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漢字煥發青春魅力(玩轉漢字(上))

孟德宏

2020年01月17日11: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古老漢字煥發青春魅力(玩轉漢字(上))

作為世界上歷史悠久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體系,漢字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凝聚了豐富深厚的中華文化,是了解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

漢字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漢字作為形、音、義三位一體的文字符號系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廣泛的影響力。隨著全球漢語熱的持續升溫,漢字在世界范圍內綻放魅力。“漢字迎來了最美的春天。”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徐晶凝教授的感受也是相關專家的共識。

新奇的甲骨文表情包、豐富的漢字文創產品、有趣的漢字體驗園……作為人類的共同財富,漢字正以多種形式進入世界民眾視野,開啟了外國友人認識、了解中國的大門。

本版即日起推出“玩轉漢字”系列報道(上、中、下),從漢字體驗推廣、漢字文創產品、漢字的藝術功用來打開“漢字之門”。

——編 者

漢字,離我們既遠又近,既疏又親。說它親近,是因為作為中國人,我們從小就開始識別漢字、認讀漢字、書寫漢字、運用漢字,可以說,每一天都離不開漢字﹔說它疏遠,是因為作為中國人,很多人一旦談到具體的漢字時,可能對它記載的語義信息不是那麼清晰明了——不用說爨底下的“爨”這樣的非常用字,即使是“自然”的“然”這樣的常用字,其字形傳遞出來的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枕”裡有“木”,“碗”裡有“石”?可能也不是所有人都清清楚楚。從這個意義上講,所有的漢語語言文字工作者,都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歷史使命,那就是必須讓漢字活起來。這既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需要﹔這既是“漢語作為母語”的學習者的需要,更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需要。

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古老的漢字重新煥發出了青春的魅力。借著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的東風,2019年在甲骨文的故鄉安陽召開了國際漢字大會、在北京召開了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座談會。眾多組織和機構,也開始把增強漢字魅力、擴大漢字傳播作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途徑,為“玩轉漢字”做出了很多有益嘗試。

首先,通過互動式展覽的方式玩轉漢字。中數集團組織策劃了《漢字裡的中國》大型互動式展覽,通過具體而生動的漢字,來講述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文化傳統、歷史經歷等。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對外漢語教學專家的參與,該展覽站在母語為非漢語的觀眾視角上,通過漢外對比的方式講述漢字故事。無論是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還是在泰國曼谷中國文化中心,該展覽都讓眾多外國友人對漢字開始著迷。在展覽中,通過“觸摸字模”“感受木版”“毛筆書寫”“數字互動”等方式,漢字活了起來、動了起來,讓觀眾感受到了漢字之美。可以說,正是漢語和漢字研究者的參與,讓漢字被玩轉了。

其次,通過數字化藝術的方式玩轉漢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陳楠教授的團隊,結合微博、微信等傳媒的傳播特點,創造性地把甲骨文變成了一個個萌萌的表情包,並利用漢字的表意性特點,把一個個孤立的漢字聯系起來,定格出一個個的小故事,從而讓漢字真正地“動起來”。那些通過數字形式被包裝起來的漢字,變得“酷酷的”、“萌萌的”,古老的漢字因為科技的參與而煥發出勃勃的生機。以此為基礎,陳楠還參與了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甲骨文文化展”,用數字化的手段藝術地呈現出甲骨文的故事。 可以說,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參與,讓漢字被玩轉了。

最后,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玩轉漢字。比如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的子項目“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項目”以漢字漢語教育為基礎,以創新漢字漢語學習模式為特色,打造了一個漢字體驗式學習平台。該體驗園用更時尚、更國際化的呈現方式來傳播古老的漢字文化,通過“識漢字講故事”“漢字消消樂”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得觀眾駐足,同時走出國門赴希臘參展,吸引了眾多的海外觀眾。可以說,因眾多漢語教學者的參與,讓漢字被玩轉了。

由此可見,古老的漢字正逐漸突破“記錄漢語的視覺載體”這一單一功能,開始全方位地進入大眾生活,進入海內外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們的視野。科技、藝術、傳媒等多領域的參與,會讓漢字綻放出別樣美麗。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師)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1月17日 第 11 版)

(責編:鄭浦麗、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