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包餃子套餐”中 承載著親情與鄉愁

2020年01月20日09:53  來源:河北新聞網
 
原標題:媽媽的“包餃子套餐”中 承載著親情與鄉愁

  近日,一位山東的“硬核”媽媽火了。因為兒子在沈陽工作不能回家過年,這位山東媽媽直接郵寄了一份包括三鮮餡、面團、擀面杖等在內的“包餃子套餐”,花費達665.7元。怕兒子不會,還手寫了一份圖文並茂的“包餃子教程”,遠程教兒子包餃子。(1月17日《齊魯晚報》)

  不管路途多麼遙遠,不管有錢沒錢,也不管在外生活得怎麼樣,過年回家就是對父母最大的慰藉。不過,也有一些子女,因為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回家過年。兒行千裡母擔憂。對於父母來說,有著許多深切的牽挂。“包餃子套餐”中,就承載著滿滿的親情與鄉愁。

  “兒子,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媽媽給你准備的都是半成品,餡的咸淡都調好了,面劑子也給你分好,剩下的就看你了”——“包餃子套餐”,在一些人看來,完全沒必要這樣大費周章,但這份親情卻是難能可貴的。在媽媽看來,這是幫兒子完成傳統的“過年儀式”,讓兒子身處異地也能嘗到“家的味道”而不覺得孤單。

  這些年,不論是“母親千裡送藥”,還是“父母掃雪送行”,抑或“爸媽塞滿的后備箱”,都能引發人們“原來天下父母都一樣”的情感共鳴。當然,這裡面承載的不僅是來自父母的關愛,也有著父母對在異地打拼的子女的虧欠之意。正因為聚少離多,正因為距離太遠,父母才大費周章寄來“包餃子套餐”,才竭盡全力把“后備箱塞滿”,希望子女即便不能回家過年或者離開家鄉之后,也能嘗到“家的味道”,讓親情相伴隨行。

  有人說,離家久了,故鄉已經成他鄉,他鄉卻無法成故鄉。但是,總有一些東西讓我們能夠體味家鄉,讓我們無處安放的鄉愁能夠得以棲息。這些東西不必多貴重,但一定是稀有的,這就是來自父母的深沉之愛,來自故土的特有氣息。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從這個角度說,“包餃子套餐”也是對我們的提醒:出門再遠,別忘了有一種親情與鄉愁,能夠穿越山川湖海,伴你千裡之外﹔更別忘了常回家看看,父母一直關愛著你,牽挂著你……(付彪)

  網友

  @TheEwwtube——今年因為留學第一次不能回家過年,雖然自己也會做飯,但還是最想爸媽的手藝。坐在去學校的火車上看到這篇文章,心裡禁不住一陣酸楚。

  @喬小喬——雖然每年過年都能回家,但常年不定期會有一箱子“家的味道”寄過來。想一想,真是幸運、幸福。

  @徐爺——現在還和父母在一個城市裡,真是無比幸福。

  @田園——“包餃子套餐”讓我看到了媽媽的愛。其實不僅僅是過年的時候,這份媽媽的愛無時無刻都在你的身邊,哪怕你在天涯海角。

  @秋明——每次過年的時候,這樣的新聞總是讓人既心酸又溫暖。對於每一個在外打拼的人來說,無論你有什麼樣的理由和借口,回家過年不僅是牽挂,更是責任。

(責編:翟晨曦、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