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任县委书记接力抓封山禁采!人民日报点赞山东济宁嘉祥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021年04月28日08: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东岳客按:

4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桂林市考察调研时指出,最糟糕的就是采石。毁掉一座山就永远少了这样一座山。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再滥采乱挖不仅要问责,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今天,人民日报生态版头条刊发深度报道,聚焦作为中国石雕之乡之一的山东济宁市嘉祥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2009年开始,四任县委书记接力抓封山禁采,十多年来从矿山乱采滥伐按下停止键到坚持生态立县,让绿水青山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探索出一条山区绿色发展之路。取名“嘉美祥瑞”之意的嘉祥县,一步步走向“嘉美”。以下为文章全文:

从乱采滥伐到生态立县,四任县委书记十年接力抓封山禁采——

嘉祥,何以嘉美

本报记者 侯琳良 李 蕊

核心阅读

十年前,作为中国石雕之乡之一的山东济宁嘉祥县,靠山吃山,石材开采一度成为全县支柱产业。但同时,绿水青山经过乱采滥伐,遭到严重破坏。

取名“嘉美祥瑞”之意的嘉祥县,何以“嘉美”?十年来,从矿山乱采滥伐到按下停止键,从四任县委书记接力抓封山禁采到生态立县,嘉祥县探索一条山区绿色发展新路。

从山下远望,劈开的山体,裸露黄白色;在山上近看,树木成行,郁郁葱葱——登钻石山,所见景象,反差强烈,对比鲜明。

当地人说,那些断崖仿佛累累伤痕,记录着嘉祥掠夺式开采矿山的昨天;而今山上的浓浓绿意,恰恰象征着嘉祥县转型发展的今天。

四任县委书记接力,积极推进封山禁采

黄泛冲积平原边缘,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境内,有大小山头126座,探明石灰岩储量90亿吨,是全国石灰岩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受经济利益驱动,人们一窝蜂地开山采矿,建起大量石灰窑,一度有2000多家企业、10万多人以此为生。

夏纪军是嘉祥县南部山区纸坊镇夏庵村村民。2005年,他办理了采石证,买了一台石子机,找来60多个工人,一天能生产4000吨石子,源源不断销往河南、江苏等地。“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28元一吨。”夏纪伟说。

一份影像资料,还原当年景象:石灰窑吞云吐雾,加工厂星罗棋布。裸露的山体,像一个个残缺不堪的肢体;干渴的泥土,像一张张欲哭无泪的面容……

“被子一晒全是灰”“不包头巾不戴口罩不出门”“能见度不超过一百米”,说起那些年的情景,附近的居民们直摇头。

2009年,时任县委书记的李长胜打响封山禁采的第一枪。2010年3月,嘉祥县召开十万干部群众誓师大会,封山禁采全面开展:划定封山育林范围,拆除石灰窑,关闭所有锯石机、碎石机……

2010年底,秦存华担任嘉祥县委书记,上任第一天,100多名采石户堵在县委大院门口,请愿不再封山。秦存华说,封山禁采,不能让百姓断了收入来源。嘉祥县开始注重“堵疏结合”,建立帮扶制度,让采矿户走下大山,为他们开辟了一片转型天地。

几年艰苦奋战,封山禁采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伺机盗采时有发生。2013年,县委书记柳景武接过封山“第三棒”。全县开展集中行动,多部门联合执法,24小时不间断上山巡查、上路稽查、倒查石材来源,有力打击回采行为。

嘉祥县境内的大山渐渐归于平静。据统计,截至2015年,嘉祥县累计封山65座,关停石灰窑97座,封停锯石机5000多部,下山业户2.1万余户。

周生宏在嘉祥担任了5年县长,全程参与封山禁采,2016年8月接任县委书记。“按下停止键只是第一步,闯出新路才是关键。”周生宏说。

既要复绿,更要“富”绿

封山前,他的肩上扛着开山斧,手里提着锯石机;封山后,他的肩上扛着锄头,手里提着水桶——夏纪军与记者笑侃,从未想过,自己竟从“开山愚公”,摇身一变,成为了“种树达人”。

长期无序粗放式地开采导致嘉祥县域内近三分之二的山体被破坏,特别是南部山区65座山体破损严重。光秃秃的山头如何修复成青山?

嘉祥县下了这么几步“棋”:“谁破坏、谁治理”,支持开采户开发治理;“谁治理、谁受益”,鼓励联户承包复绿;招引有实力的公司综合施治。

夏纪军响应政府号召,重返钻石山,栽树复绿。“种树不易,光是回填,就拉了几十万立方米的土!”夏纪军指向山上的树林,“之前山上的杨树所剩无几!如今,我们种到了两万棵。”

一处处废弃的石崖石塘坑,成为风景如画的瀑布景点,亭台楼阁,林果采摘园,错落有致。昔日荒芜的钻石山,成功变身美丽的山顶小镇。

嘉祥县制定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出台矿山复绿奖补政策,落实捆绑式包山头责任制,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实施“十万干群上山培土育林工程”,全方位、多角度进行造景式绿化。

嘉祥县先后投入荒山治理资金3亿多元,引入社会资本1亿多元,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先后治理修复破损山体8820余亩,复垦耕地500多亩。

十年来,一锨一镐,播撒绿意,仅南部山区就封山育林4.6万多亩,植树造林1000多万株。4月,行走嘉祥,一座座山正变得绿意盎然。

既要复绿,更要“富”绿。“把生态短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县发展思路要从封山禁采向绿色崛起转变。”周生宏说。

靠山,还得“吃山”。矿山种上经济林,打造网红打卡地;拉通交通路,串起各景点;组建文化旅游公司,推动旅游业发展。

2016年起,嘉祥县办起了杏花节,每年喜迎十几万游客。截至目前,嘉祥县武氏祠景区、曾子文化旅游区、青山景区等近20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青山景区、富山户外拓展基地等文旅项目已初具规模。

有了“美丽靠山”,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封山后,顺利转移就业5.3万人,农民人均收入增加约2600元。

“有客商出五千万,我也不转让!”夏纪军喜滋滋地说,一定要把这片曾经“受伤”的矿山,打造成集种植、采摘、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

念好“山字经”,唱响“旅游戏”,在嘉祥县正风生水起。

“两山”理念引领,形成磁石效应

“矿山生态治理前,我们曾试图引进一家电子厂。可人家来参观后,便只提出一点,‘粉尘太重,运营成本高,不适合在嘉祥落户。’”周生宏说。

十年治理,“扭转乾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嘉祥生根,形成巨大的磁石效应:过去,主动招商不见商;而今,一批绿色企业“求落户”。

“不能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落户门槛要越来越高!”嘉祥县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荆培峰介绍,作为全县经济发展主战场,经开区实行严格准入政策,实施“四级联审”制度,从园区自我把关,到专家出具意见,再到县直部门联审,最后市级评审打分。经过层层联审,对负面清单类、不符合产业政策类、达不到环保要求类的项目,一律说不。

前不久,一家生产固体酸的企业找上门。这家企业投入产出比令人心动——几千米的厂房里一年就能创出几个亿的产值。但经过层层联审,环保并不达标,经开区果断将其拒之门外。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绿色发展越来越成为嘉祥企业的自觉——

工业污水,竟能“产”出洗衣粉?在山东阳光颜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屈莉铭拿起展示瓶,在眼前轻轻晃了晃:“里面的白色粉末,便是元明粉,我们从污水中提取而来。可别小瞧它,这是洗衣粉重要原材料。”

“我们一天提取约80吨元明粉,直接供给园区内做洗衣粉的厂家。价格实惠,还帮他们省了一笔成本。”据屈莉铭介绍,公司投资近3亿元,用于建设资源化利用项目,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盐尾水、废酸,同时,产出硫酸钠等副产品,加工后实现商品化,基本完成废水近零排放。

像这样的企业,在嘉祥县经开区并非个例。

理念引领,促进全县经济高质发展。2020年,嘉祥县全力转方式调结构,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总数达到148家。嘉祥县干部说,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产业更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嘉祥所追求的明天。

乘车离开嘉祥县,窗外山上矗立的几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见报有删改)

(责编:聂俊穹、刘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