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端媒体走进青科大、赛轮集团,探访“政产学研”融合之道

2021年07月04日17:45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人民网青岛7月4日电 校依城而兴,城因校而盛。在以“开放、现代、活力、时尚”为底色的山东省青岛市,不乏实力高校。作为全国政、产、学、研融合发展的高校典范,青岛科技大学以其"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化软实力和办学硬实力,与“青春之城”彼此成全,互相赋能。

7月3日,“汇媒聚力探橡胶黄埔·奋楫扬帆启时代新程”全国高端主流媒体活动在青岛启幕,30余家媒体共同走进青岛科技大学及其优质校企合作企业赛轮集团、软控股份,实地探访校企合作的丰硕成果,体悟民族品牌崛起的匠心使命。

全国高端主流媒体行启动仪式

中国橡胶工业“黄埔”,孕育民族之企

活动中,媒体团队先后参观了青岛科技大学体育综合改革打卡地、自动化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实验室、信息学院大数据专业实验室以及软控装备产业园、赛轮集团智能化生产基地、全球研发中心总部等等。

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陈克正介绍学校情况

据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陈克正介绍,青岛科技大学原名青岛化工学院,始建于1950年,设有亚洲综合门类最全的橡胶与化工专业,国内上千家轮胎及橡胶制品企业一半以上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均毕业于此,学校素有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军校”之誉。

国家橡胶与轮胎工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赛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仲雪介绍企业发展之路

青科大与橡胶产业、橡胶企业的情缘融为一体,难以割舍。通过青科大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当中,赛轮集团、软控股份都是橡胶轮胎领域的佼佼者。

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发展起来的赛轮集团成立于2002年,201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国内首家集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管理模式于一体的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在学校产学研优势的助力下,近年来,赛轮在制造力、产品力、品牌力等方面快速提升,连续多年入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21年以587.56亿元品牌价值,位列该榜单第121位。

媒体到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集中采访

2000年,依托学校密炼机上辅机项目孵化的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橡胶机械行业的引领者,是轮胎装备制造业中产品系列最完整的公司,能够为橡胶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在2020年全球橡胶机械行业企业的销售收入排名中,软控股份位居全球第一。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青岛科技大学已经与赛轮集团、软控股份等相关企业的合作,形成了一种独具青科大特色的、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政产学研融合模式,取得丰硕成果。

助推产业升级,校、企共生共赢

期间,媒体们着重寻访了青科大与赛轮集团、软控股份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有关环节。

一方面,青岛科技大学是孕育校企合作企业、驱动企业发展的沃土。

以赛轮集团为例,青岛科技大学在橡胶领域浓厚的学术氛围、优质的人才力量是赛轮集团的崛起的先决条件之一,并在公司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技术支持和发展平台,助推赛轮集团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逐步成长为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轮胎企业。

拥有一流专业才能有一流人才,这是高校和企业发展的原生动力。青岛科技大学始终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19个,省级6个。目前已经有15个专业18次通过了国际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数量位居山东省第一,在全国排名并列第11位。

学校展厅展示着各种获奖作品模型

媒体们实地探访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在已有49年发展历史的自动化专业基础上,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在智能机器人领域长期的科研与教学积累而成立的。

在前不久“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过程中,该专业团队功不可没,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邵巍、于镭、曹梦龙、姚文龙等老师组成的团队,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参与火星探测任务的省属高校,为“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安全地着陆提供技术护航。

青岛科技大学是山东省最早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之一,人工智能专业则成为媒体的另一“打卡点”。该专业已经和百度签署联合培养协议,本着共建、共管、共赢的基本原则,建立“学、练、测、评”一体化“人工智能(AI)创新实践计划”,通过务实合作产出AI技术成果,共同培养面向未来的AI创新型人才,努力推动AI创新实践计划成为本地区乃至全国AI人才创新和输出平台。

而另一方面,企业的蓬勃发展也在为青岛科技大学深耕学术领域带来了更多机会与空间。

为了满足橡胶轮胎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需求,由青岛科技大学和软控股份、赛轮集团联合承建了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橡中心)、国家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

目前,国橡中心聚集了四千多研究人员,在研究设计总院下边设了七个分院,研究方向包括装备、智能制造、轮胎、材料、互联网、化工等等,七个分院下设64个研究室,以及15个直属研究所。这个团队的专家占了全国橡胶行业的一半以上。经过在基础研究领域多年的积淀,如今,国橡中心在装备、软件、新材料、互联网等领域都开始发力。

勇挑时代重担,崛起为国为民

如何实现更优的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如何发挥出更大的势能?这是全国高校及企业一直以来都在汲汲探索的问题。

探访期间,青岛科技大学和赛轮集团、软控集团用实实在在的数据给出了属于它们的“答卷”。

赛轮集团外景

作为中国第一家A股上市民营轮胎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走出去”建厂的轮胎企业。目前赛轮集团在青岛、潍坊、东营、沈阳、越南、柬埔寨(在建项目)建有现代化轮胎制造工厂,在加拿大、德国等地设有服务于美洲和欧洲等区域的销售网络与物流中心,规划年生产能力全钢子午线轮胎约14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约7000万条、非公路轮胎16万吨,产品畅销欧、美、亚、非等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54.05亿元,位居国内轮胎企业第3位,世界排名第16位。

在产品方面,赛轮自主研发和制造的世界最大63吋巨型子午线轮胎,打破了国外对巨型子午胎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局面,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应用世界首创橡胶新型材料EVEC制备的“液体黄金”轮胎,经世界权威检测机构测试,其滚动阻力和湿地抓着力指标均达到欧盟标签法规AA级(最高等级),且在原材料选用、生产制造、产品使用和循环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内突破性地实现了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轮胎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与实践者,赛轮自2015年开始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建设,2019年与中国电信共建5G+AI工业互联网实验室,推动橡胶轮胎行业在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融合与应用。2020年,赛轮发布了行业首个投入使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并与科大讯飞共建行业首个人工智能联合创新中心。

媒体们在赛轮集团生产车间合影留念

目前,青岛科技大学“十四五”规划已经发布,明确提出要把学校建成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这一目标的提出也是学校几十年坚持推进政产学研融合之路的必然选择。从“橡胶黄埔”到上市名企,青岛科技大学与赛轮集团携手所展现出的一系列成果,也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构建城市与高校共建、共融、共享新机制的重要性——“政产学研”融合的合作方式,能够充分激活高校与企业其在不同产业维度上的优势,在城市发展历程中所能发挥出的澎湃势能。(青岛科技大学) 

(责编:公雪、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