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專題>>青島藍谷管理局

青島藍谷:向海,向強,向未來

2023年01月13日21:32 |
小字號

向海而興,科技高地藍谷孕育出一批源頭性創新科研成果:全國首套6000米級深海觀測浮標,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世界最大、全國首艘自主航行集裝箱商船“智飛”號,國內首艘無人駕駛自主航行系統實驗船“智騰”號等一批成果填補國內國際空白。

向強發力,產業沃土藍谷已構建起現代海洋產業發展的全新版圖: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鰲山衛、溫泉)、海洋信息等四大千畝產業園區,承載著海洋高技術服務、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和海洋文旅、涉海總部經濟加速崛起。

向未來奮進,海洋新城藍谷正將宜居宜業宜游的願景變成現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破局,最美海岸打造工程、城市重點片區突破工程、公共服務提升工程、舊城舊村改造工程、文旅資源整合工程“五大工程”順利推進。

從“科研強”邁向“產業強”,作為青島市委、市政府主動承擔國家海洋強國戰略而打造的海洋科技創新高地,青島藍谷在跨過“從0到1”的基礎研發階段后,正大步邁進“從1到10”的產業化階段。在過去的一年中,藍谷依托科研優勢,狠抓產業起勢,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產業載體建設、城市更新和建設等走在前、開新局,加快建設國內領先的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以創新驅動產業發展

打造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2022年5月31日,青島藍谷舉行藥食同源成果轉化項目簽約儀式。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友明院士團隊和青島藍谷管理局局屬國有公司海科集團攜手,合作轉化年產500公斤防治痛風、預防腦梗和中風的藥食同源產品。在過去的一年中,青島藍谷共推動包括張友明院士團隊項目在內的10余項成果轉化落地,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7.1億元。

海洋科技,是藍谷的一張“王牌”。嶗山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因庫、國家深海大數據中心、國家深海標本樣品館、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青島)、大洋鑽探船北部碼頭、水科院黃海研究所綜合試驗基地、海上綜合試驗場……隨著一個個大項目漸次落地,藍谷現已集聚“國字號”科研機構28家,高校校區或研究院25所,涌現出一大批填補國際國內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數據顯示,2022年,藍谷新搭建各類引才聚才平台10個,累計達到81個﹔新引進各類人才2600余人,累計達12000余人。一個“國家實驗室+一流科研機構及大學+涉海創新型企業”的海洋科技協同科技創新體系,在藍谷已初具雛形。

以海洋科技創新驅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藍谷被寄予厚望。《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部署“奮力向海圖強開創經略海洋新局面”時,明確提出要“支持青島建設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青島藍谷打造國家級園區”﹔2022年3月,省委、省政府印發的《海洋強省建設行動計劃》中,藍谷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被納入“推進海洋科技創新能力行動”。2022年4月,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要求藍谷作為發揮引領作用的“雙核”之一,“建設國內領先的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使命在肩,如何將源源不斷產出的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現實生產力,是擺在藍谷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為此,藍谷創新建立了“十個一”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建設一個國家實驗室、做實一個平台、對接一批科研院所、做大一個聯盟、挖掘一批應用場景、建設一批成果轉化基地、做活一個品牌、推出一批支持政策、撬動一批投資基金、打造一支服務隊伍,加快推動重大創新平台放大規模化集聚效應,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截至目前,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已經實現實體化運營,設立總規模20億元的引導基金和1億元的成果轉化基金,參股成立總規模96億元的產業基金。

在推動產學研用精准對接方面,藍谷更是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成立企業聯盟、院所聯盟、基金聯盟3個子聯盟,鏈接重點企業350余家、院所100余家、基金50余隻,常態化開展“智匯藍谷·揭榜挂帥”對接活動﹔健全與高校院所常態化對接聯絡機制,建立產業專家表、可轉化成果表、擬引進產業化項目表和院所能力清單“三表一清單”﹔建設“藍谷人才之家”,以“科創薈”品牌活動為載體,打造人才服務、技術交易、金融服務、項目路演、項目洽談“五大中心”……

2022年,藍谷高新技術企業、新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年均增速137%、201%,“四上企業”數量增幅超過30%﹔獲評2021年度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創建優秀等次,在全國69個精益創業類雙創示范基地評估中位列第二。獲評2022年度國家級服務型制造業示范平台、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台。2019年以來,連續4年獲得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產業攻關課題。

以園區承載產業落地

做強現代海洋產業集群

2022年4月22日,全球規模最大、中國首艘自主航行集裝箱商船“智飛”號在山東港口青島港投入運營,標志著我國在船舶智能航行研發與應用領域處於全球前列,對推動我國智能船舶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於船岸協同的船舶智能航行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究成果的落地示范船,“智飛”號突破了一批智能船舶核心關鍵技術,具備遙控駕駛、自主避碰、自動靠離泊等先進的智能航行功能。10月,“智飛”號沿海集裝箱船智能航運先導應用試點入選交通運輸部先導應用試點。

2022年5月,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交付使用,獲批農業農村部全國唯一深遠海養殖工船運營試點,在我國深遠海開展游弋式養殖作業。4個月后,其在黃海海域起捕交付運營以來的首批產品大黃魚,標志著我國海水養殖產業將養殖區域由近岸推向深遠海、由傳統農業化向現代工業化生產方式轉型升級。這艘“國信1號”,正是由藍谷企業——國信中船(青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中國船舶集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青島藍色糧倉公司等單位開展科技攻關、合作研發建造。

在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大潮中,藍谷緊緊圍繞青島市24條產業鏈,結合自身優勢資源,優化產業布局,完善產業規劃,確定海洋高技術服務、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和海洋文旅、涉海總部經濟的“3+2”產業體系,規劃建設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鰲山衛、溫泉)、海洋信息等四大千畝產業園區。

全域產業布局下,藍谷建立園區建設運行指揮體系,按照每個園區一個產業定位、一個規劃引領、一名領導擔任園長、一個平台公司開發建設、一個事業部跟進招商、一批科研院所科技賦能、一隻產業基金助力、一套招商政策支持“八個一”原則,成熟一個、建設一個,以“畝產效益”為標准,提升產業集聚度。與此同時,藍谷深入推進“小管委+大公司”功能區改革,剝離開發運營、招商引資、城市運營等職能劃至局屬國有企業,全速推進園區建設和配套完善,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專業招商、資本招商。

截至目前,海洋生物產業園一期主體封頂、二期加快建設,配套設施同步完善,首批擬入駐總投資約84億元的項目23個。海洋高端裝備產業園(鰲山衛)推動山東儀器儀表研究所、高校信息智慧應用產業研發基地、電建三科研基地開工建設。海洋高端裝備產業園(溫泉)正完善規劃設計,加快騰地拆遷,簽約引進總投資100億元的海洋新能源裝備產業基地項目。海洋信息產業園作為嶗山實驗室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載體,正聯合國實集團加快規劃建設。

“在園區建設過程中,我們發揮藍谷高校科研院所和人才資源高度集聚的優勢,由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開展常態化精准對接,篩選‘高價值’成果,通過基金跟投、產業事業部跟進服務、載體空間定制化打造,推動‘高價值’成果產業化落地。”藍谷管理局科技創新和投資促進部部長劉玉龍表示。

 在過去的一年中,藍谷新簽約總投資532億元的重點項目30個,其中過億元項目18個,主板上市公司總部項目2個,鵬博士電信傳媒集團上市主體正式落地藍谷,填補了青島市乃至山東省互聯網百強企業的空白。按照清單化、節點化、責任化方式,藍谷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全國首個標准淺海試驗場、國家水生動物防疫技術研發中心、自然資源部北海預警基地等31個項目開工建設、80個在建項目提速增量,青啤科技研發中心等12個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全部開工、加快建設。  

隨著四大千畝產業園區的順利推進和眾多產業項目的落地生根,一個現代海洋產業新興產業集群,在青島藍谷躍然起勢。水漲船高,藍谷國資國企也隨之不斷發展壯大,邁進全新發展階段:2022年12月,藍谷兩家局屬國企青島海科控股有限公司和青島藍谷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先后獲得大公國際AA+主體信用評級,體現了資本市場對於藍谷國有企業發展、對於藍谷區域發展的良好預期和堅定信心。

以產業托起城市未來

打造高品質藍谷新城

產業是驅動一座城市發展的根本。隨著產業規劃的完善、產業項目的落地,藍谷新城建設也駛進了快車道。

2022年是青島市實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開局之年。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圍繞環灣都市區,推動董家口港城、藍谷新城加快建設。藍谷新城,成為青島“強化區域統籌發展,促進城市空間布局更加合理”重點工作的一大支點。

在過去的一年中,藍谷強化谷區一體、產城融合,狠抓城市更新建設,推動實施最美海岸打造工程、城市重點片區突破工程、公共服務提升工程、舊城舊村改造工程、文旅資源整合工程“五大工程”,在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典范方面取得一批前所未有的成果:

實施重點片區突破工程,按照片區開發模式,重點突破藍谷CBD、地鐵11號線鰲山衛站TOD、海洋文旅三大城市功能板塊。其中藍谷CBD板已完成城市設計、土地騰遷等工作,地鐵11號線鰲山衛站TOD板塊、海洋文旅板塊正在完善規劃設計。

實施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加快補齊城市配套短板,提高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山大實驗中學2022年9月份正式啟用﹔藍谷實驗學校、領海實驗學校加快建設,主體結構封頂﹔山大齊魯藍谷醫院主體竣工﹔總投資23.5億元的28項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啟動開工,濱海公路拓寬、硅谷大道等17個續建市政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實現7條道路全線貫通。

實施舊城舊村改造工程,將社區改造作為拓空間、聚民心的重點工程,加快推進星石庄、水泊、東溫等13個社區安置區項目建設及回遷,改出發展空間、改出民心所向、改出攻堅態勢。

實施最美海岸打造工程,推動人才公園三期加快建設﹔開展深海基地至人才公園8.8公裡海岸帶養殖區清退保護,啟動5.88公裡七溝岸線道路和景觀打造工程﹔加快推進小島灣北岸海岸帶綜合整治工程,濱河公園預計2023年竣工。

實施文旅資源整合工程,成立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聘請青島大學文化旅游高等研究院從規劃編制、准入標准、IP打造等方面入手,構建藍谷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重點提升七溝岸線、小島灣岸線、大任河公園、小管島以及科普研學等九大板塊,打造青島最美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藍谷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藍谷將錨定海洋科學城的目標定位,堅持黨建統領全局,堅持創新引領、谷區一體、產城融合“三項策略”,深入實施園區建設、招商引資、成果轉化、城市更新、民生保障、文旅融合“六大攻堅”,勇當海洋經濟發展排頭兵,加快建設國內領先的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助力青島市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海洋強省、海洋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青島藍谷管理局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事項 1月9日下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討論省“兩會”有關文件﹔聽取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黨組,省紀委監委,省法院、省檢察院黨組等工作情況匯報﹔聽取省委常委和有關黨組書記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情況匯報 1月6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討論省“兩會”有關文件,聽取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黨組,省紀委監委,省法院、省檢察院黨組,省委省直機關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國資委黨委2022年度工作情況匯報,聽取省委常委同志和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省法院、省檢察院黨組書記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情況匯報。 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並講話。…
聚力發展實體經濟 推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林武在青島調研時強調 聚力發展實體經濟 推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陸治原參加 1月4日至5日,省委書記林武來到青島市,深入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上合示范區、西海岸新區和部分企業、社區調研。他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發揮優勢加強創新 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林武在濟南調研時強調 發揮優勢加強創新 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1月3日,省委書記林武深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和部分企業、園區調研,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發揮優勢,加強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齊魯制藥集團是濟南本土成長起來的大型醫藥企業,連續多年位列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前十位。…
山東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召開
  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暨山東省2022年度 市委書記和省直有關工委(黨委)書記 全面從嚴治黨述責述廉和抓基層黨建工作 述職評議會議召開 以徹底自我革命精神 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李干杰主持並講話 周乃翔陸治原出席 12月24日,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暨山東省2022年度市委書記和省直有關工委(黨委)書記全面從嚴治黨述責述廉和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會議在濟南召開。省委書記李干杰主持會議並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省委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陸治原出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中央組織部有關同志到會指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