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出台若干措施,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今年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4萬家

“實施制造業‘卡脖子’技術精准攻堅行動,聚焦11條標志性產業鏈和區域主導產業的重大科學問題及關鍵和薄弱環節,每年組織實施100項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和30項以上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支持制造業產業鏈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日前,省科技廳、省工信廳聯合印發《關於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今天,省科技廳就《若干措施》進行解讀。
《若干措施》在強化核心技術持續供給方面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聚焦省市制造業領域重點項目需求,建立關鍵技術攻關需求項目庫,推動產學研精准對接,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在氫能、核能、合成生物、新型顯示等新興制造業領域探索有組織科研,加快開展新技術、新產品典型應用場景示范,賦能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開展產業基礎再造行動,梳理山東省有基礎、有條件、有潛力的企業、技術和產品,匯編產業基礎創新發展目錄,擇優納入省級科技計劃支持范疇﹔加快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和載體。
發展壯大高新區隊伍,實施高新區“名片產業”培強工程,打造制造強省新高地。《若干措施》要求,將工業經濟作為重要評價指標,爭取2023年布局建設5家左右省高新區,指導高新區增大工業經濟承載能力﹔健全完善高新區分類評價機制,對工業經濟增長績效突出的高新區,在資源配置上給予傾斜。
“實施科技型企業‘多投多獎’研發投入補助機制,引導制造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省科技廳高新處處長韓紹華說。企業是創新創造的主力軍,《若干措施》提出,健全企業主導產業技術創新機制,2023年新培育100家左右省“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80家左右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實施3000項左右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建立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創新政策體系,推動科技型企業隊伍群體量質齊升,力爭2023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4萬家﹔鼓勵國有企業建立研發投入增長機制和研發准備金制度,支持國有骨干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支持國有企業建設科創基地。
《若干措施》還提出,深化“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建立科技重大專項人才配套機制,在省級人才工程中,對“四鏈”融合重點領域實施的重大科技項目需求的人才團隊實施配額制,精准引進制造業重點領域技術和人才。同時,加大制造業優勢領域新技術、新產品的科技輸出,培育拓展新市場。強化科技金融支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惠企創新政策扎實落地。實施研發投入后補助、中小微企業升級高新技術企業等政策“免申即享”機制,實現科技政策快速兌現。(王亞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 和全國兩會精神 研究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事項 3月14日下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大會精神,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九十周年慶祝大會暨二〇二三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 山東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總結代表團工作
- 山東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總結代表團工作 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全國兩會精神 在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上帶好頭作表率 林武講話 周乃翔陸治原出席 3月12日晚,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山東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總結代表團履職情況,安排有關事項。代表團團長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副團長周乃翔、陸治原、楊東奇出席。…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