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人民日報看山東

人民日報記者赴平原、東營等地調研:種地也能評職稱?這個可以有!

2023年03月31日09: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21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獲得農民技術人員職稱的比例達50.68%,較2020年提高10.55個百分點

種地也能評職稱

——來自山東、吉林、甘肅等地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的調研

本報記者 李 蕊 劉以晴 趙帥杰

春耕時節,山東省聊城市的廣袤田野生機勃發。

趙玉國攝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高級農技師劉雙在補充蟹苗。

王國彬攝

甘肅省秦安縣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靳志強(中)向農民傳授剪枝技術。

潘虎林攝

山東省平原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農民農藝師王篤春(左一)頒發証書。

辛凱攝

“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一些農村發展乏力,關鍵在於缺人才,缺發展引路人、產業帶頭人、政策明白人。”202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著力培養一批鄉村人才,重點加強村黨組織書記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全面提升農民素質素養,育好用好鄉土人才。”

為促進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中辦、國辦2021年2月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其中提出“深入實施現代農民培育計劃”“鼓勵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參加職稱評審、技能等級認定”“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計劃”等。2021年12月,農業農村部出台了《“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劃》《“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提出,“培養100萬名具有中高等學歷的產業發展帶頭人、社會事業帶頭人和基層組織負責人,培育500萬名高素質農民”“加強人才服務站、專家服務基地等人才服務平台建設,為農業農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詢、職稱申報、項目申報、融資對接等服務”。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

近日,本報記者分赴山東、吉林、甘肅、江蘇、江西等地,看各地在探索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等過程中,如何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從今天起,記者調查版陸續推出“育好用好鄉土人才”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種了半輩子地,從未上過大學、發過論文,山東省平原縣腰站鎮鍋培口村農民王篤春,不久前獲評中級職稱。“種地成職業,農民有職稱。”手捧証書,“農民農藝師”幾個字赫然入目,這讓王篤春心裡美滋滋的,干勁兒更足了。截至1月底,山東省已有9063人獲評新型職業農民職稱。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各地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據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和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組織編寫的《2022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2021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獲得農民技術人員職稱的比例為50.68%,較2020年提高了10.55個百分點。

誰能申報農民職稱?如何評定農民職稱?農民評職稱有啥用?評上職稱后怎麼干?日前,記者深入山東、吉林、甘肅等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的省份實地探訪。

誰能申報農民職稱?

不唯學歷、年齡、獎項、論文,暢通職業農民職稱申報渠道

查干湖面冰雪消融,育秧車間新綠萌動。連日來,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查干湖鎮圖那嘎村農民、高級農技師劉雙一直為春耕育秧忙碌著。他去年新上的水稻育秧流水線馬力全開,每天可完成400多畝稻田的育秧工作。

2018年,在外地做水產生意的劉雙返鄉創業,流轉了1300畝地種植水稻。起初土壤肥力較差,每畝地收入僅千元左右﹔后來他嘗試在稻田裡養殖中華絨螯蟹,一水兩用、一田多收,每畝地增加利潤500元以上。

“劉雙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鄉親們信得過,不僅村裡大伙兒跟著他干有奔頭,去年全省又有130多戶農民跟著他走上稻蟹共養的新路子,新增養殖面積近萬畝。”跟著劉雙干的育秧員馬巨川又補充了一句,“他可是有高級職稱呢。”

說起高級職稱,劉雙難忘2021年夏天的那個電話通知。那天,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王土告訴他:“吉林省首批鄉村人才高級職稱申報馬上就要開始了,你是種糧大戶,評職稱很有競爭力。”

“我就是個庄稼人,既沒學歷,又沒論文,能評上嗎?”劉雙將信將疑。其實,和劉雙一樣,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專業技術職稱通常針對企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評者往往需要滿足學歷、論文、研究成果等“硬杠杠”。

“給農民評職稱,就是要讓‘田秀才’‘土專家’脫穎而出。”王土耐心細致地為劉雙答疑解惑。

2019年10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印發的《關於深化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等制約,創造便利條件,暢通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生產經營主體中農業技術人員的職稱申報渠道。”

2021年6月,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出台首批鄉村人才高級職稱申報標准,其中明確“首批鄉村人才高級職稱申報,不唯學歷、不唯年齡、不唯獎項、不唯論文,凡是扎根鄉村、振興農業的人才,都可申報”。

“農民職稱申報打破了學歷、論文等限制條件,但並不意味著沒有門檻。”吉林省人社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張福新介紹,評價標准圍繞思想素質、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技術水平、帶動能力和群眾認可度等維度設置,將農民職稱申報人能否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作為評審重點,“同時要求,在職公務員、參照公務員管理及事業單位人員不得參報。”

彼時,劉雙帶領380余戶農民從事稻蟹共養,總面積近4萬畝,每畝地綜合效益達1700元,累計增收超2000萬元,符合申報條件。劉雙填寫好農民職稱申報表,連同相關証明材料遞交到縣人社局。

張福新介紹,吉林省人社廳2022年11月印發的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評審實施辦法,體現了以能力代替學歷、以實績代替論文、以貢獻代替獎項的原則,為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設置了鄉村振興農經師、鄉村振興農藝師等9個專業,每個專業分初級、中級、高級(副高級)3個層級。目前,吉林省共有4000余名鄉村振興人才獲評職稱。今年,吉林省將再為約2000名鄉村振興人才評定職稱。

對於特別優秀的鄉土人才,一些地方還建立了職稱評定“綠色通道”。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興國鎮鄭川村村民靳志強,是甘肅省首位獲評正高級職稱的農民。2018年7月印發的《甘肅省特殊人才職稱特殊評價暫行辦法》提出,“作出重大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可直接申報評審高級職稱”。靳志強是當地頗有名氣的果樹種植能人,由於缺論文、少學歷,他聽說此事之初並未放在心上。

沒成想,幾天后,天水市人社局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幫著靳志強整理農民職稱申報材料。曾獲天水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甘肅省“隴人驕子”稱號,累計免費培訓農民技術人員10萬余人次……憑著突出的業績等加分項,靳志強獲評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目前,甘肅已有7位農民專業技術人才通過特殊人才職稱評價“綠色通道”獲評高級職稱。

如何評定農民職稱?

基層管、行業推、專家評,農民平時干什麼,面試評委就問什麼

“誰的庄稼種得好,田裡走走就知道。”劉雙遞交高級職稱評審材料半個月后接到通知:縣裡來人,實地考察。

養蟹有啥技術難點?水稻畝均產量多少?如何帶動村民共同富裕?考察組成員蹲在地頭,問得仔細﹔身處熟悉的環境,回答時常思考的問題,劉雙越說越順溜。對著稻田裡拳頭大小的青色螃蟹,考察組成員不時拍照記錄,並走訪了周邊村民和當地市場監管部門。

吉林省創新農民職稱評審方式,打破高級職稱逐級申報模式,由基層管、行業推、專家評,採取業績陳述、面試答辯、實踐操作和專家綜合評議相結合的多元評審方式。對於業績特別突出的人才,則由基層人社部門按照推薦數額直接向省人社廳申報。

不單是吉林,各試點地區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符合當地實際的評審模式。2018年,山東省在東營市開展試點工作,高級職稱由省人社廳專家評審,初級、中級職稱評審則下放至東營市。2019年12月,當時剛滿30歲的東營市康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玉龍順利獲評中級職稱。

張玉龍何以能獲評中級職稱?記者走進位於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鎮的康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蔬果大棚一探究竟。

西瓜通常長在地上,張玉龍種植的西瓜,有的瓜蔓卻順著吊繩“爬”到了半空中。“將來,大西瓜長在地裡,小型瓜結在空中。這樣的立體栽培,能夠提高產量。”張玉龍一邊給記者解釋,一邊探身授粉、掐尖、疏蔓,打理好后插上紅標簽,標注好日期:“11日,授粉完成。”張玉龍2010年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用大棚立體栽培西瓜,皮薄瓤甜,獲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証。

“誰有資格評職業農民職稱,基層最有發言權。”龍居鎮黨委書記隋海偉介紹,市裡建立了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推薦評審體系,充分發揮鄉鎮黨委政府和縣區職能部門掌握情況、熟悉農民的優勢,分級成立推薦委員會,確保推薦人選過硬。張玉龍是種瓜好手,示范帶動貢獻不小,龍居鎮政府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告知政策,推薦他參加中級職稱評審。

為提升農民職稱評定的業內認可度,山東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設立了專門的評委會。“我們科學遴選評委,由熟悉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資深專家擔任。評委會設立多個專業評審組,探索多元化評審方式。”東營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英明說,面試分為兩個環節,先是自我介紹,再由評委現場提問。

經考察組實地走訪后,張玉龍很快接到了評審面試通知。“一張長條桌前坐著13名評委,都是副高職稱以上的專家,既有糧食、林果種植領域的,也有水產、畜牧養殖專業的。”張玉龍答辯之初很緊張,手心裡全是汗。

“別緊張,咱先說說西瓜授粉……”一名評委開始提問。張玉龍一聽,問的都是自己常干的活,很快放鬆下來,對答如流。張玉龍走出考場時,其他候考的農民職稱申報人趕緊湊上前打聽:“都問了啥?”張玉龍說:“咱們平時干什麼,評委就問什麼。”評審結果公示5天后,張玉龍拿到了中級職稱証書。

“一些農民有經驗、技術過硬,參加評審時卻容易緊張,我們就將考察重點聚焦到具體生產上,讓他們答辯‘有得說’、成果‘呈現好’。”王英明介紹,2020年12月,山東省將新型職業農民高級職稱評審權限全面下放至設區市,由各市組建相應評審委員會。與此同時,評審方案、評審結果仍需及時向省人社廳、省農業農村廳備案,確保評審科學公正。

農民評職稱有啥用?

用好職稱評審“指揮棒”,讓職業農民工作有干勁、發展有空間、事業有奔頭

“叮咚!”手機上接收到的一條銀行信息,引起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梁家墩鎮農民魏自明的注意。“沒想到剛評上副高職稱,就領到了1000元補貼!”魏自明喜上眉梢。2021年7月,張掖市委組織部和市人社局聯合啟動農村實用人才職稱待遇“專享”工作:取得市裡評定正高級、副高級職稱資格的,每人一次性分別獎補1500元、1000元。

鄉村振興人才有了職稱傍身,不僅可獲配套的獎勵補助,還帶來個人榮譽感、社會認同感的雙提升。2021年,吉林省人社廳從300名鄉村人才高級職稱獲得者中優中選優,評審出百名鄉村振興優秀人才,並向他們頒發吉林省高層次人才“吉享卡”,可享受人才評選優選直推等待遇。“評上職稱后,頭上有了‘帽子’,現在又領到了‘吉享卡’,臉上有‘面子’!”劉雙說。

用好職稱評審“指揮棒”,還得讓農民“有平台”顯身手。手持霧化水槍,穿著膠鞋噴噴洒洒、走走停停,張掖市副高級農藝師楊萬軍一大早便在育苗大棚裡忙個不停。瞧見記者走到門口,楊萬軍盛情邀請到“辦公室”坐坐。

說是辦公室,其實是張掖市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020年挂牌成立,享受3萬元一次性補助。”指著金屬牌匾上的鮮紅大字,楊萬軍說。“目前,張掖每年創建15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30多個縣區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重點向獲評職稱的農村實用人才傾斜,通過‘師帶徒’促進農民提高技能。”張掖市人社局副局長薛玉平介紹。

職稱評審釋放政策紅利,山東省平原縣腰站鎮鍋培口村的王篤春也嘗到了甜頭。2019年,作為鍋培口村黨支部書記,王篤春牽頭創辦了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周邊9個村。起初,聽說市裡要給農民評職稱,王篤春並未當回事。沒想到,評上后不但領到補貼,還優先獲評“平原縣最美農民”等稱號。

優待不止於此。山東省鼓勵各地創新農民職稱激勵政策,平原縣將項目資源向獲得職稱的農民傾斜。2021年以來,秸稈綜合利用示范展示基地、高標准農田建設等項目相繼落地鍋培口村,累計投入資金480萬元。“過去,烘干機不夠用,效率低。”王篤春沒少為此犯愁,如今依托農民職稱獲得項目的資金支持,合作社新建了烘干塔。

“領專項補貼、享政策傾斜、獲技術支持,讓咱職業農民工作有干勁,發展有空間,事業有奔頭。”王篤春說,合作社還購置了無人機等先進農機設備,去年最高畝產達到831.36公斤。

農民職稱,並非一評了之。各地持續開展農民技能提升培訓,有的組織鄉村振興服務團定期開展指導,有的組隊外出交流學習,打通農民成長成才通道。

2019年,看到不少人直播帶貨效果好,張玉龍也開始嘗試,無奈銷量總上不去。后來,張玉龍收到一條專為農民職稱獲得者開辦的電商培訓通知。他拿到培訓教材后一翻,發現有理論、有案例,講的都是身邊人、身邊事,培訓老師還到龍居鎮上門授課。經學習培訓,張玉龍成長為電商能手,如今直播帶貨量顯著提升。目前,東營區已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563人,其中獲評初級職稱的農民109人,獲評中級職稱的農民42人。

2020年12月,新一輪評審開始了,張玉龍參加了市裡組織的副高級職稱評審,順利拿到証書。消息傳開了,鄉親們紛紛祝賀:“小張總,個不高,‘蹦’得高。年紀輕輕,成了‘副教授’。”張玉龍笑著回應:“加把勁,好好學,爭取‘轉正’!”

如今,在張玉龍的示范帶動下,周邊種植戶超過200人,種植總面積4300余畝。

評上職稱后怎麼干?

站上講台傳經驗、走進地頭解難題、示范引領“傳幫帶”,讓農民職稱“與職相稱”

啥叫“大壟雙行”?劉雙站上講台,抻開一張田地的圖片,把論文裡的專業名詞用大白話講得通俗易懂:“兩行水稻為一壟,壟和壟之間拉開間距,給螃蟹留出足夠的活動空間,還能讓稻苗光照充分。”趁著農閑,劉雙參加了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舉辦的種養技術分享會。

農民評職稱不是目的,用好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參照職稱評審結果,將劉雙等人正式納入師資庫。2022年,劉雙開展培訓逾40場次,培訓農民近千人。

“我們每年從取得農民職稱的人員中擇優遴選特聘農技員,協助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東營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孟德泉說。

別人種的瓜皮薄,吃起來沙甜﹔自個兒種的瓜,肉少味道淡。“問題出在哪?”龍居鎮西瓜種植戶趙玉華急得直跺腳,來找張玉龍尋求答案。“用的啥肥料?啥時候授的粉?”張玉龍鑽進老趙家的大棚,很快找到了原因所在,“授粉時間延遲了。”

張玉龍告訴趙玉華,一些還未成熟的小瓜,可以通過調整水肥溫度改變口感,“以后得勤通風,有啥不懂的隨時聯系。”來年,老趙按著張玉龍的法子又種上了瓜,個個香甜可口。

“站上講台傳經驗、走進地頭解難題、示范引領‘傳幫帶’,要讓農民職稱‘與職相稱’,關鍵在於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好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張掖市民樂縣人社局局長韓延俊說。

“80后”馬鵬,現任民樂縣新天鎮新天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也是當地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多年前,馬鵬中專畢業后返回家鄉,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年出欄生豬已達4000多頭。2021年底,馬鵬被破格評為副高級獸醫師。

去年8月,一場別開生面的實踐活動在馬鵬的養殖專業合作社內舉行。“學員足足坐滿了兩輛大巴車,全是縣裡的養殖戶。”馬鵬耐心講解了一下午,從科學制定免疫程序、做好環境監測,到飼料選擇、藥物配比,內容貫穿生豬養殖管理全過程。“就是那次培訓我們互留了聯系方式。”吳油村村民李含志此后常向馬鵬請教,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越來越豐富,去年獲評農民初級職稱。

目前,甘肅省已有2萬余名農民取得相應職稱,形成了一批有技術、有專長、有業績、有認証的鄉村人才隊伍。“開展農民職稱評審如同‘種庄稼’,某種意義上是選拔一批優秀農民作為‘種子選手’,促使其開枝散葉,培育一支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影響一批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甘肅省人社廳職稱管理處處長向東打了個比方。

《人民日報》(2023年3月31日 13版)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林武周乃翔會見出席第三屆儒商大會嘉賓
  3月28日下午,省委書記林武,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在山東大廈會見了出席第三屆儒商大會的部分嘉賓代表。 林武、周乃翔對客人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簡要介紹了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堅決擁護對孫述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進行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的決定
  3月28日晚上,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通報山東省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孫述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深刻汲取教訓,嚴守黨紀國法,嚴格廉潔自律,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深入推進我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會議指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孫述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進行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縱深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體現了對懲治腐敗、正風肅紀的鮮明態度,給全省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敲醒了警鐘。…
2023山東省旅游發展工作會議召開
  2023山東省旅游發展工作會議召開 提振旅游消費促進旅游升級 努力開創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林武講話 周乃翔主持 葛慧君陸治原出席 3月27日上午,2023山東省旅游發展工作會議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錨定“走在前、開新局”,聚力提振旅游消費,全面促進旅游升級,努力開創全省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林武在青島董家口經濟區調研時強調 聚焦綠色低碳加快轉型升級 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林武在青島董家口經濟區調研時強調 聚焦綠色低碳加快轉型升級 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陸治原參加 3月25日下午,省委書記林武來到青島董家口經濟區調研,強調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綠色低碳,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省委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陸治原陪同調研。…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3月24日上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