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起得來
東營職業學院成功打造新農人特色育人品牌

東營職業學院園林技術教學團隊,立足黃河三角洲區域實際,充分對接全國第二個農高區——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端資源,創造性提出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起得來”的高職新農人培養理念,並通過“思政導引、個性導向、項目導入、研創導航”的教學設計落到實處。通過思政教育和勞動教育的導引,著力培養愛農品格、入農理想、興農情懷,培養有覺悟、下得去的新農人。通過分設“校間、田間、科研、雙創”四課堂,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學期開始,就根據學生表現和特長,發現個性、把長杆拉長,培養有專長留得住的新農人。通過跟著導師做項目、參與公益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參與校企合作項目,激發興趣、鍛造實干能力,培養用得上的新農人。通過強化技術研發和創新創業教育,拓展學生成長成才空間,抬升拉長學生職業鏈條,培養能起得來的卓越型新農人。
學校師生在利津縣黃河灘區丹參種植基地進行土壤取樣試驗研究
基於校內外教學團隊成員長期參與國家863、科技部科技星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耐鹽鹼種質資源研發等國家戰略形成的濱海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耐鹽鹼農林產業提升系列科研成果,創造性提出了“以研立教、以研導學、以研促創”的高職新農科專業教學設計思想。針對社會對高職農林類專業技術技能含金量低、農林類專業就業崗位“土老粗”的偏見,堅持高技術引領,聚焦耐鹽鹼園林技術前沿和濱海園林產業鏈前端,遴選專業骨干教師與中國林科院、省林科院科學家組成創新團隊,將參與黃河三角洲國家戰略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以科研項目引領教學改革,以技術技能積累支撐課程體系,以濱海耐鹽園林技術為主打特色,以技術成果轉化促進創新創業,產生強大改革活力,打造了新農科專業“高、大、上、新、炫”的新形象。
基於學校園林專業可追溯到1989年開辦積澱的雄厚基礎教學資源,市農科院長期挂靠學校、與國家和省林科院東營研究基地合作帶來的種質資源實訓田站豐厚實戰資源,教學團隊參與黃河三角洲國家戰略積累的農林技術尖端研究成果,學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奠定的專創融合教學力量,創構了“四四四”高職新農科人才培養新模式。依據園林植物四季交替農時分布規律,根據人才分層分類個性化培養需求,創造性構建了“工分+學分+創分+研分”的農科類專業“四分制”教學評價導向系統,並形成了工、學、研、創積分轉換科學體系,拓寬了園林專業人才成長空間和發展通道。根據黃河三角洲區域園林技術人才素質能力結構特殊要求,對應“四分制”多元化評價,重構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創設了“筑基模塊+工匠模塊+探索模塊+創業模塊”教學“四模塊”。對接新型園林產業對人才不同素質能力培養環境要求,打造了“校間課堂+田間課堂+科研課堂+雙創課堂”開放式教學“四課堂”,分類組織實施模塊教學任務。“四分制、四模塊、四課堂”三維互動,“工學研創”四位一體,“思政教育、勞動教育、審美教育、創業教育、專業教育”五育協同,打造了卓有特色的園林技術專業新型育人生態圈。
育人質量顯著提升。學生參加專業技能大賽和創新創業大賽獲國家級獎項38項﹔100多名學生繼續深造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學生成功創立85家公司,千萬元規模以上公司6家,年創收近20億元。農林類畢業生對口就業率由2012年39.33%上升至2021年88.22%﹔專升本率由2012年26.1%上升至2021年45.2%﹔2021年農林類專業招生人數是2012年的7倍,招生分數線比上年提高了46分。優秀畢業生王俊達,畢業后創辦探尋新農(山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引進、培育高端苗木品種,帶領當地農民開展苗圃、大棚等種植,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產品收購等服務。公司先后榮獲國家級產業融合示范點、山東省農業標准化生產基地、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等稱號,並獲得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獎項三項。2020年,入選全國“大學生創業英雄100強”,並獲評“大學生返鄉創業10強”。
服務區域經濟貢獻巨大。團隊成員主持和參與的黃河三角洲鹽鹼地綜合利用、黃河三角洲大型濕地保護工程、耐鹽植物品種篩選和抗鹽種植修復關鍵技術、東八路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程等項目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經濟社會效益。與山東陽光園林有限公司、東營市以王庄林場為代表的生態林場、濟南軍區黃河三角洲生產基地、正大集團(東營)有限公司、農高區高新技術公司等區域產業引領企業合作科技攻關,解決企業生產技術難題37項。助力勝景林業公司、潤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施三年增綠計劃、建設綠色生態東營”,完成造林6700公頃,林木資源總量大幅增加。與中科院植物所合作鹽鹼地綠色大棚種植和牧草種植體系研究。致力於中草藥技術扶貧和耐鹽鹼園林業鄉村振興,開展新技術新技能推廣培訓33,500人次,技術輻射農戶50000戶,推廣綠化林、經濟林18萬公頃,為藥農林農增收14億元。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專科以上學歷教育4559人,實現了全市農村“兩委”成員專科以上學歷教育的全覆蓋。助力鄉村振興,參與設計文旅集團“花仙谷”研學游基地,共建利津金河灘省級田園綜合體,打造無棣縣建立“本草之鄉、康養小鎮”,參與東營東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設黃河口知青小鎮。
在國內外產生示范引領效應。全國上千家高校和農業科技公司來校參觀學習或洽談合作交流,成果主持人應邀到國家行政學院等多所國內外高校講學,團隊成員到青年科技論壇等國家級平台宣介技術成果。與以色列、塞爾維亞等7個國家和地區,烏克蘭哈爾科夫國立農業技術大學等16家海外院校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50余位國外學者到校訪問,聯合培養學生和教師500人,實現了人才培養國際化。
東營職業學院園林技術教學團隊,繼續在扎根東營大地開展鹽鹼地綜合利用上走在前,在培養新時代新農人助力鄉村振興上走在前,在積極服務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張汝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研討會在濟南舉行
- 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研討會在濟南舉行 馬建堂作主旨發言 李干杰鄭慶東致辭 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研討會今天在濟南舉行。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的豐富內涵、理論價值、實踐意義,結合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總結探索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推動形成一批務實管用的學理和實踐成果,為走好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 山東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
- 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 以更大力度推進依規治黨各項工作 不斷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 12月17日下午,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依規治黨的重要論述,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進行交流討論。 省委書記李干杰主持學習並講話,周乃翔和中心組成員等參加學習。…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