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山東各地

濱州:爭當中國“產學研”創新“試驗田”

2022年07月11日15:42 |
小字號

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

近年來,一批開中國之先河的產學研創新案例在濱州大手筆書寫,一批“卡脖子”難題在這裡化解。

魏橋創業集團首家產業化運行的600千安特大型電解鋁生產線領先全球,西王特鋼建成國內首條高端裝備用特殊鋼智能清潔制備示范線﹔超高精細光刻膠項目在濱州經開區試生產﹔京博控股以全省第一的成績入選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

濱州,爭當中國“產學研”創新的“試驗田”,並且不斷結出豐碩果實。

“產學研”創新,濱州企業既具備實力更擁有眼界和胸懷

西王特鋼與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合作,持續取得重大突破,新產品層出不窮

來自濱州科技部門的信息:自2011年至今,中科院已與濱州39家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中國科學院,一所科技“大拿”雲集、創新資源集聚的國家級科研機構,為何能堅持十幾年與貌似平凡無奇的濱州結緣合作?

從中科院與許多企業合作的案例中,記者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與中科院合作的企業必須有足夠的眼界、相當的實力和發展潛力,雙方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也取決於企業的實力和未來圖景。恰好,濱州就是一個專門“生產”大企業的地方!

目前,全國500強企業濱州有6家,山東民營100強濱州有9家﹔魏橋創業集團連續10年躋身世界500強榜單!2021年,濱州市全社會的科技研發投入佔到了GDP的比重是3.36%,居全省第一﹔濱州的企業家愈發認識到科技創新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企業已成為科研投入的主體,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多次表示:企業發展必須有面向未來的項目和魄力,我們不著急迅速拿到成果、迅速打開市場。我們給予合作高校、院所等科研機構足夠的時間和財力來做研發。

科學家專注於“從0到1”的突破,企業家負責成果產業化和市場推廣。在濱州,產學研合作的典范當屬“全球首家產業化運行的600千安特大型電解鋁生產線”,其研發單位為東北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針對這條生產線,魏橋創業集團創始人張士平曾堅定地表示:“要麼不干,要干就干世界第一!我們不但要做大,還要做強,要做全球最環保、最先進的鋁企業。”該生產線於2014年建成投產后,不僅打破了世界超大型槽體的紀錄,其更重要意義在於:率先在鋁行業全面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各項指標均遠優於《鋁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直流電耗每噸鋁低於12400度,比電解鋁行業能耗限額標准降低1000度左右,系列噸鋁能耗和排放全球最低。

2014年,我國鋼鐵行業處於“普鋼嚴重過剩、特鋼依賴進口”的低潮之際,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提出了“鋼鐵行業與裝備制造結合”的普鋼轉特鋼發展新思路。當年6月,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與西王特鋼握手合作,共同致力於高端特鋼的研發與生產,承擔破解國家“卡脖子”工程。到目前,西王特鋼持續取得重大突破,新產品層出不窮。當下,西王集團又開啟打造國家高端稀土特鋼新材料保障基地的新征程。

2019年12月23日,西王特鋼發行的1億股股份正式授予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及其研發團隊,其中4900萬股授予中科院金屬研究所附屬公司,其余5100萬股授予第二批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主要人員。這1億股股份落地,標志著中科院技術入股西王特鋼的股權全面落地,中科院正式成為西王特鋼的股東。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是近年來我國科技體制改革方面一直強調的方向。西王以上市公司股份的形式直接給予科研團隊,成為全國產學研合作的范本!

不局限於單一技術項目,濱州創造出“產學研金服用”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

魏橋國科研究院力爭到2025年累計帶動濱州新增新動能產值100億元以上

魏橋國科研究院力爭到2025年累計帶動濱州新增新動能產值100億元以上

2011年起,中科院的院士專家們與濱州企業、政府甚至是最基層的農民攜手,把自己最珍貴的科研成果“播撒”在黃河三角洲的這片土地上。

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肝膽相照十幾載,濱州以豐碩成果回饋院士專家的辛勤耕耘,成為山東省“中科系”轉化項目最密集、最具典型性和影響力的地級市之一,並且持續拓展著產學研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2022年2月21日,魏橋創業集團、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在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啟動魏橋國科金屬材料中心建設和首批12個項目實施。

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波介紹,2022年,企業與中科院金屬所合作,將做成四件大事。一是在鄒平啟動新能源裝備創新基地建設,以魏橋與廣富、金屬所特殊鋼應用研發合作為契機,開展輕量化配套用特殊鋼及零部件制造,布局氫能新材料中試研發和應用示范。二是在輕量化基地升級打造輕量化工程中心,目標打造國內領先的輕量化工程中心和示范基地。三是在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面啟動高端金屬復合材料創新基地建設。四是在濱州魏橋國科科技園建設金屬材料研究中心,深化與金屬所戰略合作,依托“前店后廠”創新模式,布局科技研發和產業創新。魏橋創業集團將發揮在供需兩端、新老動能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把優勢轉化為具體工作部署,轉化為發展質量效益,為全國大局作出魏橋貢獻。

魏橋創業集團與中科院金屬所的這次深度合作,無疑是濱州與中科院及中科系產學研合作的精彩續筆。

單就魏橋創業集團與中科系的產學研合作來看,2019年8月,魏橋創業集團、中國科學院大學、中信信托三方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高水平共建魏橋國科研究院,建立起“技術創新+產業轉化+金融支持”支撐的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這次合作在全國全省首創了“產學研金服用”模式。其合作結晶——魏橋國科研究院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強化與中科院理化所、材料所、半導體所、金屬所等13家“中科系”院所及中國科學院大學有關院系戰略合作,已經啟動5個研究中心、10個聯合實驗室和7家科技公司、17個科技合作項目。魏橋國科研究院的目標是,力爭到2025年累計帶動濱州新增新動能產值100億元以上。

未來幾年,在國科大的鼎力支持下,超高精細光刻膠、鋁基復材、激光選通成像等一大批“中科系”科研成果將形成濱州的優勢產能。位於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的濱州理工大學,也將依托中科系專家師資而建,張波表示:大學建成之后,魏橋創業集團每年將向學校捐贈5億元,持續20年投入資金100億元,以助力這所產學研聯動大學的成長。

教育鏈對接產業鏈難題,濱州“雙型城市”建設、“N1N產教融合模式”給出答案

京博控股集團的“N1N產教融合模式”,將學習放到實際工作的場景裡

京博控股集團的“N1N產教融合模式”,將學習放到實際工作的場景裡

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在我國,教育鏈跟產業鏈的對接矛盾日漸突出,畢業生進入企業需要長時間崗前培訓,企業急需解決的科研難題又找不到突破口,如何破解這一困局呢?

近年來,濱州市發揮產業優勢和企業優勢為此提供可行的實踐模式。

2020年以來,濱州深入推進“雙型”城市建設,“雙型”即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

在本市,濱州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推行“入學即入崗、畢業即就業、專業即產業”的訂單式培養模式,4所高職高等學校、21所中職學校精准發力培養“藍領”人才,每年可向企業輸送技術技能人才2萬人。濱州的職業院校專業產業匹配度達75%以上,成為省部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試點城市。

在與市外高校合作方面,京博控股集團的“N1N產教融合模式”當屬典范。“將學習放到實際工作的場景裡”,2020年京博基於“校企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式啟動“N1N”教學實訓與科研轉化基地,探索“N1N產教融合模式”,即用京博這一個平台,一端連接起高校人才,另一端連接著科研產出。京博的產業平台成為N個大學的人才培養平台、科研轉化基地和校辦工廠,並帶動地方N個產業和產業鏈加入產教融合的隊伍中來。

為推動產教融合,京博控股集團打造了京博石化、京博研究院、博華生態農業、京博中聚等教學實訓基地。基地投用以來,先后與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武漢理工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高校開展學訓合作,幫助學生增長實踐經驗,提前了解、熟悉工作環境,助力學生成長,促進產教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京博N1N產教融合模式已為90余所院校近6000名師生提供3-6個月不等的學訓。企業的收益何在?京博控股集團總裁汪君華自信地表示:“把學生放進產業環境裡,在實踐中為產業培養人、留住人,更在這一過程中,‘N1N’讓學生改變以往‘為了完成實驗報告而做實驗’的習慣,真正讓他們在產業中發現科研創新的價值,也許,千分之一的成果轉化,就能反哺給產業百萬甚至千萬的效益。”

2021年,京博以山東全省第一的成績入選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全國63家),京博精細化工公共實訓基地位列山東省新舊動能轉化公共實訓基地績效評價第一名,被評為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大學生實習示范基地。

京博集團所在的博興縣進而探索出以政府為主導的“N1N”產教融合新模式。即依托“1”個山東千乘產業技術研究院,對外聯融N所高校院所,向內輻射帶動縣域N個產業創新發展。

為推動“N1N”產教融合新模式,博興縣成立專題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推進實業發展、職業教育發展、科技創新3個工作專班,印發《關於深化產教融合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出台支持產教融合“黃金20條”,設立專項獎勵扶持資金,集中人力物力全力推進。

錨定“科創品質更強”,濱州努力為“產學研”創新合作創造更優生態

重視科創已經成為濱州全市上下的共識

重視科創已經成為濱州全市上下的共識

2019年8月,超高精細光刻膠項目結緣濱州。2021年4月28日,國科天驥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光刻膠濱州生產園區舉行試生產儀式。“項目選址時,這裡還是一片荒地,我們計劃用2—3年時間建成投用,沒想到僅用15個月就交付使用。”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國科天驥創始人兼總經理楊國強教授表示,濱州人民的熱情和效率令人難忘。

“我們的項目得到市、區和相關企業的大力支持。濱州市主要領導多次來項目建設現場調研,幫助解決困難。濱州開發區的負責同志很熱情的幫我們選址,並為項目發展出謀劃策。”楊國強說,盡管建設過程中遇到新冠疫情,工期不但沒有延誤,反而快速推進,真正體現了濱州的服務水平和效率。

重視科創已經成為濱州全市上下的共識,推動科創已經成為濱州各級的堅定決策和強勁行動。

2022年2月18日,在濱州市第十次黨代會報告中,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宋永祥總結濱州市過去五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時,把轉型發展定義為最現實路徑,科技創新則是最強勁動力。他說:濱州必須堅持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必須堅持深化“雙型”城市建設,打造各類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創新要素順暢流通、創新資源高效配置的優良創新生態。

談到發展目標,“八個品質提升”在濱州已是家喻戶曉,其中“科創品質更強”位居前列。市委書記宋永祥對此的解讀是:“更強”就是堅定不移推進“雙型”城市建設,打造一流科創平台、一流科創生態、一流科創人才。一流科創平台,做強科技研發、科創服務、產教融合等各類平台,推動全社會研發投入佔比持續領跑全省。一流科創生態,做實科技服務,讓企業創新“動起來”、把科研機構“引進來”、使企業和高校“聯起來”,激活創新創造 “一池春水”。一流科創人才,做優人才“引育留用”體系,讓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蔚然成風,讓濱州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濱州更出彩!

與積極推動建設“雙型城市”、高度重視產學研合作相匹配的是,濱州從諸多層面創新舉措,營造富有活力的科創生態。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等“五院十校N基地”科創格局正加速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科創生態正全面塑成。濱州在山東首創“人才節”,實施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三進”工程,人才“淨流入”持續保持后勁。積極推進“濱周到”服務品牌建設,努力做到環節最少、時間最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濱州是全省唯一、全國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一網通辦”走在全省前列。濱州極其重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連續召開企業家大會,定期舉辦“濱州企業日”活動,設立優秀企業旗幟廣場,親商、重商、安商氛圍非常濃厚。濱州堅持“讓企業和企業家舒服”的理念,持續用心服務、主動服務、高效服務,不管國資、民資、外資,無論大、中、小、微,都將獲得最優服務、享受最高禮遇。

未來五年,將是濱州實現大發展、大跨越、大轉型的關鍵時期,濱州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架起橋梁,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產業優勢、科技優勢、人才優勢變成現實生產力,催生更多高新技術企業,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四新”經濟投資、高新技術產值等實現大躍升。

濱州,正在努力為中國產學研創新“試驗田”配置最優質的土壤,正在成為中國“產學研”創新的高產“試驗田”。(邱芹)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學習《紀檢監察機關派駐機構工作規則》 7月8日上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抵達香港、考察香港科學園、視察駐香港部隊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李干杰主持會議並講話。…
全國政協調研組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在山東調研
  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 全國政協調研組在山東調研 劉奇葆李干杰葛慧君參加 7月4日至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率調研組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在山東開展調研。 在魯期間,劉奇葆與省委書記李干杰就加強非遺保護傳承交換意見。…
山東省黨政代表團在甘肅考察對接東西部協作工作
  受省委書記李干杰委托,7月5日至6日,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率領山東省黨政代表團到甘肅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協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學習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考察對接魯甘協作工作,進一步推動兩省交流合作走深走實。 5日下午,山東·甘肅東西部協作第三次聯席會議在蘭州舉行。…
李干杰走訪調研中央駐魯媒體和省主要新聞單位
  李干杰走訪調研中央駐魯媒體和省主要新聞單位時強調 堅持守正創新提升傳播能力 為強省建設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7月5日,省委書記李干杰來到中央駐魯媒體和省主要新聞單位走訪調研,向廣大新聞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敬意和感謝。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牢記職責使命,堅持正確方向,加強改革創新,進一步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山東省黨政代表團在重慶考察對接東西部協作工作
  山東省黨政代表團在重慶考察對接東西部協作工作 攜手打造魯渝協作升級版 共建互利合作發展新格局 陳敏爾周乃翔講話 胡衡華出席 受省委書記李干杰委托,7月1日至3日,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率領山東省黨政代表團到重慶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協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學習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考察對接東西部協作工作,凝聚共識、持續加力,扎實推動魯渝協作走深走實。 3日下午,山東·重慶東西部協作第十八次聯席會議在重慶舉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