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面对面:武汉居民生活保障问题受关注

2020年03月09日08:47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原标题:疫情防控面对面:武汉居民生活保障问题受关注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至3月5日24时,涉及新冠肺炎的网络新闻报道量上升趋势明显,APP报道量也有略微上升,其余平台报道量无太大变化。两微方面,微信平台热度较4日有小幅度上扬,微博平台热度与前一日基本持平,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图:1月21日以来疫情舆情关注度走势图(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监测显示,3月5日11时至3月6日11时,与疫情相关的网络新闻报道194224篇,微信文章119386篇,相关传统媒体报道共9899篇,微博数据58289条。话题主要涉及中央明确补助津贴向一线医务人员倾斜、武汉居民向中央指导组反映问题、境外输入病例增加,及海外疫情防控新动向等。

  图:3月5日11时至3月6日11时各平台信息量分布

  从微信公众平台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热门文章可以看出,舆论对疫情期间正能量事件保持高度关注。“央视新闻”关注全能志愿者蚂蚁搬家式运物资、通宵安装15台呼吸机,方舱护士向国家要男朋友,相关报道聚焦疫情期间人们身边的平凡事迹,向读者传递正能量。同时,亦有部分舆论关注山东任城监狱疫情事件调查结果公布等。

  表:微信公众平台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热门文章(数据支持:腾讯指数)

  据人民在线众云大数据平台统计,3月5日11时至3月6日11时,热度排名变动较大,山东、河南、湖南分别升至第三位、第六位和第十位,且前八位数据量较前一日均有明显上升。其中,湖北数据量变化最大。据媒体报道,最新数据显示,湖北省内除武汉以外首次新增清零,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武汉市有希望到3月底实现基本“清零”。估计4月底除了湖北以外,全国其他省市基本就可以摘口罩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

  图:3月5日11时至3月6日11时地域热度(数据来源:众云大数据平台)

  重要舆情特征

  (一)中央明确相关补助津贴向一线医务人员倾斜

  据央视新闻报道,3月5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好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各项措施,临时工作补助、一次性慰问补助、卫生防疫津贴等要及时发放,向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接诊、筛查、检测、转运、治疗等一线医务人员特别是救治重症患者的医务人员倾斜,不得按行政级别确定发放标准。医务人员轮休不影响工资、奖金、休假等正常待遇。做好医务人员饮食营养等保障,纠正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减轻医务负担。另据媒体报道,3月5日,陕西省安康市通报了对网络反映市中心医院公示中存在“院领导战疫补助高于援鄂一线人员”问题的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问责处理。

  (二)武汉居民向中央指导组反映问题,生活保障问题受关注

  据新华社报道,3月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率中央指导组到武汉市青山区翠园社区、江汉区西桥社区,实地察看社区防控和群众生活保障情况。针对群众现场反映的问题,孙春兰立即要求深入调查,切实解决。据微信公众号“陶然笔记”文章披露,居民反映的主要是社区物业假装让志愿者送菜送肉给业主,实际工作不到位的情况。文章认为,持续日久的疫情防控,给社会治理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是多方面的,甚至是十分棘手的。不怕有问题,就怕回避问题,不怕有矛盾,就怕掩饰矛盾。实事求是地直面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文章指出,当前尤其要关注社区防控和老百姓的生活保障。

  (三)外交部驳美主持人“中国道歉论”,“战疫”问题没有局外人

  近日,美国福克斯新闻台主持人在播出节目时称,中国人应该就新冠肺炎疫情“正式道歉”。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3月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种言论荒谬可笑,充分暴露其对中国的傲慢、偏见和无知。赵立坚说,“中国道歉论”毫无根据、毫无道理。目前病毒源自何处,尚无定论。无论病毒源自哪里,中国同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一样,都是病毒的受害者,都面临疫情蔓延的挑战。2009年美国暴发H1N1流感蔓延到214个国家和地区,谁要求美国道歉了吗?据媒体报道,钟南山院士曾明确表示: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只有对新冠病毒进行溯源,有了结果,才可能回答这个问题。

  (四)全国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6例,如何快速识别风险成关键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3月5日23时,中国境外共78个国家累计确诊达17637例,这也让中国面临的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成为一个需要迫切对待的问题。据国家卫健委消息,3月5日全国新增确诊143例,湖北以外新增17例中,有16例为境外输入。目前,全国多地都已出台相关措施,全力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与此同时,有专家指出,在入境关卡处快速识别风险很关键。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助理教授陈希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现在最重要的是在入境的关卡处快速识别风险,政府也可以考虑在主要的航空港附近征用一些设施,方便有风险的旅客隔离。

  (五)“治愈患者复阳”频现,专家建议谨慎判断是否提高出院标准

  近日,多地均出现了出院病例复检核酸呈阳性的情况,3月4日,新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提出,为加强对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隔离,将“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改为“应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有声音认为,应增加对出院患者的核酸检测次数,或增加其他检测手段,抬高出院门槛。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蒋荣猛表示,增加核酸检测次数或其他检测手段,这牵扯到整个防控策略的调整,比较复杂,应该谨慎判断。新冠肺炎对人们生活、工作包括整个社会的劳动力,都带来很大影响。如果时间再延长,影响会更大。

  (六)甲鱼牛蛙不入禁食名录,精确范围实现多方权益平衡

  3月4日,农业农村部紧急印发通知,明确中华鳖(甲鱼种类)、乌龟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物种和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按照水生物种管理。此外,牛蛙也在中国水产公布的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列表中。这意味着,它们未被列入禁食野生动物名录。消息一出,立刻引发新一轮热议。《新京报》评论指出,此番农业农村部紧急解禁甲鱼等产业,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治理态度和法治思维。政策政令就该指向精准、边界清晰,这样最严“禁野令”才更符合现实情形,也能更好地得到落实。评论认为,“禁野令”禁得越精准,越能实现多方权益利益平衡,也越能让人心安。

  (七)日本将对中韩入境者进行14天隔离

  日本广播协会(NHK)3月5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从3月9日至本月结束,暂停向中国、韩国发布签证的效力。自两国入境日本的人员将在指定场所隔离14天。安倍在疫情对策本部会议上介绍,日本政府决定大幅加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边检措施。他介绍,已发放中、韩两国公民的签证将被暂停效力。自两国入境日本的人员将在政府指定场所隔离14天,不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通往日本的航班将被限定在东京的成田机场与大阪的关西机场。上述措施将于9日起生效,持续至3月份结束。此外,从7日0时开始,对韩国、伊朗部分地区额外设置旅行禁令。

  (八)伊朗驻华大使馆求助获中国网友慷慨解囊

  据媒体报道,3月4日下午,伊朗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发出求助,称“现在急需医用口罩、呼吸器、手术服、核酸检测试剂盒、个人防护用品、防护面罩和防护服”,并公布了捐赠渠道事宜。之后,大使馆又在网友的要求下,附加了两张收款二维码。就此,中国网友们纷纷慷慨解囊。5日晚间,伊朗驻华大使馆再次发文,向中国网友表示致谢:过去24小时,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特殊经历。短短24小时内,中国朋友共捐赠人民币约400万元。同时,大使馆也表示将停止接收捐赠,并删除了贴有二维码的求助微博。据伊朗卫生部消息,截至当地时间5日中午,伊朗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513例,其中739例康复,107例死亡。

  舆情趋势与风险研判

  (一)志愿者回乡被劝返,防控疫情也应兼顾温情

  据媒体报道,河北沙河市货车司机李师傅从1月底开始,作为志愿者先后6次从河北往返湖北运送物资。但当他结束志愿服务回家时,却被沙河市相关防控部门劝返,被迫滞留高速服务区。志愿者为战疫作出贡献,却被拒之门外。人民日报客户端评论指出,尽管这是个别现象,但也暴露出一些地方的粗暴作风。疫情防控,不能片面追求措施“硬核”而忽略人性柔软,更不能“一刀切”寒了人心。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表示,希望各地防疫部门在制定防控政策时更精准、更有弹性、更有温情,在执行防疫政策时少些教条和形式、多些关怀和理解。

  (二)“复工复产不同步”问题凸显,亟待多方协同发力

  《半月谈》评论文章关注“复工复产不同步”问题,指出复产复工节奏“不合拍”容易导致“肠梗阻”。只要产业链上的任何一环还未复工复产,或复工复产不全面,整个产业链就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难以良性运转。文章认为,面对复工复产不同步的状况,政府部门要积极作为、深入调研,掌握企业面临的困难并积极协调帮助;正常复工的企业要充分考虑供应链和市场需求状况,积极拓宽市场销路;未能及时复工的企业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尽快开工,让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严丝合缝。

  (三)湖北籍员工就业歧视仍存在,专家呼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人民网报道湖北籍员工的就业歧视问题,指出一些地方和企业限制湖北籍员工复工,或者明确规定不录用身份证为42开头的湖北籍员工。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法学院教授林嘉表示,这些做法不仅仅是对湖北籍员工情感的伤害,更是触碰了法律的红线,属于就业歧视的违法行为。林嘉表示,在防治疫情过程中,我们既要对疫情严加防范,也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在劳动就业领域中,杜绝歧视行为,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享受就业平等的阳光。

  融媒体观察

  1. 防控宣传微视频,为战“疫”注入强心剂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融媒体中心除了借助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资源宣传疫情防控外,还发力微视频制作与传播,通过制作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原创微视频产品,为战“疫”注入了一股股强心剂,成为城乡宣传防控的有力武器。据光明日报3月5日报道,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融媒体中心推出了针对城市居民的“无人机喊话”系列微视频,其中针对城市年轻人的原创微视频《小情侣不戴口罩被无人机喊话》于2月7日推出,主播以接地气的闽南语+普通话轮换进行的方式,用特别生活化的口吻进行“高空”喊话,劝导市民戴口罩、少出门。产品以独到的创意和暖心的风格深深打动了广大网友,视频一经推出,迅速被各大媒体平台转发。根据不同阶段的防抗重点,龙文区融媒体中心还陆续推出了针对返城复工人群的“最硬核楼长”系列,针对“还没接到复工通知”人群的“疫情信息快报”系列,针对复工企业推出了“招聘直通车”等。

  2. 发挥融媒体优势,筑牢防疫宣传舆论阵地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为了及时满足广大受众对疫情防控信息的需求,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全媒体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的融合优势,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和接地气的宣传方式,筑牢防疫宣传舆论阵地,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报道、知识普及和舆论引导工作。石家庄新闻网3月6日报道,栾城区融媒体中心所属的冀云栾城APP、掌上栾城APP、掌上栾城公众号发挥移动优先优势,随时发布和推送相关新闻、疫情防控知识和信息,成为市民了解疫情防控的权威窗口;通过创新宣传方式,推出了倡议书、温馨提示、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内容,其中,“娃看到‘逆行’妈妈的新发型回复亮了”短视频浏览量达100万人次,很好地提高了传播质效;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平台及时跟进,深入医院、高速路口、乡镇、社区等防控一线采访报道,大力宣扬防疫一线医护人员以及社区、农村党员群众先进事迹,激发正能量,为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舆论支持。(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助理研究员 朱玉萍)

(责编:翟晨曦、聂俊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