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哲學思維奠基 “中國的亞裡士多德”在濟南

開欄的話
隻有了解一座城市的昨天,才能更加明晰這座城市的未來。濟南,千年歷史文化名城,這裡曾洒落文明的聖火,也曾鐫刻文脈的傳承。為更好地講好濟南故事,擦亮“文化濟南”品牌,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濟南廣播電視台天下泉城新聞客戶端聯合推出“文化濟南”專欄“讀城”,從歷史與人文的角度,探尋名城濟南的人文密碼,記敘傳統與現代的對話,與大家像讀書一樣一起閱讀濟南城。
驅車出濟南市區沿繞城高速向東約60公裡,再穿行一段鄉村公路,便可抵達章丘區相公庄街道。相公庄歷史悠久,最早出現史料記載是在春秋時期。
我們今天所要講述的,是出生、歸葬於今相公庄街道郝庄村的一位歷史文化名人,先秦陰陽五行學派重要代表人物鄒衍的故事。
“明星”鄒衍
鄒衍,又稱鄒子,戰國末期齊國人。按照《濟南通史》中的說法,鄒衍大約生於齊威王二年(前355),死於齊襄王十九年(前265),活了90歲左右,堪稱那個時代的長壽者。
《史記》記載,鄒衍是齊國稷下學宮中著名的稷下先生,享受“列大夫”的待遇。稷下學宮是世界上最早的官辦高等學府,也是戰國中后期列國的學術文化中心,堪稱當時的“學霸”集中地。我們熟悉的孟子(孟軻)、荀子(荀況)等都曾在這裡游學。在學宮,鄒衍有著“談天衍”的美譽,但這並不是說他喜歡侃大山,而是稱贊他學術淵博、天文地理無所不知,同時又擅長辯論。
稷下學宮遺址11號夯土基址(照片據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學術界普遍認為,鄒衍出身於儒家,但在百家爭鳴的稷下學宮,鄒衍受到了各家學術思想的熏陶,集陰陽五行思想之大成,成為一代學術大師,也讓陰陽五行家成為戰國后期十分走紅的學術流派。
在鄒衍思想中,最為著名的是陰陽五行說。鄒衍認為,整個自然界是發展變化的,陰盛陽衰,陽盛陰衰,一消一息,互為更替。與此同時,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君王的施政綱領必須順應天時、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來執行。鄒衍的這種觀點對后世影響頗深。山東大學教授蔡德貴認為,在鄒衍之前,陰陽與五行觀點已經產生,但直到鄒衍才成為定式,並在之后成為中國文化和傳統思想的主要骨架之一。“儒家用過他,道家用過它,法家也用過他。直到五四以前,固有的純粹的中國式文化,是以陰陽五行為骨架的。”
在陰陽五行自然觀點的基礎上,鄒衍進一步提出了“五德終始說”,意思是說,每一個王朝都不是不變的,經過若干年后就要按照五行的順序改朝換代。於此,哲學家馮友蘭表示,鄒衍發展出一個新的歷史哲學,用五德的轉移來解釋歷史,它既是變化的,又是有規律的。
戰國后期,正是政權趨於統一、兼並戰爭激烈的時代,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得到了不少諸侯國的追捧,大家都覺得自己是順應天時的真命天子,自覺成為鄒衍的“粉絲”。
史書記載,在齊國時,鄒衍得到齊宣王和齊閔王的重用,被封為上大夫。后來,齊閔王日益殘暴,鄒衍離開齊國,到燕、趙、魏等諸侯國活動,所到之處無不引發轟動,是不折不扣的明星人物。到了魏國,惠王遠遠出來迎接﹔到了趙國,平原君站在一旁幫他擦拭座位﹔到了燕國,燕昭王親自清掃道路,像迎接老師一樣對待。
根據《史記》,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將鄒衍五德終始說付諸實踐的帝王。漢代及漢代以后,五德終始說仍然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政治觀念,成為歷代封建統治者“改正朔,易服色”、封禪泰山以應天命的理論依據。
今天,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會聽到“奉天承運”,就是受到了鄒衍觀點的影響。
“大師”鄒衍
鄒衍的學術思想並不僅局限於哲學與政治范疇,他還提出了大九州的地理概念。
濟南社科院副院長張華鬆介紹,鄒衍提出,大禹治水將中國劃分為九州——兗、豫、青、冀、徐、揚、荊、雍、梁,但從世界眼光來看,大禹九州只是一個州,即赤縣神州。像赤縣神州這樣的州還有八個,與赤縣神州共同組成一個大州,這樣的大州一共有九個,大九州之外,就是宇宙邊緣的“天地之際”了。每一大州內部的各小州之間,都有裨海(小海)相分隔,而大州與大洲之間,又有大瀛海相分隔。
“大九州說一方面隱含了天下合一的思想,另一方面也為齊、燕等沿海國家對外開疆拓土提供了恢宏的想象空間。鄒衍學說是因應歷史發展和形勢需要的,故而一旦創立就能夠風靡天下。”張華鬆表示。
亦有學者考証后認為,鄒衍曾在燕昭王的支持下,組織航海隊遠赴朝鮮半島、琉球群島、日本列島等地調查。此外,后來的徐福東渡以及鄭和下西洋都受到了鄒衍思想的影響。
除了航海與地理,鄒衍的思想對后世的農學、中醫、自然哲學等發展也產生了推動作用。今天,還流傳著關於鄒衍的兩個小故事。鄒衍在燕國時,燕昭王去世,繼位的惠王聽信讒言,將鄒衍監禁。鄒衍仰天而哭。當時正是夏天,但上天卻為之降下了冰霜。又有傳說,燕國有個山谷土壤肥沃但天氣寒冷,因此不長庄稼。鄒衍在谷中吹律管,用音樂催化冰雪,作物因此能夠生長,這也就是“鄒衍吹律”典故的由來。這些傳說並沒有科學根據,只是對鄒衍天人感應學說的附和,為鄒衍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他也因此被許多人稱為“方士”。
鄒衍共著有《鄒子終始》《大聖》之篇十萬余言,但可惜的是大多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但這不影響鄒衍在中國思想文化歷史上的地位,他被稱為“中國的亞裡士多德”和“科學之祖”。
“老鄉”鄒衍
作為濟南“老鄉”,鄒衍對故鄉有著深刻的感情。
齊國是鄒衍的故國之邦,公元前284 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韓、趙、魏聯合伐齊。他拒絕參加這場戰爭,這很可能是其后他被構陷的一個原因。
在燕國入獄獲釋后,鄒衍回到了故鄉齊國,其后還曾作為齊國使者出使趙國,受到平原君的隆重接待。晚年,鄒衍似乎又回到燕國出仕,但相關記載已非常少見。
根據1992年版《章丘縣志》說法,在今天的相公庄街道郝庄村西北,當地稱為長白山的連綿山脈環繞中,鄒衍便長眠於此。
作為濟南的歷史文化名人,鄒衍的歷史思想價值日益受到重視。在今天的濟南泉城廣場,還保留著鄒衍辯論的浮雕。近年來,前往探訪鄒衍墓的人也逐漸增多。2018年,郝庄村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重修了鄒衍墓。空曠的田野中,青磚壘筑的方形花牆內豎立一碑,上書:“章丘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鄒衍墓 章丘市人民政府二〇〇〇年一月二十八日公布 章丘市人民政府立”。目前,郝庄村正在鄒衍墓旁建設“鄒子故裡 魅力郝庄”文化廣場。
2021年,多名章丘區政協委員聯名提出了“關於加快建設‘鄒衍文化廣場’創建‘國際鄒衍文化論壇’”的提案。章丘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答復中表示,將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推進組織實施。
隨著鄒衍歷史名人效應的進一步發揮,對當地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將為“文化濟南”建設豐富新的人文內涵。(高家濤)
來源:天下泉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李干杰在淄博濱州檢查指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 全面落實各項措施 推動疫情形勢盡快趨穩向好
- 3月15日,省委書記李干杰先后來到淄博市、濱州市,深入農村、社區、隔離點、超市等,實地檢查指導疫情防控工作。他強調,這次疫情防控是對廣大黨員干部作風能力的一次大考,要以更強擔當、更實作風,全面落實各項措施,以雷霆手段迅速控制局面,堅決打贏這場大仗硬仗苦仗,推動疫情形勢盡快趨穩向好。…
-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貫徹全國兩會精神 研究做好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有關事項
- 3月14日下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貫徹全國兩會精神,研究做好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等有關事項。 省委書記李干杰主持會議並講話。…
- 李干杰在濰坊檢查指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 採取更多新招實招硬招迅速控制疫情傳播
- 3月14日,省委書記李干杰深入濰坊市濰城區,實地檢查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問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他強調,本輪疫情傳播呈現一些新特點新規律,必須採取更多更有針對性的新招實招硬招,迅速阻斷疫情傳播鏈條,堅決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