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前,山東將實現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

人民網濟南8月19日電 (逄鑫珊) 19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21年1-7月份山東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據悉,截至目前,山東已建立起涵蓋空氣、地表水、海洋、自然保護區等領域的縱向生態補償及橫縱結合的流域生態補償體系,實現了環境質量“誰改善、誰受益﹔誰污染、誰付費”,“十三五”期間,山東已累計兌現環境生態補償資金13億元。此外,山東還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省際間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山東省在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14年,在全國率先建立環境空氣質量改善補償制度,此后又不斷進行了完善。2019年,山東印發《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財政獎補機制實施方案》,確定了主要污染物排放調節資金收繳、節能減排獎懲、空氣、地表水、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辦法,構建起“1+6”生態文明建設財政獎補機制。2020年底,經山東省政府同意,在修訂完善機制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海洋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辦法,形成了“1+7”的補償機制。
2021年4月2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與河南省人民政府簽訂了《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省際間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經兩省協商一致,將水質基本補償和水質變化補償作為補償標准。水質基本補償方面,在國家規定Ⅲ類水質標准基礎上,劉庄國控斷面水質年均值每改善一個水質類別,山東省給予河南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每惡化一個水質類別,河南省給予山東省6000萬元補償資金。水質變化補償方面,劉庄國控斷面年度關鍵污染物(COD、氨氮、總磷)指數每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山東省給予河南省100萬元補償﹔每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河南省給予山東省100萬元補償,該項補償最高限額4000萬元。山東省同河南省建立的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將共同推動實現黃河干流跨省界斷面(劉庄國控斷面)水質穩中向好,化學需氧量(COD)、氨氮(NH3-N)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逐步下降的目標。
為充分調動流域上下游地區治污積極性,加快形成責任清晰、合作共治的流域保護和治理長效機制,促進流域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全面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經山東省政府同意,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會同山東省財政廳制定印發了《關於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市在2021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縣際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工作,實現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第一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總結暨第二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動員部署會議召開
- 8月18日上午,全省第一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總結暨第二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動員部署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重要指示要求,傳達學習全國第二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動員部署會議精神,總結山東省第一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回頭看”情況,動員部署第二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堅決擁護中央對張新起處分的決定
- 8月17日上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中央紀委辦公廳《關於給予張新起開除黨籍處分的通知》,表示堅決擁護中央決定,一定深刻汲取教訓,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以實際行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省委書記劉家義主持會議並講話。…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