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大裝備,打響山東海工品牌

記者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了解到,《山東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正式印發,山東將瞄准深海、極地、綠色、智能發展方向,全力打造山東半島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聚集區,打響“山東海工”品牌,把山東建設成為我國環渤海地區船舶工業的重要支撐。
山東最大的優勢和潛力在海洋,而耕海探洋的步伐快不快、穩不穩,同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發展直接相關。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2021年,山東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實現營業收入518億元,居全國第3位,同比增長15.1%,增幅居全國首位﹔“深藍1號”“長鯨1號”等深遠海漁業養殖裝備、全國首座綜合性現代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台“耕海1號”、國內首個海上航天發射平台等均在山東投入使用。“十四五”時期,山東將重點聚焦五大裝備,著力實施五大行動,全力推動全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
五大裝備,包括特色高端船型、海洋能源裝備、新型海洋工程裝備、海洋智能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配套裝備等。五大行動,分別指創新能力提升、制造模式轉型、產業鏈條優化、質量品牌培育、開放合作擴大行動。據介紹,山東將重點圍繞大型散貨船、高端客滾船、遠洋漁船、特色郵輪和游艇、綠色內河船舶、海洋油氣開採裝備、船用動力設備7個優勢產業“強鏈”,圍繞深遠海漁業養殖裝備、海上風電裝備2個新興特色產業“建鏈”,加強甲板機械、通導設備、高強度用鋼、鑽井系統、動力定位系統、水下設備等領域“卡脖子”技術攻關,培育船用發動機、壓載水處理系統、船用曲軸、船用繩索、鉛酸動力電池、防腐材料等一批特色配套產品。
按照《規劃》,到2025年,全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要保持在全國的10%以上,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規模保持在全國前三位,規模以上骨干企業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保持在3%以上。在大型集裝箱運輸船、大型氣體運輸船、高標准遠洋漁船、綠色中大型高端客滾船、郵輪、豪華游艇、綠色智能內河船舶、新型江海直達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實現突破,並培育1-2型國際市場佔有率超過35%的特色品牌產品。(付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濟南市領導干部會議召開
- 濟南市領導干部會議召開 宣布中央關於濟南市領導班子 主要負責同志職務調整的決定 李干杰出席並講話 3月28日上午,濟南市領導干部會議召開,宣布中央關於濟南市領導班子主要負責同志職務調整的決定。省委書記李干杰出席會議並講話,孫立成、王宇燕、劉強、韓金峰、孫述濤、於海田、殷魯謙、雷杰出席。…
- 山東省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指揮部(擴大)會議召開
- 省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指揮部(擴大)會議召開 不斷優化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李干杰講話 周乃翔主持 葛慧君楊東奇出席 3月23日下午,省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指揮部(擴大)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分析當前面臨形勢,研究部署下步工作措施,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 李干杰在濟南泰安調研時強調 優化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 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
- 3月22日,省委書記李干杰來到濟南市、泰安市,深入機場、國際郵件互換局、隔離點、收費站、高校、醫院、企業等,調研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他強調,要針對疫情傳播的新特點新規律,優化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