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小康 山东答卷”百姓故事丨天更蓝,水更绿,环境美起来

李建:黄河入海口的“人鸟情缘”
6月25日上午9点,又到了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驯养师李建与天鹅小雪“约会”的时间。随着李建的一声呼唤,在鸟类科普园天鹅驯养区的几只白天鹅纷纷扬起了头,其中一只更是踱着笨重的步子拍打着翅膀向李建走来,随后将脖颈探到了他的身上。“这就是我们园里的‘大明星’小雪!”李建兴奋地说。
2007年12月的一天,当地居民在冰封的河道中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天鹅,已经奄奄一息。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建和同事立刻赶往了事发地展开救护。
“从当时的伤情来看,它应该是在迁徙过程中,因体力不支撞在了建筑物上,脖子、腿部有血迹,左翼也有变形。”李建回忆,救护完成之后,因为担心这只受伤的天鹅因天气寒冷撑不下去,他便决定把天鹅安置到自己十平方米的宿舍里,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小雪”。
就这样,一个人,一只鸟,一张床,一个窝,一待就是五个月,小雪从被救护时的幼鸟长成了一只成鸟,在感情上也对李建产生了依赖。
最让李建记忆犹新的是,与小雪相处到第三个月的时候,他请了一个月的长假回家探亲,小雪交由同事照顾。结果没过一周,同事就打来电话说,自从李建离开后,小雪就不吃不喝,天天鸣叫。担心小雪身体再出问题,李建便匆匆赶回。“当时一见我,小雪一边鸣叫一边拍打翅膀往我怀里钻,当时我就暗下决心,再也不会跟它分开了。”李建说。
正常情况下,救助站所救助的受伤野鸟康复以后,会被放归大自然,但由于小雪的左翼折断不能飞翔,丧失了野外生存能力,十几年来便住在了保护区,李建和同事们也把这个雪白的“小精灵”当成了大家庭里的一员。小雪与李建的感情也日渐深厚,普通的野生天鹅在百米之外看见人就飞,而小雪却每天都会跟随在李建身边,形影不离。每次在鸟类科普区进行放飞表演时,小雪的表现都让游客们惊讶不已,纷纷拍照留念,一来二去,小雪便成了保护区里的“明星”。
天鹅小雪和驯养师李建的这段传奇佳话,在2012年还被改编成电影《我和我的伙伴》,李建也参加了这部电影的拍摄。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仅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就由1992年10月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0种,数量由200万只增加到600万只。李建和同事们的救助工作也比原来繁忙了很多,从最初一年救助几十只鸟,发展到现在一年救助120余只。救助工作虽然多了,但李建却觉得更幸福了,“越来越多的鸟儿把这里当成它们的家。人鸟和谐共处,这才是我们家园应有的样子。”(李广寅)
苏培全:收获越来越多碧水蓝天
6月28日,济南气温直逼35℃。一大早苏培全就顶着热浪出门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是项天气越热越要抓的工作。从昨天开始,我们对一些重点企业展开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驻厂帮扶,督促和指导企业解决难题,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水平。”
近年来,臭氧污染已成为影响我省夏秋季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其治理攻坚成效直接影响臭氧污染治理效果。苏培全刚刚结束手头上涉危废情况专项整治、混凝土企业专项检查,又火速加入到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的队伍中来。
苏培全是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三级调研员,负责济南高新区的环境监察工作。到生态环境系统工作,一转眼已经过了10年。10年间,他见证了环保之变。
“之前雾霾严重时,开车得十分小心,小清河曾一度变为小黑河……”苏培全回忆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保跟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苏培全的印象中,环保督察是环保工作的一个里程碑。“我们每个环保人绷紧了一根弦,什么因素影响环境质量,我们就紧盯着查,第一时间就要到现场。社会对环保的认识水平有了一个明显提升。更多企业主动行动起来,扛起保护环境的主体责任。”苏培全说。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济南,济南高新区也从最初的不到15.9平方公里扩展至318平方公里,苏培全与同事们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辖区内仅涉气的企业就有300多家,工业企业、实验室、汽修厂、加油站等都是我们的监管对象。相隔最远的两个片区之间差不多隔着100公里,但再远我们也要去现场。”
在像苏培全一样的一位位环保人的努力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下,济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曾经出现在雾霾最严重城市榜单上的济南,如今“退圈”成功,小清河更是实现了一年间水质提升3个类别的历史性突破,成了全国的治污典型。2020年济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7天,比2015年增加51天,国控断面水质指数位居全省第一,并在全省率先消除劣V类水体,人们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碧水蓝天。(陈晓婉 张 宁)
季文晓:老区人民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又来俺们村了呀?”
“是呀,赵大娘,今天带大家来咱们西红峪村的教育基地学习。”
6月25日一早,国网费县供电公司员工季文晓来到山东“户户通电”教育基地讲述以前的故事,顺便跟“特别的亲戚”赵莲香老人聊会儿天。
上世纪90年代,隐藏在大山深处的费县西红峪村曾是阻拦全省“户户通电”的最后一道关。施工队员们肩扛手抬,硬是把30根线杆架到了西红峪,当时年仅22岁的季文晓是其中唯一的女队员。1996年2月18日,也就是农历除夕,西红峪村村民家里的电灯亮了,山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户户通电”。
半个多月的施工架电,使季文晓和8户村民熟络起来,再回到这里时,她发现村里人“换了个活法”。赵莲香家通电第二天就进城买了电视机。还有一位村民林本河,借钱买了一台电刨子搞起了家具加工。他第一个在山下盖起了两层小楼,建了新车间。
然而随着老区经济的发展,农民家里的电器多了,工厂里要运转的机器也多了,原来单纯为照明架的线路逐渐变得吃力。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费县供电公司先后完成了两轮电网优化升级,没有恶劣天气等外力破坏,全年几乎不停电。
电力奋战还未止步。季文晓说,老区电网超前改造升级,决不再拖经济的后腿。2016年,整个沂蒙老区实现了动力电村村通,2018年、2019年完成了1673个贫困村的电网改造。“以前是人等电,现在是电等发展。”
随着特高压入鲁,西电东送让老区用电压力进一步缓解。2020年临沂全年社会用电量将近500亿千瓦时,最高负荷突破880万千瓦历史极值,其中196亿千瓦时由特高压等外来电贡献,有效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清洁能源在沂蒙老区推广开来,光伏发电备受“青睐”。
“用上光伏发电板,村民不光用电不花钱,用不完的电还能卖给电网赚钱。”季文晓说,费县大田庄乡西安太村村民刘学芳在自家房顶上装了52块太阳能板,全年发电7200多度,赚了7000多块钱。放眼整个临沂,截至2020年底,临沂市包含光伏、风电、生物质在内的新能源装机达408.8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达到8.8万座,并网户数和容量均位居全省首位。
“灯还是那盏灯,支撑灯的电却更强大、更清洁了。”二十多年过去了,季文晓见证了沂蒙老区人民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跨越式发展。(张文婷 房怀营 贾梦真)
李长青:靠海吃海,爱海护海
荣成市寻山街道青鱼滩社区坐落在山海之间,村庄绿波环绕,处处绿柳成荫,学校、超市、医院、文体广场一应俱全。
2003年,时年36岁的李长青辞去外地工作,回村当起了带头人。“村里需要有人‘顶起来’。”6月11日,李长青告诉记者,寻山集团是青鱼滩村的村企,当时因近海捕捞业萎缩,以捕捞业为基础的冷藏、加工、运输等产业陷入困境,村集体经济连年亏损,乡亲们盼望他能够回村挑起振兴发展的担子。
重回渔村的李长青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经营理念,提出了“科技兴海、以养兴渔”的发展思路。
李长青天南海北到处转,寻山集团相继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还聘请了十多位国内专家,培养起一支180多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起了国内唯一的“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光这一个中心,就承担了20多个国家科技项目。”李长青说,中心创新推广了多项新型技术,培育了诸多鲍鱼、扇贝及海带优良新品种,更是创造了鲍鱼单位水体育苗量的历史最高纪录,“去年,我们的鲍鱼产量是1.2万吨,产值10亿多元。”
企业强了,村民富了,李长青始终没有忘记“实现共同富裕”的心愿。根据有关政策,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寻山集团相继把青鱼滩周边的8个经济薄弱村纳入统筹发展体系,投资3亿多元规划建设了中心社区。
“这些年,仅在居民养老、社区环境打造、民生福利的支出上就有2亿多元。”李长青说,在实现“九村联合,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他们坚持民生为先,“我们有自己的一套社区福利保障体系,男性满60岁、女性满55岁每月可领400元-800多元不同档次的养老金,此外还有粮油补助、节日福利等。”
如今,9个村的4800多口人过上了领福利、有医保、享养老保障的幸福日子,居民人均年收入5万多元。
李长青反复提及的一个词是“生态”。寻山集团打造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爱伦湾海洋牧场,可满足垂钓、采摘、餐饮、研学等需求,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亿多元。集团还建起了海珍品育苗、海上生态养殖、海藻生物提取及海洋食品加工、休闲渔业等四大产业基地,实现了海洋经济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陶相银 王钰琳 王树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山东先模代表北京归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山东省先模代表北京归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他们来自保障人民安宁的主战场,来自听民声解民忧的最前沿,来自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第一线。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归来,他们把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带到战友中间。…
- 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7月9日晚上,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省委书记刘家义主持会议并讲话。…
- 山东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7月8日晚上,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四指导组来鲁指导工作要求,听取工作汇报,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省委书记、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刘家义主持会议并讲话,杨东奇、王可、刘强、王心富和领导小组成员出席。…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