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官網公示泄露個人信息 提升保護意識是關鍵

2020年01月02日09:11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原標題:政府官網公示泄露個人信息 提升保護意識是關鍵

  閱讀提示:近日,有媒體披露,多地政府網站存在公民個人隱私被公示的情況,尤其集中表現在貧困戶和脫貧人員的相關信息上。此后,相關地方政府部門迅速進行了整改,但是仍有部分地區存在相應問題,引發關注。

  輿情要點

  近日,澎湃新聞報道,湖南新寧縣政府官網 “通知公告”欄目今年陸續公示一批城鎮住房保障實物配租審核對象名單和2019年危房改造資金發放名單。然而,《新寧縣城鎮住房保障事務配租審核對象名單公示》附件中的8份名單,均將相應人員的姓名、身份証號碼、家庭人口完整公示出來,對身份証號碼未做任何模糊處理,且公示期早已過去。但截至12月23日,相應信息仍在網上對外公布。此外,《2019年危房改造資金發放公示》表顯示,完整公布了危改戶的戶主姓名、危改對象姓名、戶主身份証號碼、危改對象身份証號碼以及“兩折兩卡”號碼,未做任何模糊處理,共涉及373條危改戶信息。

  12月23日上午,新寧縣住建局危改辦一名負責人表示,“(上級)有要求這麼公示,他們要求全面透明,因此需要在網上公布清楚”。對於此舉是否會泄露隱私的擔憂,該負責人稱“應該不會”。另一名工作人員則表示,“我們省裡的文件(要求)需要公開他們(危改戶)的一些基礎數據,包括住房登記、重點對象的身份。(對於)到底要不要進行模糊處理(的問題),我們會向市局和省裡匯報”。

  公示泄露個人隱私的現象,新寧縣並不是孤例。有記者登入海口市瓊山區政府官網,注意到該網站2018年4月16日共發布三份名為《財政惠民補貼一卡通發放公示表》的通告,除公布了人員姓名、發放日期、金額外,還公布了公民完整的身份証號碼。

  對此,海口市瓊山區農林局一名工作人員回應稱,《財政惠民補貼一卡通發放公示表》裡公布公民完整身份証號碼是為了確定補貼是否發放到本人。當被問及公布公民完整的身份証號碼是否泄露公民隱私,是否考慮公布部分號碼時,該工作人員表示,“沒有考慮過這一做法是否會泄露公民隱私,公示時公布完整身份証號碼是一貫做法”。

  此外,在記者隨后的檢索中,山東省高密市、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內蒙古鄂托克旗及突泉縣、河南省濟源市、湖北省十堰市等多地相關部門的官網,均存在泄露公民個人隱私的現象。系列報道引發關注,《北京青年報》、《新京報》、紅星新聞等媒體陸續發布評論,普遍認為官方信息公示不是泄露公民隱私的“免責區”。相關討論還在繼續。

  輿情反饋

  ◆《北京青年報》:反映出相關工作人員責任意識欠缺

  對於政府部門來說,保護公民隱私是應盡的法律義務,公示絕非泄露公民隱私的“免責區”。《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規定: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公開會對第三方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不得公開﹔但是,第三方同意公開或者行政機關認為不公開會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予以公開。公開個人的手機號碼、身份証號,顯然會對其合法權益造成損害,而不公開這些隱私信息並不會影響到保障性住房申請、財政惠民補貼發放等公共利益,因此並不屬於“予以公開”的豁免范圍。

  究其原因,首先在於一些基層部門缺乏隱私保護意識,公示缺乏制度規范,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其次,泄露隱私的違規成本過低,也是重要因素。在遭到質疑后,一些地方往往將公示信息一改了之,鮮有人因此受到問責。

  ◆《新京報》:官方公示泄露隱私,“一貫做法”不能慣

  “官方公示”變“隱私泄露”,讓人遺憾。但更讓人遺憾的,是涉事單位人員“一貫做法”的回應。泄露個人信息,當然並非公示者的本意。類似的惠民補貼、困難戶福利,事關公共利益,確實需要通過公示等手段加強輿論監督,保証其透明性與公正性。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要讓渡民眾的隱私權。

  如何拿捏好隱私保護和公開公示之間的平衡,在執行過程中,顯然需要有關部門從實際出發,在操作中想出周全之策。對涉事多地而言,此前官方公示變“隱私泄露”,多是工作的疏忽。而在問題被揭出后,各地顯然不能再保持鴕鳥心態、拿“一貫做法”做回應,而應有錯就糾,免生后患。

  ◆ 光明網:隻要肯用心,辦法多過借口

  保護個人信息與公開信息、接受監督並不矛盾。不少地方已經在摸索部分公開的做法,同樣是海南省,9月27日,海口市美蘭區房產管理局在公示《財政惠民補貼一卡通發放公示表》時,隻公布了公民的部分身份証號碼。此外,湖北十堰市房地產服務中心官網的公示公告欄中,從2018年起,涉及公開身份証號碼的,公民身份証號后4位或中間5位均被改為“0000”或以“X”代替。

  可見,隻要肯用心,辦法還是有的。關鍵是政府部門首先要有保護公民隱私的法律意識,並切實體現在行政實踐當中。畢竟,信息時代,個人信息泄露很容易對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和個人隱私構成威脅。

  網民觀點選摘

  @軟軟的雪殼:把政務公開與個人隱私混淆了,一些地方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還有待加強。

  @閃閃紅星:公開透明不是政府官網公示泄露公民隱私的擋箭牌。

  @啵仔:實現“信息完整度”“民眾知情權”和“公民信息安全”統一,是相關政府部門的應有追求。這一點需要反復強調,而不應該被弱化。

  @一片冰心在玉壺:一旦發生信息泄露,不僅侵害民眾的隱私權,還會帶來一系列安全隱患,這也有損社會公共利益。

  輿情觀察

  互聯網時代,公民個人信息保護一再被提及,輿論對此格外關注。加上早前因個人信息泄露導致的問題屢見報端,因此,民眾對個人信息泄露可以說是很有意見。然而,這一次,泄露信息的主體系政府部門官方網站,更是令輿論嘩然。

  據澎湃新聞披露,早在2017年,媒體就報道過多起政府網站泄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事件。此外,對於政府部門採集來的個人信息,國家層面也有相應的限制性規定。比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就明確提出,要依法保護好個人隱私,除懲戒公示、強制性信息披露外,對於其他涉及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公開時要去標識化處理,選擇恰當的方式和范圍。

  但是,直到今天,政府網站在公示公告中泄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的情況還是存在。更令人不解的是,當記者詢問相關工作人員,是否擔心公民個人信息泄露時,得到的竟是“要求全面透明”“應該不會”“一貫做法”等回應。對此,有評論指出,這一方面反映了不少政府部門對有關法規認識不足,認為辦事者就理應讓渡個人隱私,有的部門甚至認為這是擴大社會監督的好辦法。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長期存在的“官本位”思維定勢,使得一些政府機關對個人信息保護不重視。這些部門往往更強調公民提供個人信息的義務,卻缺乏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意識。

  事實上,在公示個人相關信息、接受輿論監督與保護個人隱私信息之間找到平衡點,並不是一件難以解決的事情。據媒體報道,已有很多地方政府在相關公示上,非常注意公民的信息安全問題,並提供了可供分享的經驗范本,既一定程度保証了信息完整度,又捍衛了相關民眾的隱私權。

  當下,公民個人信息被過度採集、泄露已較為普遍。國家層面也是一再重拳打擊這類行為。依法行政,政府當然要率先而為。輿論普遍認為,從根本上解決這類問題,一是有關部門在法律法規上要持續加碼,進一步細化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提升全社會的法治意識,加大違法成本﹔二是需進一步加強公職人員的業務素質培訓,從思想上提升對這類問題的敏感度。輿論監督與法治加碼多管齊下,方能提升公民的安全感,維護政府部門公信力。

  (作者: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輿情分析師 楊藍)

(責編:翟晨曦、胡洪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