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醫學院:將仁心妙術寫在疫情防控最前端

原本春暖花開的美好季節,因為疫情的再次襲擊讓鳥語花香的校園多了緊張忙碌的色調。3月16號,面對新冠疫情再次爆發的嚴峻形勢,為了守牢校園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線,濱州醫學院校黨委和學校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經過科學研判,實行校園封閉管理。
一場疫情防控“保衛戰”在校園內正式打響。其中,核心戰事便是大規模的核酸檢測。一萬余師生的巨量人數讓核酸檢測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難題擺在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的面前,也擺在了校醫院娘子軍戰隊的面前。核酸檢測,醫務先行。作為主力軍,校醫院的娘子軍們協同核酸檢測志願者,打硬仗、拼時間、比韌勁,一個多月的封校時間,她們舍小家,顧大家,駐守學校,成功完成在校師生每一次核酸檢測任務,用實際行動完成了她們的使命擔當,書寫了濱醫發展史上又一華壯篇章。
雙線齊開:同時“作戰”展醫務“巾幗”時代風採
校園封閉管理,對學校各方面工作的開展也帶來了挑戰,同時也讓校醫院的娘子軍戰隊倍感工作壓力。一方面,核酸檢測佔用了醫院醫務工作者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校醫院還要正常運轉,以為在校師生提供及時的醫療服務。這也意味著在封校期間的疫情防控“保衛戰”中,校醫院要打好兩條戰線的戰斗。核酸檢測在全員檢測階段要全天候戰斗,上午和下午持續開戰﹔校醫院要24小時隨時保証有醫務工作者正常工作,以應對師生突然發病,做應急處理。用校醫院副院長宋敏的話說:“就是輪班也很難輪過來,能做的就是咬著牙堅持,每個人超額工作。”
讓人感動的是,超強度的工作壓力並沒有嚇退校醫院的巾幗英雄們,戰斗面前,她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全部挺在一線。為了節約時間,她們堅持不喝水、不休息,基本上是連續的半天作戰。她們忘我的鏖戰狀態感動了學校的商戶,旺旺水果店連續三天免費向校醫院醫務工作者提供60份新鮮水果,水果店負責人動情地說:“她們太辛苦了,嘴唇都干裂了,我們准備點水果讓她們歇口氣的時候補充一下水分,也是我們的心意啦!”
封校期間,校醫院娘子軍戰隊參與在校師生核酸檢測工作44天,累積檢測人數203660人﹔醫院門診診療人數2098人次,藥物供給1648次,進行針灸、刺血拔罐治療450人次﹔辦理發熱病人去發熱門診就診診66人次。一連串的數字丈量出校醫院巾幗們令人震撼的戰斗力,也標注出她們勇吃苦、善忍耐、敢戰斗的精神特質。
一對一上門診療:開辟精准醫療服務新模式
封校初期,學校對在校學生實行分層管理,部分中高風險地區的生源進行單獨宿舍的隔離觀察。期間,必然同學們有就醫需求。而且,在校學生分河西和河東兩校區在宿舍固定觀察,一河之隔為河東校區的同學們的就醫帶來極大的不便。但是,根據疫情防控規范要求,這些同學又不能出宿舍到校醫院就醫。校醫院娘子軍戰隊敏銳捕捉到這一現實難題,創新發明出一對一上門服務的工作模式。
部分宿舍的同學來自中高風險地區,隔離觀察初期,在是否感染未明確的情況下,上門進行一對一診療服務顯然考驗著醫務工作者的耐心和勇氣,但是,校醫院的娘子軍們沒有一人害怕,無論是派誰去上門接診,沒有一個人推脫。她們用實際行動解了同學們的燃眉之急,也用實際行動印証了一名醫務工作者的仁醫情懷。一對一的上門診療並不是一次結束,每一位接診人員會通過手機持續和受診同學聯系,跟蹤診療效果,根據同學們的反饋持續上門進行一對一服務。
封校期間,校醫院娘子軍戰隊共到宿舍提供一對一診療服務60余次,到宿舍進行核算檢測3766人次。張奉梅院長堅定而欣慰地說:“讓每一個就醫訴求都得到滿足,這是我們的承諾,也是責任!”
愛校如家:奉獻擔當譜感人贊歌
雙線作戰和精准上門的模式創新不是營造噱頭,也不是擺花架子,而是校醫院娘子軍戰隊以實實在在的付出為在校師生解憂排難,把工作做到同學們的心坎上。工作的創作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必然帶來更大的工作量和壓力。人手是固定的,面對倍增的工作量該如何破解?校醫院的娘子軍戰隊趟出了成功的路徑。但是,這路徑並不復雜,也沒有什麼捷徑可言,無非就是舍棄個人利益,用無私的奉獻填平特殊時期的工作需求。校醫院張奉梅院長向記者提供了校醫院娘子軍們舍小家顧大家的感人事跡:
3月15晚,接到學校將於3月16日實行封閉管理的通知,校醫院娘子軍再次主動請戰。張承梅家人病重,為了留在學校“參戰”,她向領導、同事隱瞞家人的病情,在家人最需要她的時候她選擇了同樣需要她的學校。李宜芳,王敏雖然孩子都小,但是堅決申報首批駐校,孩子全都“扔”給老人照看。孔慶華本來計劃讓遠在老家的母親過來到大醫院診治患有多年的糖尿病、高血壓和白內障等多種疾病,但關鍵時刻,她還是選擇留在學校,連續多日24小時值班,不僅每天進行核酸檢測,還要完成學生的日常診療,夜間也經常起來為學生看病。魏蘭玲的母親也患有多種慢性病,但她依然選擇首批駐校工作,自古忠孝難兩全,她選擇了以校為家。張愛紅由於年齡較大,平時就患有失眠症,高強度的核酸檢測工作讓她症狀加劇,每天要靠安眠藥才能短暫入眠。
劉雲波,校醫院唯一的男士,平時校醫院的重活、體力活都由他來承擔,任勞任怨,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姜穎倩,當校醫院院長給她打電話征詢她駐校工作,她正患著重感冒,她二話沒說就同意,每天堅持高負荷的核酸檢測工作,河東河西兩個校區來回跑,連續堅持核酸檢測二十余天。宋敏和自己的愛人都是首批選擇在學校,顧不上正在居家學習的兒子,每天要協調核酸檢測整個流程的工作,沒叫一聲苦,沒喊一聲累。董春梅,姜穎倩堅持進行核酸檢測的同時,放棄中午休息的時間,把積壓的大量師生的醫保材料錄入電腦,隻為早日為老師們和同學們報銷醫藥費。蓋靜靜、劉琳、王鑫茹、李翠華,都把孩子留給老人,投身到核酸檢測的洪流中。張奉梅,作為校醫院的院長,以身作則,連續二十多天24小時高強度超負荷工作。由於人手緊缺,每天上午核酸檢測時,她把所有人都派去核酸檢測,一人獨立支撐校醫院的日常診療工作。常常忙到深夜,才能休息。有的老師說:“學生生病,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有你在,我們就安心”……
她們是濱醫人中普普通通的一員,但是,她們又做著並不普通的付出。作為女性,誰不想笑顏如花,子女承歡膝下,靜享家庭溫馨與天倫之樂。但是,在特殊時期,這一份美好對她們而言就是奢侈的想象。如果她們安享這份寧靜,就沒有別人的歲月靜好。因為她們是醫務工作者,一個行業有一個行業的職責,一份職業有一份職業的擔當。一個多月的封校管理讓她們挺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端。但是,她們沒有一個退縮,反而全部勇往直前,不僅承擔了她們的份內之事,而且,超負荷完成著一次又一次的工作配合與緊急沖鋒。就是她們,用實際行動體現了新時代醫務工作者愛崗敬業的邏輯自洽,用堅韌不拔表達著奉獻擔當的行業自覺。
這就是濱醫人的擔當,也是校醫院戰隊的風採!(濱州醫學院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學習《紀檢監察機關派駐機構工作規則》 7月8日上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抵達香港、考察香港科學園、視察駐香港部隊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李干杰主持會議並講話。…
- 全國政協調研組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在山東調研
- 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 全國政協調研組在山東調研 劉奇葆李干杰葛慧君參加 7月4日至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率調研組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在山東開展調研。 在魯期間,劉奇葆與省委書記李干杰就加強非遺保護傳承交換意見。…
- 山東省黨政代表團在甘肅考察對接東西部協作工作
- 受省委書記李干杰委托,7月5日至6日,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率領山東省黨政代表團到甘肅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協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學習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考察對接魯甘協作工作,進一步推動兩省交流合作走深走實。 5日下午,山東·甘肅東西部協作第三次聯席會議在蘭州舉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