。”17名隊員帶上設備,立即登車出發。同一時刻,兗礦救護大隊緊急出動。熱騰騰的面條剛端上來,隊員們顧不上吃,扔下筷子迅速集結。天還未亮,山東4個礦山救護大隊的12支小隊鳴笛出動。

省市調集的10多輛醫療急救車輛立即集結待命,5家市縣定點醫院綠色通道全部打開。嘉祥縣人民醫院分兩個梯隊組建了12個醫療小組,每組有4名醫護人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科和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的專家,也從千裡之外陸續趕來。

江蘇徐州,在中國礦業大學,煤礦火災治理著名專家王德明教授,正與團隊成員討論學術工作。接到緊急電話后,他與團隊成員仲曉星教授、博士生張祎立即驅車直奔嘉祥……

救人!爭分奪秒救人!!盡最大努力救人!!!危急關頭,每一個人的心底都響著同樣的聲音。

人民生命高於一切。

“要把救援、救人放在第一位,窮盡一切手段、窮盡一切力量,千方百計搶救被困礦工。”20日上午,劉家義趕到梁寶寺煤礦后,立即到出事井口現場查看。

“著火點幾個、有多大?距離被困人員有多遠?風筒燙不燙手?救援人員能在巷道裡待多久?”為進一步了解井下救援情況,科學組織施救方案,劉家義走進三樓調度室,讓工作人員撥通井下救援基地電話,通過電話慰問救援隊員,囑咐他們一定要注意救援安全,及時跟地面聯系,匯報井下救援情況。

劉家義在事故現場主持召開會議,對救援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明確提出滅火、降溫、通風同步施策的搶險思路。要把滅火作為當務之急,採取一切可能方式滅火;盡最大努力降低礦工被困空間溫度;保持通風管道暢通,採取輸、抽並用通風方式形成局部空氣循環。

省委、省政府迅速成立由副省長凌文、劉強任總指揮的省市縣三級一體的應急救援指揮部,實行統一組織、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統一方案、統一實施。指揮部設立綜合協調、現場救援、井下救援、專家、醫療救護、新聞、安全保衛、后勤保障、被困人員家屬接待等9個工作組。工作組職責明確、責任到人,相互協作、團結奮戰,全身心投入救援。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救援力量爭分奪秒向嘉祥這座魯西南小城開進,大量救援物資源源不斷向梁寶寺煤礦集結……

一切集結,隻為被困的11名礦工兄弟!

施救科學高效

確保“生命線”暢通

救援之難超乎許多人想象。

肥礦救護大隊三中隊隊長曹新春,首次下井時發現巷道內有害氣體多,煙霧越來越大。“摸著輸送帶的架子進去的,越往裡走能見度越低,最后隻能摸著地面鐵軌前進。火區附近高溫,最高達78℃,一氧化碳濃度達8000ppm,這種濃度有致命性危害。”往巷道深處走,就如同從煙筒裡面向生火的爐子走,既要承受高溫的煎熬,又要和濃煙作斗爭,每前進一步都十分困難。1000多米的巷道,他走了近50分鐘。

發生火災的原因尚不明確,如果是煤層自燃,滅火過程如注水不當,可能引起水煤氣爆炸;經火燒過的巷道,隨時可能冒頂坍塌。通風與滅火的矛盾、供水與排水的矛盾、用水滅火與防止水煤氣爆炸的矛盾……井下救援險象環生,救援難度異常罕見。

無論多難,也要全力以赴做好滅火、降溫、通風工作,為被困人員形成一個適合生存的“安全港”!

——要救人,當務之急是滅火。然而,如果巷道煤層起火,直接大量用水澆洒,操作不當,會瞬間產生大量水煤氣,可能引起爆炸。56歲的肥礦救護大隊隊長劉輝,干煤礦救援工作幾十年,從未遇到如此復雜的滅火難題。

劉輝介紹,在救援指揮部和國內一流滅火專家指導下,滅火穩健推進。作為井下救援基地負責人,劉輝要對每個進入巷道實施救援的小隊,一一詳細講解,提醒大家用水槍降溫滅火時,必須循序漸進,必須把握節奏,急不得而又慢不得。4個救護大隊的12支小隊輪番上陣,小班次、多批量、快循環。他們從生產用的高壓水管(每隔50米1個閥門)接上水槍,從外向裡,依次推進,一步步向著火點挺進。

此外,為加強滅火救援科技支撐,指揮部及時調派15部消防車、7台滅火機器人等參與救援,同時調配水基泡沫滅火劑0.25噸、水基滅火器144具配合井下滅火。

——要救人,就要把巷道內的高溫降下來,讓被困礦工有適宜生存的溫度。降溫,主要採用輸送冷風、洒水降溫、冰塊覆蓋等方式。冷風輸送,辦法是將冰塊放在風機的吸風口,讓送向礦工被困區域的風涼下來。洒水降溫,則需保障巷道內有穩定的供水。曹新春說,救援過程中,高壓水管密封墊因壓力大一度被損壞,救援人員劉力強背著沉重的呼吸器,在水深近1米的巷道裡,堅持4個小時,終於修復成功,保証了穩定可靠的供水。

降溫,急需大量冰塊。災情就是命令!短短幾小時,40噸冰塊和冰棍迅速完成調配。金鄉縣一家企業果斷中止正在進行的冰塊交易,運冰車輛急赴事故現場;鄆城縣一家冰棍企業,聽說救援用冰,二話沒說將所有庫存全部裝車……一輛輛滿載冰塊的貨車,疾馳而來。

源源不斷運來的冰塊,放在風機的吸風口;大量冰棍,被撕掉包裝塞進風筒中,讓風再涼一些;同時冰塊有序運送到巷道的合適位置。這一套降溫“組合拳”,大大降低了巷道和風筒內溫度,從而最終讓風筒成為11名被困礦工的生命通道。

——要救人,必須保証通風,讓被困礦工有新鮮空氣。但這卻面臨著通風與滅火的矛盾:通風不良,被困礦工就會因缺氧而有生命危險;風量過大,供氧量過多,則會助長火勢。王德明教授介紹,為確保通風系統穩定和巷道內的足夠風量,指揮部採納了專家組所提出的三條壓入式通風通道的通風方式。

劉輝介紹,救援人員對原來通到被困礦工作業面的高壓風管加強供風,注意把握好力度。同時,給原有風筒洒水覆冰降溫,保証其完整暢通,輸送新鮮冷風。此外,組織救援人員安接新的風筒,一節一節向巷道深處推進。救援確保風筒和高壓風管始終暢通,並科學有序加大通風,這既為礦工輸送了空氣,又稀釋了濃煙,並避免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涌入礦工被困區域。

滅火、降溫、通風,綜合施策,協同發力。地上地下救援爭分奪秒,不拋棄不放棄,高效加快推進。

地下,救護隊就是“敢死隊”。每支小隊都有帶隊干部,每名干部都爭相沖在前面。“人在高溫下,體能會斷崖式下降,40℃的環境中,一般也就能干25分鐘。而我們的隊員憑著意志力,能多干一會兒是一會兒。”淄礦救護大隊大隊長李剛業說,“我為我們的救護隊員自豪!”除4個救護大隊12支小隊外,救援指揮部繼續調集3個礦山救護大隊、11個小隊、146名救護隊員參與救援。

地上,根據井下情況變化,救援指揮部不斷優化方案。第二戰場、第三戰場實施方案也都開始研究制定。第二戰場計劃在井下3060回風巷布置水平鑽機,順著煤層繞過著火點,定向打通至被困人員位置,為被困人員送風、食物和通訊設備。第三戰場計劃從地面布置兩台鑽機從地面開鑿,地面施救與井下救援同時進行,加快救援進度。

事后証明,這套“滅火、降溫、通風”協同推進的救援方案,科學高效,精准有力,為11名礦工最終獲救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礦工全員獲救

制度優勢創造救援奇跡

時間分秒不停,救援分秒必爭!

井下被困的11名礦工,也正在展開積極自救。平時的安全心智培訓,派上了用場。他們先是打濕衣服,捂著口鼻嘗試沖過著火區,但煙霧大、能見度低,隻能無奈退回。他們又嘗試從風筒裡向外爬,被困礦工閆西閣往裡探了下身子,氣浪把他頂了回來,“裡面太燙了,沒法爬。”

“滅火、降溫、通風同步施策,確保‘生命線’暢通,為11人創造了生存的必備條件。持續降溫降低了被困區域的空氣溫度,也保護了風筒。同時,各種措施讓巷道裡的救援環境不斷好轉。”救援專家組組長、時任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的王端武說。

時間到了21日早7時許。被困30多個小時了,閆西閣再次把頭探進風筒,驚喜地發現溫度沒那麼高了,並且有涼風吹來。大家斷定,井上在送風,風筒沒有壞。

“風涼了,從風筒爬出去有希望了,不能等,咱們一起走!”在10個工友面前,共產黨員、掘進二工區副區長陰文元果斷決定、精心安排:這段風筒是閆西閣安裝的,最熟悉情況,打頭陣最合適;安監員劉德華在最后,等所有人到達聯絡巷位置時,劃開風筒確認巷道是否安全。

爬了200多米后,11個人到達了預定位置。劉德華用鐵絲劃開風筒跳下來,跑到聯絡巷的電話邊,向井上打了求救電話。

喜訊瞬間傳到指揮部會場,大家先是一愣,緊接著掌聲、歡呼聲交織在一起。

與此同時,井下救護隊員迅速接應被困礦工,送上壓縮氧自救器,護送他們穿過巷道,隻用了15分鐘就進入了安全區域。

迅速升井,警車開道,一路綠燈,救護車疾馳,駛入嘉祥縣人民醫院。

測量血壓、分析血樣……11名礦工身體並無大礙,大家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病房裡,礦工李帥勸著妻子,“沒事,我沒事。別哭了!”妻子默默地從口袋裡掏出一個雞蛋,對他喃喃地說:“你得把這個雞蛋吃了,保平安的!”看著丈夫一口一口地吃下雞蛋,她破涕為笑。

病房裡,閆西閣給媳婦打電話。電話那頭,媳婦一聽到他的聲音,“哇”的一聲哭了,許久說不出話來。

電話這頭,在井下沒掉一滴淚的漢子,淚水奪眶而出。

淚水裡面是激動,淚水裡面是幸福。

11月21日上午,得知被困11人全部獲救,劉家義非常欣慰,委托省長龔正代表省委、省政府趕赴現場看望獲救人員。在嘉祥縣人民醫院急救室和重症監護室,龔正全面了解獲救人員的傷情及治療情況,叮囑醫護人員精心照顧、精心治療,確保他們早日康復。在看望慰問救援工作人員時,他感謝同志們的辛苦工作,希望大家再接再厲,積極穩妥做好后續救援工作。

這場扣人心弦的生命大營救,歷經36小時,一幕一幕讓人難忘。

——36小時生命大營救,是我們黨強大凝聚力、戰斗力的生動展現。此次救援各方資源迅速有效配置,各個部門通力配合,救援工作扎實推進。正是有了黨的堅強領導,才有如此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正是有了黨員干部的沖在最前,才在最短時間內匯聚起強大救援力量。

——36小時生命大營救,是尊重規律、科學決策、執行堅決的生動實踐。此次救援充分吸納各方智慧、不斷優化救援方案,在如此嚴峻復雜的局面下,最短時間作出最正確的選擇,成為我國煤礦火災救援史上獨具特色的成功案例,創造了11名被困礦工全部平安獲救的救援奇跡。

——36小時生命大營救,是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生動寫照。此次救援“窮盡一切手段、窮盡一切力量”,堅持生命至上,始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黨心民心,心心相印。一個個時間刻度,清晰地記錄下我們黨心系人民的為民情懷。

36小時生命大營救,生動詮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凝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力量!

(責編:聶俊穹、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