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醫療服務能力增強 濟南億元打造臨床整合醫療中心

2020年01月16日09:14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市域醫療服務能力增強 濟南億元打造臨床整合醫療中心

市級財政支持500萬元,所屬醫院等額匹配500萬元,濟南市近期啟動臨床整合醫療中心建設,9家市級醫院12個中心獲扶持,總投入達1.2億元,力度之大在濟南醫療衛生發展史上是頭一遭。

濟南市為何聚焦“整合”發力?與業內開展多年的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相比,臨床整合醫療中心又有何不同?背后深意何在?近期記者赴相關部門、機構進行採訪了解。

整合——

“超完美”背后的秘密

1月3日上午10時30分,一輛載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車駛入濟南市中心醫院大門。這一刻起,計時器被按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從入院到醫生在其冠狀動脈內擴張球囊開通血管的“門球時間”越短,搶救成功率越高。國際上60分鐘內即被稱為“完美”,而在濟南市中心醫院平均僅52分鐘,最快記錄15分鐘。

“超完美”的秘密在哪裡?“在於流程的整合。”濟南市中心醫院院長蘇國海解釋,以往急性心梗患者入院,至少要經歷挂號、急診科醫生接診、心內科會診、呼叫手術醫生、進入導管室介入治療等5個環節,術前常規流程耗費至少1小時。該院推行胸痛急救流程整合后,急性心梗、主動脈夾層等高致死性胸痛患者入院直接進入胸痛中心,診斷明確的立即手術。

“現代醫學分科細化,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創傷等重點疾病單靠一個科室難以覆蓋整個診療流程,救治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有賴於多學科、跨領域的整合醫療新模式。”濟南市衛健委黨組成員、副局級領導干部成昌慧表示。為此濟南啟動臨床整合醫療中心建設,濟南市中心醫院、濟南市人民醫院等9家市級醫院將利用3年時間打造胸痛、卒中等12個臨床整合醫療中心。

這是一次醫療服務領域的供給側改革。與常見的專科建設相比,臨床整合醫療中心建設側重以疾病為中心,診療、輔助診療、護理等多科室部門協同,通過打破學科壁壘,增進橫向融合,帶動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的整體提升。從中心設置上,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側重於重點疾病的急救,並探索建立覆蓋院前、院中、院后的全流程醫療體系,癌症、脊柱關節疾病診療、眼病、口腔疾病、傳染性疾病防治中心則注重從單純的疾病治療向預防、康復的全鏈條延伸。

錯位——

市級醫院借勢“夾縫突圍”

按照計劃,每個臨床整合醫療中心將獲得市級財政500萬元扶持資金,所屬醫院還將同比例匹配500萬元,總計逾億元的大手筆投入,濟南借此謀劃怎樣的棋局?

成昌慧坦言,建設國際醫療康養名城,濟南客觀上需要一批引領省內、具有省影響力的中心,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質量醫療服務需求也倒逼這次中心化升級,另外市級醫院更渴盼這一契機放大自身優勢,實現突圍,甚至彎道超車。

在醫療資源豐富的省會醫療版圖中,市級醫院如置身夾縫。以濟南為例,全省36家省部屬醫療機構中24家位於濟南,在各類資源要素均不佔優勢的情況下,與“省級隊”“國家隊”同場獻技,是市級醫院不得不面對的挑戰和壓力。

“與高手同台,要樹立差異化思路。”成昌慧說。臨床整合醫療中心在設置上瞄准錯位,避開省部屬大醫院的傳統強項,基於市級醫院已有優勢學科謀求突破。

比如胸痛和卒中。省部屬醫院擇期手術比例高,急救、緊急手術方面投入往往相對有限,而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搶救需要大量資源支持,無形中給市級醫院錯出了一條通道。濟南市中心醫院從這一領域突圍而出。蘇國海介紹,濟南市中心醫院將心腦血管疾病作為該院發展的“兩線引領”之一,集中優勢資源扶持壯大,其胸痛中心冠脈介入團隊配置12名醫師,分6個小組輪流值班,以確保24小時“隨叫隨到”。經過十多年發展,實力水平與省部屬醫院相比也毫不遜色,成為全市首家國家級胸痛中心和首批國家高級卒中中心。

輻射——

億元投入效果最大化

做強市級醫院,市域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前景可期。

濟南市中心醫院依托建設的臨床整合醫療中心胸痛中心,將目標定為“搭建覆蓋全市的心電信息網絡系統”。“患者發生胸痛后,通過配置在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是村衛生室的聯網心電圖機將心電圖上傳系統,附近有救治能力的醫院第一時間做好准備,患者抵達醫院直接進入手術室,最大限度爭取搶救時間。”濟南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戶克慶說,希望通過建設臨床整合醫療中心,讓高質量胸痛急救跨出醫院,惠及全民。

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將億元投入發揮最大效果,正是濟南市臨床整合醫療中心的目標之一。成昌慧表示,將引導臨床整合醫療中心通過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分級診療制度等,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對口支援、技術指導、人才培養等,提高全市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水平,力爭通過3年建設,縮小全市各級醫療機構間的發展差距,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

(責編:聶俊穹、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