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深耕細作 山東發力廣闊藍海

2023年04月23日09:21 |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小字號

山東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大力發展現代海洋產業,把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鏈作為11條標志性產業鏈之一進行重點突破。圖為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鄭莉)

山東,一片向海而生的土地。毗鄰海域面積近16萬平方公裡,與陸域面積相當﹔擁有3500多公裡綿長海岸線,約佔全國的六分之一,海洋資源豐度指數居全國首位……“一半在海上”的山東,蘊藏著巨大的藍色動能。

4月17日至4月22日,記者行走黃渤海文化體驗廊道,看到了山東海洋經濟新動能澎湃涌動。

看開放

一個小鎮的“國際范兒”

4月17日,記者走進位於濱州市惠民縣李庄鎮的山東金冠網具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飛速運轉,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生產海參養殖網。該公司辦公室主任李書峰介紹,海參養殖網對原材料和生產工藝的要求相對較高,主要採取訂單式生產方式,年銷售量可達500余噸。

這只是繩網產業的“冰山一角”。“我們的繩網有8大系列300多種產品,能覆蓋軍工、航天、農業、家居、建筑、勞保等各個方面,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繩網產業基地。”提及本地發展,李庄鎮副鎮長成興鵬如數家珍。作為王牌企業,金冠網具已經敲開國際市場的大門,產品出口到美國、德國、阿聯酋等68個國家和地區。

繩網牽線,讓小鎮的“國際范兒”越來越足。目前,李庄鎮有11家企業進行了馬德裡國際商標注冊(商標進行國際注冊的一種途徑),並通過了28個國家和地區的認証。在萬眾矚目的足球世界杯、奧運會上,李庄鎮生產的足球網、排球網閃耀國際賽場。

李庄鎮專注一業的精耕細作,折射著山東對“走出去”的執著。

流動是水的本性,一寸海面、一葉扁舟無限組合,就可連接世界、通江達海。面朝大海的先天稟賦,帶來“擁抱海洋、揚帆出海”的自主覺醒,山東“走出去”的開放基因深入骨髓。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等國家級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落戶山東,RCEP、CPTPP在山東試點示范,綜保區、高新區、經開區等快速發展,外貿進出口連創歷史新高……一系列載體平台加持山東、青睞齊魯,讓山東開放發展之門越開越大,藍色朋友圈持續擴容。

眼下,在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一艘芬蘭客戶定制的豪華客滾船正在趕工期,預計9月底交付。“該船不僅滿足最新的安全返港要求,還具有主機廢熱回收、空調廢熱回收以及靠港零排放等功能,是目前威海金陵最豪華的客滾船。”該船技術負責人趙恆智介紹。近年來,威海金陵已交付與在手高端客滾船訂單累計達15艘,7000車汽車運輸船10艘,均位居世界前列。

看創新

一條產業鏈的“吃海”之道

一汪海水可以發揮多大效能?在山東魯北高新技術開發區,向海“取”水,還要把海水“吃干榨淨”。一場海水淡化的“多向奔赴”,正在加速上演。

“我們每天取用15萬噸左右的海水進行淡化,處理后其中有5萬噸供給各個企業,還有大概10萬噸高濃度的鹽水,輸送給魯北鹽廠,讓他們先提溴再制鹽。經過這樣‘一舉三得’的處理,實現海水‘零排放、吃干榨淨’。”山東魯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凱向記者介紹,即便是一些沿海城市,同樣面臨缺水難題,因此,開發利用非常規水源、“一水多吃”為城市“解渴”,意義重大。

徐凱說,海水淡化水供給魯北化工、鑫岳化工等企業用於工業生產,降低企業制水成本近40%,年節約淡水3600萬噸……一場力求極致的破題,一份降本增效的“賬單”,將這條閉環式海洋經濟綠色產業鏈勾勒得更為清晰。

山東魯北高新技術開發區海水淡化項目,是濱州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當地培育以海水資源化利用為核心的海水綜合利用產業鏈,建立了魯北高新區、鑫海工業園區等大型工業園區,實現了“初級鹵水養殖、海水冷卻,中級鹵水提溴聯產溴系列精細化工產品,飽和鹵水鹽鹼聯產,廢渣鹽石膏制硫酸和水泥”等漁鹽化一體融合發展。

《山東省“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推進海洋循環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保護。“靠海吃海”的正確打開方式,就是懷著對這片海的珍視,尋求資源利用的“最優解”,拓展循環經濟的新賽道。

一根海藻,同樣能撐起一個產業。在位於日照的山東潔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海藻中提取的岩藻黃素價格堪比黃金,產生的海藻渣和浸泡液加工成海藻生物有機肥,年可為企業增收超千萬元。“今年以來,我們公司的海藻生物有機肥板塊訂單量大幅增長。海藻中提取的岩藻多糖、岩藻黃素等海洋健康新產品也深受市場歡迎。”該公司企業發展部部長張良金介紹。目前,山東潔晶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褐藻酸鹽、印花糊料生產商,市場網絡覆蓋80余個國家和地區。

看成長

一個產業集群的御風而行

在山東半島的東南方,乳山的海風,“吹”出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4月20日,在遠景零碳產業園海上智能風機裝配車間,巨大的龍門吊一字排開,工人們正在對生產設備進行最后的安裝調試。

“現在我們的項目一期工程已經完工,5月25日將正式投產。”遠景能源制造部乳山基地負責人孫謙說,該項目已接到70台8.5兆瓦的智能風機訂單,“達產后,每年可生產200台7兆瓦及以上大型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年產值達到70億元,稅收3億元。”

眼下,明陽智能、豪邁科技、半島南U場址、中天海纜等一大批海上風電及海工裝備項目在乳山加速落地投產。乳山也成為省內在建項目最多、投資規模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產業鏈條最全的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未來幾年,乳山將迎來海上風電項目的集中投產期,預計到2026年年產值達到400億元以上,可帶動形成千億級海上風電產業集群。”乳山市新能源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欒頻表示。

山東打造海上“能源島”,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智慧高效新型能源體系,藍色海洋迸發綠色新動能。《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中,提到了包括海上風電、海上光伏、魯北鹽鹼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等在內的“五大清潔能源基地”。放眼黃渤海沿線,“追風逐日”成為綠電轉型的重點和節能降碳的主戰場。

與乳山相鄰的海陽市,國家電投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工程自2021年並網發電以來,已穩定運行一年有余。依托這一工程,山東建成首個海上漂浮式光伏示范項目,發出了全球海上漂浮式光伏第一度電。

“威海目前是全省唯一一個在新能源產業集齊了‘核風光儲’的市,‘十四五’期間,我們規劃建設的清潔能源裝機容量超過1800萬千瓦,屆時市域全社會用電量可100%由清潔電力供應。”威海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隋同朋說。

看風口

一句“豪言”的逐漸兌現

如果需要安裝一條工程車輛輪胎自動化生產線,從提出需求到驗收成果,均無需工程師從千裡之外趕到現場。來自北京、廣州等四地不同領域的工程師,通過“橙色雲協同研發平台”雲端設計環境完成設計開發,就可成功實施一次“零見面”的數字化改造。

在煙台,這家名為橙色雲的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正在構建一個全新的研發創新體系——以產品為組織形式,以雲端協同研發設計環境為橋梁,將產品或項目需求結構化、數據化,讓不同領域的工程師跨企業、跨區域、跨學科協同參與到研發項目中。

“讓天下沒有難研發的產品,實現人們的創造夢想”,橙色雲展廳裡的一句“豪言”正在逐漸兌現。目前,橙色雲已為石化、化工、機械、汽車等22個行業,研發設計、倉儲物流、生產制造等9大領域提供平台服務,賦能超5萬家中小微企業,填補了國內在工業產品協同研發領域的空白。

“一片雲”的背后,是“一片海”的科創沃土——山東海洋創新指數進入全國第一梯隊,海洋經濟總量位列全國第二,全國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三分之一的海洋領域院士集聚於此,省政府工作報告將“積極打造海洋經濟發展新亮點”列為2023年重點工作……如今的山東,正努力搶佔海洋科技創新制高點,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

“海上糧倉”頻頻出新。在山東燈塔水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一個牡蠣從育苗、養殖、收獲,再到淨化、包裝,直至被端上餐桌,全環節都有科技的加持。燈塔水母建有全國首個擁有前沿淨化技術的自動化、智能化大型牡蠣高端淨化中心,利用作為核心技術的“深度清洗工藝”“無菌海水制取與保持”“活水淨化工藝”三大工藝,可生產出可對標國際品質的牡蠣產品,填補了乳山牡蠣高端產品的空白。

大國重器領跑跨越。全球鑽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海上鑽井平台在山東誕生,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培養的大黃魚端上百姓餐桌,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深藍1號”網箱首次實現低緯度規模化養殖大西洋鲑,“耕海1號”海洋牧場綜合體平台二期項目將於今年“五一”前正式運營……“山東造”大國重器正不斷向國際海洋工程領域最高科技水平邁進。

經略海洋的山東,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廣闊藍海。(單青  姜斌 栗晟皓 陶相銀 鄭莉 楊秀萍 從春龍 白曉 李媛)

這些“第一”都在“海上山東”

6個海洋產業增加值

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

2022年,山東首次發布海洋經濟發展報告,宣布全省海洋經濟進入總量增長和效率提升新階段。2021年,山東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49萬億元,約佔全國的1/6,佔全省GDP的比重為18%,海洋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二位。全省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鹽業、海洋電力業和海洋礦業6個產業,增加值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

全職住魯海洋界院士數量全國第一

山東堅持引育一流創新人才,激發創新創業新動能。目前,山東擁有一支全國規模最大、整體實力最強的海洋科技人才隊伍:全職住魯海洋界院士20人,佔全國33%,全國排名第一﹔在山東入選的海洋領域國家“杰青”達43名,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已匯聚一支包括45位院士在內2200余人的創新型隊伍,並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深遠海科考船隊。

建成我國第一個深海實時科學觀測網

打開手機App“西太觀測網”,就能看到從西太平洋深海傳回的現場數據,溫度、鹽度、流速等一目了然。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帶領科研團隊建成的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是我國第一個深海實時科學觀測網,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西太平洋主流系連續實時潛標組網觀測。觀測網獲取的連續和實時數據,為我國的氣候預報和環境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支撐。

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業領軍全國

中國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潛式深海智能漁業養殖裝備“深藍1號”,在山東建成交付並啟用﹔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培養的首批大黃魚端上百姓餐桌,山東在拓展深遠海養殖空間利用、推進海水養殖由近海走向深遠海方面實現全國領先﹔全球鑽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海上鑽井平台“藍鯨1號”在山東誕生﹔海上風電機組並網,實現山東海上風電“零”的突破。

山東港口貨物吞吐量穩居全球首位

2022年山東港口海向新增航線37條,其中“一帶一路”航線13條、RCEP航線14條,拉動外貿進出口近200億元,航線總數達327條,其中外貿航線233條,數量和密度穩居我國北方港口首位﹔內陸港達到32個、班列達到82條,海鐵聯運箱量突破300萬標箱,連續多年保持全國港口首位﹔貨物吞吐量突破16億噸,連續四年實現四個億噸級增長,總量繼續穩居全球第一位。(劉憲偉 整理)

透過直播看那片迷人的海

這幾天,我正在准備“學好姐姐山東好品專場”直播帶貨活動,來自黃渤海沿線的山東好品,讓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從日照綠茶到青島啤酒,從沾化冬棗到乳山牡蠣……這些來自海邊的山東好品,正乘風破浪、走向世界。

2021年,山東省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49萬億元,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9.7%,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8%,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6.5%,海洋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2位。山東擁有3500多公裡海岸線,約佔全國海岸線的1/6,擁有16萬平方公裡的海域面積,海洋資源豐度指數居全國前列。山東向海圖強,做強做大海洋經濟,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國家賦予的重要使命。

如今山東沿海一片生機。海產品銷售正旺,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一派繁忙,威海千裡山海自駕旅游公路成為自駕游客爭相打卡的地方……作為海洋經濟大省的山東,通過科技創新、海運貿易、生態保護等舉措,持續釋放藍色發展潛力。期待更多的朋友來體驗“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一起探尋海味山珍,感受海洋脈動。(學好姐姐 作者為大眾日報正能量網絡大V,好品山東推薦官)

(責編:聶俊穹、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山東省委常委會到濟寧臨沂實地接受黨性教育
  省委常委會到濟寧臨沂實地接受黨性教育 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 為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4月21日至22日,省委常委同志走進濟寧政德教育干部學院、沂蒙紅嫂紀念館、沂蒙革命紀念館,涵養優秀傳統文化,接受革命歷史教育,錘煉黨性、補鈣加油,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 中央第九指導組組長胡澤君和省領導林武、周乃翔、葛慧君、陸治原、楊東奇、夏紅民、白玉剛、王宇燕、劉強、曾贊榮、李猛、張海波一行,首先來到濟寧政德教育干部學院現場教學基地——孔子研究院,詳細了解孔子生平,了解儒家思想發展脈絡及其對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用心感悟厚重的文化底蘊,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涵養干部為政之德,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研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等事項 4月21日上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一季度經濟形勢,部署下步經濟工作,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山東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召開
  山東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召開 解放思想 真抓實干 堅定不移推動民營經濟做強做大 林武講話 周乃翔主持 葛慧君陸治原出席 4月20日上午,山東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緊密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認真落實黨中央關於“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方針政策,解放思想、堅定信心,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加快推動山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林武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林武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以新氣象新作為為強省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近日,省委書記林武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教育、民政、人社、衛健、應急、信訪等省直部門今年以來工作情況匯報,研究部署下步重點工作。 林武指出,今年以來,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推動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人民日報刊發山東省委書記林武文章:在構建新安全格局中貢獻山東力量
  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在構建新安全格局中貢獻山東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專章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我們做好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東是我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拱衛京畿、扼控黃渤海、面向東北亞,維護國家安全責任重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