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山东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功能,利用学科背景和专业优势,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加强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担当铸警育魂使命密切结合起来,围绕“学深透、讲好课、办实事、开新局”十二字方针,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不断将党史学习教育推向深入。
学有深度:以丰富形式,汲理论之精华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认清本责,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学习高标准,采取多元学习方式,丰富学党史载体,内化党史理论知识,确保学得系统学得深入,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示范引领作用。
“请进来”。邀请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名师、省委组织部名师送教专家库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宣讲团成员济南大学李朋忠教授和山东省委党校李海龙博士作党史专题讲座,邀请优秀党员、公安英模杜金环做事迹报告,拓展了知识视野,提升了思想境界。
“走出去”。走进红色研学基地,“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情怀。在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接受“信仰如山,一心为民,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峰山精神洗礼;在山东省政府旧址、山东公安总局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感念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深挖自有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马院全体思政教师做党史专题讲座,共同探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
用好线上资源。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周末理论大讲堂”、全国大学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等高水平思政课网络平台的学习,并开展实时交流研讨。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通过多形式的党史学习,马院教师在对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的清晰理解中,增强了“四个自信”,也为承担党史宣讲任务奠定了基础,培育了信心。
讲在多元:依教学目标,铸信仰之根基
立足岗位,主动担当,推进党史学习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突出特色、实效,做到全员参与,全课程覆盖。
党史宣讲,教研备课先行。一是邀请学校党委书记韩锋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定理想信念 学党史开新局”专题备课研讨会,为党史宣讲把方向,做部署。二是跨校合作教研。邀请山东省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泰山学院刘艳丽和郭慰慰两位老师,就“党史进思政课堂”进行研讨,相互切磋,相互促进。三是教研室备课。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集体研讨,怎样结合课程特点实现“党史进课堂”,如何把课程内容中的党史元素用好讲活,让学生听得进,有效果。比如:《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重在讲述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巨大魅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充分发挥与党史联系密切的特点,调整角度讲述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精神谱系;《形势与政策》组织学生开展“党史我来讲”,挖掘百年党史中的事件、人物、精神,以年青人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全新阐释,在学思悟践中提高学生学史爱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邀请学校党委讲党史,进课堂。学校领导发挥“头雁效应”,躬身上大课。学校党委副书记隋从容教授与同学一起“从中国共产党早期支部建设感悟‘让党支部强起来’深刻内涵”;学校党委委员副院长徐仲成教授以“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从遵义会议看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为题走进《形势与政策》课堂。他们的思政课功力深厚,逻辑严谨,既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又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叫好又叫座。
党史进课堂突出公安特色、山东特色。为充分展现山东警察学院特色思政课的魅力,《警察职业道德》课结合公安史,开展“我来讲公安史”、“警察故事我来讲”课堂实践活动;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开设《百年党史·山东人——王尽美》专题,开展“看红色电影、学沂蒙精神、谈观影感悟”活动,让山东警察学院的党史课凸显公安特色,山东特色。
办有成效:以学促行,务教学之实
以学促行、勇担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把学习党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提高课堂质量,深化课程建设,打造高质量思政课。
深入学生调研。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课程为单位,采取当面座谈、征集建议和线上问卷等方式展开广泛的思政课调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政课学习意愿,真实阐述自己对思政课程及思政课教师的意见与建议。活动累计共征集意见建议近40多条。这些意见建议经过梳理反馈至每位教师,对思政课教师们总结思政课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思政课质量,以及探索思政课建设新思路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创新教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省级思政金课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形势与政策》课推出的翻转课堂:通过课前布置小组作业——课堂展示小组作品(或展开辩论)——老师点评三个环节,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警察职业道德》课的模块化问题链教学,通过设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警察职业道德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该案例先后被《人民公安报》《齐鲁晚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广泛报道。
探索课外思政。“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落实“大思政”思想,积极探索课堂外教学实践。组织开展了以纪念“五三”惨案为主题的师生“同上一堂课”大型思政课堂活动。课堂采取了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教师授课说历史、学生朗诵讲烈士、师生共唱感党恩,在缅怀历史中激发出师生强烈而高涨的爱国热情。这一探索,实现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思想心理的同频共振,增加了思政课的针对性与亲和力,打造了一堂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人情“温度”的思政课。《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版)以《强共情主线 鉴教学真章——山东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同城大课堂”开课纪实》为题,予以了报道。
积极外出宣讲。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党史宣讲送教活动,在外出宣讲中淬炼思想,提高教学技能。先后有单卫华、裴晓红、姚志峰、王瑶等四位老师为济南铁路公安局、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济微小学等单位宣讲党史,覆盖校内外师生5000余人,树立了良好的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形象。
创建平台:继先驱愿景,开崭新之局
学习党史汲力量,奋发有为开新局。马克思主义学院靠前一步主动作为,搭建实训平台,用好用活红色教育资源,开拓思政教育新局面。
开启校局合作新篇章。2021年6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积极推动下,山东警察学院第一个“思政教学实训基地”在莒南县公安局挂牌成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也在山东省政府旧址同日启动。莒南被誉为“齐鲁红都”“山东小延安”,是沂蒙精神的诞生地,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校局合作的新开端,同时也是深挖掘红色资源,推动山东警察学院思政教育凸显公安特色和山东特色的又一举措。
组建马克思主义社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本学期成立“励新学会”。学会以“研究学理、促进文化、知行合一”为宗旨,以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己任,鼓励学生承先辈精神,做励志青年,当时代新人。自社团成立以来,除自身开展党史学习外,励新学会还协助马院开展“同城大课堂”、学生思政微课展示等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组织校园思政类比赛。自4月份起,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校级“我来讲党史”学生思政微课展示活动,参与学生积极性大,覆盖面广,作品质量高。在此过程中,马院教师全员积极参与,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百年党史历久弥坚,七十五载山警校史继往开来,山东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深透、讲好课、办实事、开新局中不断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引领力,激励师生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政治忠诚中奋发有为,以党史学习教育新进展、新成效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单卫华 赵艳娟 王瑶)
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 ——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回望百年,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的一份优异答卷。 开创未来,习…【详细】
山东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深入开展第一批教育整顿“回头看” 坚决抓好中央督导组反馈问题整改落实 7月4日上午,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召开第六次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全国政…【详细】
刘家义参加所在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刘家义参加所在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并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拼搏奋进 7月4日上午,省委书记刘家义参加所在省委常委会办公室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并为支部党员宣讲习近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