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贊泰安東平縣:特色產業助農增收
山東省東平縣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
東瓦庄村種瓜記
山東省東平縣梯門鎮東瓦庄村蔬果大棚內,圓鼓鼓的甜瓜、黃燦燦的哈密瓜,讓人垂涎欲滴,空氣裡都是香香甜甜的味道。瓜農們忙著採摘、搬運、裝車,幾乎來不及喝口水。
“王書記,你來嘗嘗俺家的瓜。”村民陳兆行切開哈密瓜,遞給村黨支部書記王興寶。“真甜,肯定能賣個好價。”王興寶豎起大拇指。
靠種瓜致富,陳兆行過去不敢想。因為以前的東瓦庄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種地靠天吃飯,村民收入低。
發展特色產業,讓村民們鼓起腰包。村兩委多次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集思廣益。大伙兒到外地取經,學習好經驗,與種植技術先進的村結對子,發展果蔬種植產業的思路漸漸清晰起來。
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有果蔬種植意向的村民近百人,但到報名時卻寥寥無幾。村民代表大會上,有人問了一句:“王書記,你老是說種大棚能賺錢,那村干部種不種?”
王興寶愣住了,他知道,沒有帶頭人,村民心裡沒底。他帶頭流轉130多畝土地,建起20多個大棚。村民們看在眼裡,紛紛跟著干。
由於經驗不足,第一季哈密瓜品相不太好。王興寶沒有愁眉苦臉,他給大家鼓勁:“酒香也怕巷子深。咱的瓜吃起來又甜又香,品質沒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推銷出去。”村干部發動村民,大家齊心協力,十幾天之后,哈密瓜銷售一空。
產業發展,關鍵要叫響品牌。東瓦庄村成立了東平縣果蔬康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注冊“饞嘴王”商標。為了搭上互聯網“快車”,村民還建立瓜果網上銷售中心,聘請專業技術和銷售人員駐村指導。“瓦庄瓜”名氣漸響,瓜果客商紛紛上門,供不應求。
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到產業中。“技術員上門送技術,還幫忙找銷路,我們的收益一年比一年好。”村民張慶順承包了10個大棚,幾年時間就變成了村裡的富裕戶,現在每年收入30多萬元。東瓦庄村帶動周邊150多戶群眾發展特色種植,每年可提供600多個就業崗位。
村裡為群眾提供種植、管理、銷售全方位服務,引導村民積極融入產業體系。村裡的高素質農民培訓基地,聘請專家擔任產業發展顧問,開展種養等實用技能培訓,到田間地頭傳授技術,現場答疑解惑。
路子走對了,越干越有勁。目前,東瓦庄村投資800多萬元建設高標准鋼架結構塑料大棚148個,配套建設水泥路、水肥一體化排灌設施,建成兩座蓄水池。全村種植哈密瓜、甜瓜等5個品種,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到1600畝。原來一畝地年均收入1500多元,現在變成了3萬元。
如今在東瓦庄村,一條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鏈條逐漸形成,價值鏈條不斷延伸。依托電子商務平台,村裡推行連鎖經營、品牌代理,每年春夏舉辦“賞花節”“採摘節”,年接待游客達5萬人次。果蔬產業提質增效,村民的日子過得比瓜還甜。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04日 第 1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講團報告會在濟南舉行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講團報告會在濟南舉行 山東省領導干部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學習班開班 李干杰主持並作動員講話 韓文秀作宣講報告 周乃翔陳光林陸治原出席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11月2日上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講團報告會在濟南舉行,山東省領導干部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學習班同時開班。省委書記李干杰主持並作動員講話﹔中央宣講團成員、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作宣講報告﹔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正省級老同志陳光林,省委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陸治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楊東奇出席。…
- 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進會舉行
- 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進會舉行 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動力 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李干杰講話 周乃翔主持 陸治原出席 10月26日下午,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進會舉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對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進行再強調、再部署、再推進,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動力,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