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宣传工作

2020年01月15日09:49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原标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宣传工作

岁末年初,武汉出现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武汉市卫健委1月8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武汉市8名患者经诊疗救治,已连续多日无发热、肺炎等临床表现。临床专家诊断后,认为符合出院标准,可以出院。另据央视新闻1月9日报道,截至7日21时,专家组认为,本次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发公共事件的典型类型之一,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其具有突发性、公共性、紧迫性、严重性等特点,对相关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大众性、互动性等也有较高的要求。

当下,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宣传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知,但实际能力仍然存在严重不均衡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以提升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效果,达到把握导向,维护稳定的作用。

完善机制 夯实基础

宣传工作是一门系统科学,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强化责任,精心策划,保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宣传工作而言,事前的充分准备无疑非常重要。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特别提到要防范“灰犀牛”和“黑天鹅”风险事件的发生。因此,对于各类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要建立日常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宣传的机制与预案建设。

首先,要完善机制,协同配合。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都已逐渐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从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上给予保障,但对应急宣传工作的重视和投入还普遍不足,防范技巧也有所欠缺。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涉事地区或机构的宣传部门必须要积极作为,然而,也要明确地认识到,做好应急宣传绝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必须要加强协调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牵扯面很广,相关机构或部门应当在宣传部门的牵头下组建应急宣传工作协调组,把各自的工作开展情况和相关的进展、数据汇总起来,统一进行识别和梳理,结合预案设置和具体情况的变化,形成一致的话术和口径,再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进行有侧重点的有效发布,做到既系统作战,又各司其职。协调组还要建立舆情监测、预警和报送系统,及时把握舆情动向,进行科学研判,以指导各相关单位的具体行动。

其次,在统一的领导和部署下,各个涉及到事件的机构和部门内部也要在内部建立应急宣传工作“专班”,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发布和媒体关系。要利用好既有的新闻发言人和政务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资源和优势,并协调好与媒体、网络及社会各界的协作关系,做到信息传播的平稳有序。

提高效率 引领节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然爆发、信息量大、新闻价值强、信息传递快等特点,容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要充分理解此类事件给公众带来的焦虑情绪性,以及大家急切地需要获取真实、正确的信息的渴望,如果相关信息不能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公众,极容易引发慌乱甚至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因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宣传工作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引导就格外重要。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开放透明的原则,以真诚、负责的姿态面对公众,并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创新传播范式,提升议程设置和节奏引领的及技巧,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机构提高信息发布效率的基本原则和正确途径。

面对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事件,国办在2016年11月《〈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要最迟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这就给涉事机构快速反应提出了要求。当下,除了主要领导和涉事部门、机构负责人通过新闻发布会与媒体和公众面对面交流这一形式外,各级党政机构已逐渐建立起了包括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内的政务新媒体平台,2018年12月,国办发出《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政务系媒体的作用和价值。因而,突发事件发生后,涉事机构要想抢得“第一时间”,做“第一定义者”,就要用好官方的政务新媒体,启动应急值班机制,完善信息传输、审核、发布流程,高效发布信息。

媒体融合发展已经使得传统的平面和广电媒体形成了融合传播的能力,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应急传播中的专业性和公信力等方面的优势,决不能让他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缺席。事实上,报纸的深度调查、分析解读,广播电视鲜活的采访和直播,都能达到和好的传播效果。如本次武汉事件中,《长江日报》围绕“疫情跟水产病毒有关吗”“武汉各大医院是什么情况”“板蓝根到底有没有用”等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的采访挖掘,就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的积极作用。当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大众迫切想了解的信息很多,还要充分调动和协调有影响力社会第三方,如网络平台,网络名人和知名网民等发挥受众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作用,成为正面声音的传递者和联络广大网民的纽带。

还要注意的是,从应急传播的内容看,顺应新媒体传播规律进行创新也是必要的。很多单位都习惯于把宣传的重点放在领导关怀、工作报道等方面上,缺少典型案例、故事的挖掘,也就少了很多感染力,需要架构故事,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医患关系愈发敏感的当下,如能借助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会,宣传广大医务人员的精神和事迹,也不失为提高医方正面形象的契机。

歼灭谣言 系统作战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公众关注度呈井喷式提升,大量相关谣言往往会借机发酵,甚至在互联网上呈现病毒式的传播扩散。无论是普通网民出于心理焦虑而自发传播,还是“网络水军”和推手恶意的舆论造谣行为,其负面效应都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在应急传播中,对谣言传言展开全面的生态治理非常重要。

首先,官方机构和主流媒体要合力找准要点,综合出击。各个涉事部门和机构针对与自身工作有关的谣言传言要快速反应,及时澄清,各级网信部门对传播谣言的网站和微博、微信账号等从快查处,依法处置,公安部门对破坏社会稳定的重大谣言制造者追究责任,主流媒体也要利用影响力开辟专栏(如人民网的“求真”栏目),梳理典型谣言进行有力驳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谣言扩散的空间就会被有效挤压。从这次事件看,武汉天河机场及时发布通告,确认机场及各航空公司均未发现网帖所称的疑似传染病人乘机,公安机关经调查核实,传唤8名造谣传谣违法人员,并依法进行处理,都是有利的措施。

其次,努力强化网络的“自净”功能,消除谣言产生、传播的土壤。可以引导和调动有相关从业经历的专业人员在知乎、果壳网等平台上发表“技术帖”,针对技术类谣言传言涉及的情况进行客观中立的分析,答疑解惑,温和理性引导舆论。要鼓励部分谣言传言涉及到的当事人主动站出来现身说法,以自身经历驳斥谣言,唤起多数网民理性思考和呼吁,主动发布有积极内涵和导向的言论,形成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和谐清朗的网络空间。

开放坦诚 加强互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通过对舆情快速、全面、精准的监测与研判,及时发现网民普遍的关注点、观点和诉求,相关部门以开放坦诚的心态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对各类问题给出及时、准确的回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要注意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突破公众的知识储备和常识认知,容易产生惶恐、疑虑等情绪,在应急宣传中顺势加强科普宣传工作,采取形式多样、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增加公众的正确认知,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及时消除社会恐慌心理,是具有长远意义的。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 单学刚)

(责编:翟晨曦、胡洪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