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岩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東濟南市西南泰山北麓長清縣萬德鎮靈岩峪方山之陽。
靈岩寺始建於東晉,由高僧佛圖澄的徒弟僧朗主持建造,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自唐代起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內四大名剎”,並名列其首。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靈岩寺旅游區群山環抱、岩幽壁峭﹔柏檀疊秀、泉甘茶香﹔古跡薈萃、佛音裊繞。不僅有高聳入雲的辟支塔,傳說奇特的鐵袈裟﹔亦有隋唐時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羅漢像﹔更有“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觀。故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有“靈岩是泰山背最幽絕處,游泰山不至靈岩不成游也”之說。
從靈岩景區牌坊沿途而上,山路兩旁美景若畫,勝跡頗多,有雞鳴山、“靈岩勝境”石坊、“通靈橋”、明孔山、雨花岩、接官亭、新石橋、十裡鬆、陡坡之頂等景點。寺院依山取勢,共有殿宇三十六處,亭閣十八座,文物古跡中以千佛殿及殿內四十尊泥塑羅漢、墓塔林、慧崇塔、辟支塔、積翠証盟殿、大雄寶殿、御書閣,以及歷代石刻、碑碣等最為著名。
特色景點:
1.千佛殿
千佛殿位於摩頂鬆北,為寺內主體建筑,建於唐,拓於宋,重修於明清,規模宏偉,金碧輝煌。內置須彌座,供三尊釋迦分身大佛:中為宋塑藤胎毗盧遮那,東、西為明鑄藥師盧舍那和阿彌陀銅佛。四壁台座上置40尊羅漢彩色泥塑,為宋、明之作,技法精湛,神態各異,喜怒哀樂,栩栩如生,1912年,著名學者梁啟超來此游覽,贊譽千佛殿泥塑羅漢像為“海內第一名塑”,並親筆寫下碑碣。壁面上原有明制銅、木小佛千尊,現存293尊。
2.辟支塔
辟支塔是靈岩寺的主要標志,為唐朝高僧慧崇組織修建,並於宋淳化五年(994年)重建,竣工於嘉祐二年(1057年),歷時63年完工。“辟支”出於佛教,音譯為“辟支迦羅”,簡稱“辟支佛”,辟支塔,即辟支佛塔,是一座八角九層十二檐的樓閣式建筑,下三層為重檐,上六層為單檐。塔高54米,底固長48米,為磚砌,可循級而上,是國內罕見的保存完好,造型精美的塔林。
3. 鏡池春曉
千佛殿東側崖壁下,卓錫泉、白鶴泉、雙鶴泉三泉相臨,俗稱“五步三泉”。泉水從石澗中冒出,泉水甘冽,終年不竭,注入一石池中,宛如明鏡,這一景觀就是著名的“鏡池春曉”。
山東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召開會議 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召開會議 深入開展第一批教育整頓“回頭看” 堅決抓好中央督導組反饋問題整改落實 7月4日上午,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召開第六次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全國政…【詳細】
劉家義參加所在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 劉家義參加所在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 並宣講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拼搏奮進 7月4日上午,省委書記劉家義參加所在省委常委會辦公室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並為支部黨員宣講習近平…【詳細】
山東省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集體學習 省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集體學習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7月4日上午,省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集體學習,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結合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