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人民日報看山東

人民日報整版刊發徐錦庚報告文學:《生死救援》

徐錦庚
2021年11月10日08: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你說 習慣了遮天蔽日的煙波

  你說 聽慣了警鈴呼喚的脈搏

  你說 你願為任何人赴湯蹈火

  你說 這就是使命和職責……

  這首直擊心靈的《逆行者》,是電影《烈火英雄》的主題曲,詞曲作者張文匯,是山東日照市的消防志願者。2019年3月30日,四川涼山森林失火,27名森林消防隊員、3名當地干部群眾壯烈犧牲。其中,5名是山東籍消防隊員。看了報道,張文匯深受觸動,激情迸發,僅用兩個半小時,就一氣呵成。他的首唱發表后,點擊量突破千萬。

  藝術源於生活。在張文匯的家鄉山東,就有這樣一群“逆行者”。自2012年1月至2021年10月底,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共出動74.84萬次,出動車輛136.04萬輛次,出動指戰員838.13萬人次,搶救被困人員9.24萬人,疏散被困人員22.85萬人,搶救財產價值255.57億元。本文講述的,是其中幾則小故事。

  “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消防隊員,既是“逆行者”,也是“負重者”!

  舍命半小時

  褚夫寬趕到現場,倒吸一口冷氣:金譽石化公司廠區北側,火光映紅半邊天,爆炸聲此起彼伏,槽車橫七豎八,房屋、圍牆全部倒塌,地上盡是鋼梁鋼管、車體部件、磚塊碎石。200米外的樓房,門窗全部震碎,牆體嚴重損毀。公司門口,數噸重的地磅被掀起。

  33歲的褚夫寬,是臨沂市消防支隊臨港開發區大隊大隊長。半小時前,他還在酣睡中,一場災難突如其來:金譽石化公司氣體裝卸區,槽車卸載液化氣時,液相連接管口脫開,液化氣大量噴出,與空氣混合。

  內行人知道,液化氣同空氣混合后,一旦比例達到1.5%—10%,衣服靜電,甚至一根大頭針落地,都會引發爆炸。果然,在場的人來不及反應,災難就瞬間發生,數輛槽車飛上天。時間,定格在2017年6月5日零時57分。

  一聽是金譽石化,褚夫寬心一沉。第一次去金譽石化督查消防時,他曾問分管負責人,萬一著火了,如何扑救?那人囁嚅:“救不了,隻能跑,至少跑出5公裡。”褚夫寬勃然大怒:“胡鬧!周邊群眾怎麼辦?!”細問才知,金譽石化主要產品是碳四、碳八,危險性遠甚於液化氣,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設想。

  現場情況十分復雜:從燃燒介質看,既有氣體,也有液體﹔從儲罐類型看,既有立式油罐,也有液化氣球罐。此外,生產裝置上還有硫酸泄漏。幸虧產品比較暢銷,現場沒有碳四、碳八儲存。

  更大的危機,一觸即發:氣體裝卸區,8輛滿載液化氣槽車、4輛汽油槽車,正被瘋狂的火舌肆虐圍攻,隨時可能引爆﹔兩套裝置仍處於生產狀態,旁邊矗立著53個儲罐,總儲量近7萬立方米,一旦火勢失控,不僅工廠毀滅,還會殃及周邊企業,臨港區或將不存!

《逆行者》:2020年7月15日15時32分,東營坤德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停車場內油罐車起火,東營支隊消防員長達6小時奮力扑救火災 拍攝者:東營支隊任小杰

  入伍9年,褚夫寬滅火無數,但火場僅限民房、草垛、垃圾箱、綠化帶。這樣的危情,還是第一次遇到。看到隊員緊張,他在心裡默念:鎮靜,絕不能慌!

  臨近爆炸區的,共有18個液化氣儲罐。1000立方米、2000立方米、3000立方米各6個。爆炸點在1000立方米罐區。萬幸的是,1000立方米罐均為空罐。其余則裝滿液化氣。

  褚夫寬發現,在2000立方米、3000立方米儲罐區,12個儲罐距火場僅二三十米,若能在火勢蔓延前關閥斷料,就能為滅火創造一線生機。

  裡面隨時可能爆炸,后果無法預估,誰進去關閥?當然是自己!他明白,作為大隊指揮,危難關頭,如果隊裡需要犧牲一人,這個人必須是他自己。

  他需要一個助手,派誰去呢?開始,他想派中隊長劉龍。又一想,現場需要指揮,萬一出事,就沒人指揮。熾熱的火光,映紅隊員的臉。環視他們,他不忍心點將,但已容不得猶豫,就近指著一個年輕人:“小鵬,你跟我去!”20歲的王小鵬,入伍才兩年。

  要關閥,須有企業的人配合。一聽要進火場,幾名職工下意識后退。褚夫寬厲聲道:“要死,我陪你們一塊死!不關閥,萬一爆炸,咱們誰也跑不掉!”

  兩名技術員答應了。褚夫寬欲兵分兩路,他和王小鵬分頭行動。細一想,改變主意,讓小鵬跟著他。小鵬太年輕,經驗不足,他要帶在身邊,確保安全。他打定主意,萬一發生爆炸,就把小鵬壓在身下。

  劉龍說:“還是讓我去吧,你留下來指揮。”

  禇夫寬擺擺手:“你孩子剛出生,要照顧。我孩子長大了。”他有一對雙胞胎,9歲。

  提到孩子,他想起妻子。妻子尚在夢中,不知災難降臨。他拿出手機,轉過身,留下語音:“你老公進去救火了,明天可能見不到了,你要照顧好孩子!”

  說罷,他把手機交給劉龍,沉著交代:“我倆進去后,無論發生啥情況,任何人不得進去,必須聽從上級指揮,不許擅自行動!”

  牆體被破拆出口子,4人鑽進去,直奔儲罐。沿途,泄漏管道的嘯叫聲、火焰四射的噴濺聲,撞擊著耳膜,也撞擊心理極限。

  1000立方米儲罐旁,就是2000立方米儲罐,風險性大,褚夫寬攬了過來,讓兩名技術員去稍遠的3000立方米儲罐。兩路人馬,各負責6個罐,每個罐有兩個大閥,管道上還有一些小閥。這些閥常年開啟,已有五六年沒轉動,每轉一圈都很費勁。開始,他倆戴著手套,不一會兒,手套沾滿油污,使不上勁。褚夫寬一把扯掉手套,徒手抓住閥盤,閥盤有毛刺,磨得雙手血淋淋。

  1000立方米罐體周圍,仍在熊熊燃燒。火焰炙熱,烤得人睜不開眼。濃煙彌漫嗆鼻,令人窒息。突然,“轟”的一聲巨響,又一輛槽車飛上天,碎片砸著管道,接口泄漏,氣體“滋滋”作響,瞬間變成噴射狀火焰,讓人心驚肉跳。褚夫寬已忘記害怕,隻有一個念頭:快關閥!

  1個,2個,3個……他倆從東到西,一路關閉30多個閥門。兩名技術人員也已關好,跑出去了。褚夫寬一低頭,發現罐底有把關閥工具,對王小鵬說:“手關可能不夠緊,咱們再用工具加固!”於是,他倆又從西到東,把所有閥門加固了一遍。

《火場尖兵》:火場彌漫著濃濃的黑煙,壓抑得令人室息,消防指戰員奮戰在煙中,與火魔抗爭,誓死保衛國家和人民的財產。拍攝者:劉魯海

  10分鐘,20分鐘,30分鐘!對他們來說,這30分鐘中的每一秒,都是九死一生的漫長煎熬。

  褚夫寬一瞥,不遠處,就是消防泵房,遂對王小鵬說:“你先撤出去,我去啟動消防泵。”轉身直奔過去。

  到跟前才發現,消防泵、發電機已悉數被毀,一輛爆炸的槽車,甚至飛越百余米,把水罐也砸漏了。

  舍命半小時,生死兩重天:關閥斷料后,火勢明顯減小,為后續扑救贏得寶貴時間。

  七進火場

  2015年12月26日,正值周六,聊城大街熙熙攘攘。10時半,東昌府區南湖小區濃煙滾滾。火情就是命令!消防車呼嘯而至,梁佃軍率隊趕到。他是聊城市消防支隊特勤中隊指導員,6次榮立三等功,曾以優秀士兵資格,被保送到院校深造。

  失火的是4號樓,共18層,每層5戶,濃煙彌漫整棟樓通道,很多居民來不及疏散,正在窗口拼命呼救。火災現場,濃煙比明火更恐怖,殺傷力更大。

  消防隊員迅速進入樓道。很快,一批居民被解救出來,隻剩下高層居民。火借風勢愈發肆虐,濃煙像猙獰烏龍,圍著樓房翻滾。

  特勤中隊是尖刀班,專啃硬茬。梁佃軍組織隊員,兩人一組,每人身背兩瓶壓縮空氣,負重30公斤,從一樓進入,沿樓梯徒步攀登,往上搜救。爬到10層時,梁佃軍發現情況糟糕:彌漫的濃煙下,能見度極低﹔經濃煙長時間熏烤,樓梯和過道凝結一層焦油,十分濕滑,即使穿著防滑鞋,也很難站穩。

  樓道上堆滿雜物,行走困難。越往上爬,煙霧越濃,隔幾步就看不清楚,隊員們打著手電,后面拉著前面的衣服,摸索著上行。

  爬到15層,發現一個女孩,六七歲,在濃煙中踉踉蹌蹌,已經神志不清,眼看就要暈厥。此時,梁佃軍的呼吸器已報警,他立刻換上新氣瓶,給孩子戴上備用面罩。受場地限制,消防登高平台隻能升到13層。為確保孩子安全,他決定親自護送,抱起孩子,沿樓梯往下走。

  危急時刻,意外發生。梁佃軍一不留神,腳下一滑,失去重心。他正左手抱著孩子,條件反射般向右側傾倒,身子墊在孩子下面,右胳膊重重磕在台階上,孩子則安然無恙。

  經這一摔,兩人的面具脫落,其中一個損壞。梁佃軍將好面具給孩子戴上,嗆人的煙氣直沖胸腔,喘不過氣。他屏住呼吸,把孩子轉移到13層窗口,攀上窗台,跨進登高平台,護送到地面。

  因吸入大量煙氣,梁佃軍面孔漲紅,劇烈咳嗽干嘔,右胳膊疼痛鑽心,鮮血染紅衣袖。他顧不得歇息,換上新氣瓶,乘登高平台返回13層。在14層,發現一對母子,孩子僅一兩歲,被濃煙嗆得哇哇大哭,母親陷於無助。他接過孩子,護送母子到消防登高平台,再運抵地面。

《泡沫火焰山》:2018年4月16日,同三高速青島往日照方向675公裡處,一拉滿冰箱的半挂車起火,青島市消防救援支隊奮力救援。拍攝者:青島黃島賈宇

  梁佃軍還沒站穩,一個男子拽著他胳膊,帶著哭腔央求:“我老婆孩子還在11樓東戶,求你救救他們!”他答應一聲,迅速換上新氣瓶,三進火場。

  這家孩子僅兩三歲,但室內密封良好,滾滾濃煙被擋在門外。這當口,樓道濃煙凶猛,梁佃軍冷靜觀察后,沒有盲目帶母子逃生,而是用床單封好門窗縫隙,備好濕毛巾,讓他倆避到陽台,等待救援。

  接著,梁佃軍和隊友挨戶敲門,直到呼吸器亮起紅燈。回到地面后,他連續幾次漱口,水都是黑的,人已十分疲憊,被隊友強按住休息。

  隨著救援行動推進,高層居民大多脫險,轉移到樓頂天台。但在11、12、13層,還有部分人員被困。支隊長張洋決定組織力量,再次進入。梁佃軍主動請纓:“我對樓內結構熟悉,可以縮短救援時間,我去!”危急關頭,正是用人之際,張洋同意了。於是,梁佃軍四進火場。

  梁佃軍發現,火勢正從10層向上蔓延,立刻領幾名骨干,攜帶水帶、水槍,沖入火場。在10層管道井,他找到一個著火點,迅速組織扑滅。地面結著厚厚油污,他們幾次滑倒,隻好背倚走廊,艱難扑救。他提醒隊友:“大家還不能放鬆,要趁熱打鐵,鞏固成果!”

  大火扑滅后,部分樓道的濃煙還未消散。為確保萬無一失,梁佃軍又連進3次,同隊友一道,攜帶呼吸器和瓶裝水,乘登高平台到達13層,背負重物,登上19層平台,送到在此避險的居民手中。然后,從18層開始,逐層逐戶細致搜索。

  經過兩小時奮戰,消防隊扑滅明火,驅散濃煙,成功營救39人。群眾無一傷亡。

  地下170米

  “咯噔”,罐籠一震顫,往下墜了一下,羅永的心也跟著下墜,“完了!”他在心裡說,趕緊抓住籠沿,手心盡是汗。其實,抓得再緊也白搭。腳下,豎井深達200多米,若墜落,會摔成肉泥。幸好,罐籠只是一顫,又穩住了。

  羅永是去探險的,或者說,是去救命的。井下,可能有被困礦工。

  2015年12月25日7時56分,平邑縣一石膏礦垮塌,多人被埋井下。各方救援隊伍雲集,臨沂市消防支隊也火速趕到。18時10分,救援人員從探測視頻中發現,6號礦井有微弱燈光閃現,疑似有生命跡象。不過,探測器卡在井下,動彈不得,隨后失靈,情況不明。

2020年4月29日22時,芝罘區宮家島璽萌橘子洲工地發生火災,大火烘烤下,消防指戰員在烈焰環繞下英勇戰斗。拍攝者:茆太陽

  一線生機,一線希望。眼下,急需經驗豐富的消防員,攜帶偵察、救生、通信、照明器材,深入井下偵察,救助被困人員。

  石膏礦在地下,人員上下、設備進出、礦石外運,均靠罐籠。6號井垂直深度220米,有一主一副兩個罐籠。礦難發生時,因纜繩斷裂,主籠墜入井底。副籠經緊急修復,勉強可用。但是,一旦發生二次垮塌,將是一條不歸路!所以,下井探險者,除了經驗豐富,還須有強大心理素質。

  “我去!”危急時刻,羅永挺身而出。他是陶然路中隊的中隊長,21年兵齡,二級警士長。他深知,自己是支隊最老的兵,若要派人下井,非他莫屬。

  與羅永同行的,還有礦上一名老工程師,姓梅。兩人帶上裝備,進入罐籠。救援現場燈火通明,亮如白晝,罐籠剛沒過地面,就陷入一片黑暗,羅永不由得心一緊。他參與過多次井下救援,但都是些小井、水窖,這麼深的井,且如此險惡,還是第一次。

  豎井直徑10余米,往下看,深不見底。罐籠懸空下降,羅永的心也懸在空中。剛下降10多米,罐籠“咯噔”一下,打起擺子。井壁沒有照明,梅工舉起強光燈一照,“啊”了一聲。羅永仔細一瞧,心頭又一緊:受垮塌影響,地下岩層出現斷裂,井壁裂縫約兩三指寬,有水滲出,懸著很多碎石,不時墜落,有的直落井底,有的砸在罐籠頂,升降軌道已有輕微變形。罐籠重達數噸,一旦被卡住,罐籠裡的人難以生還。

  梅工驚魂甫定,問羅永:“小伙子,你今年多大?下過井嗎?”

  “39歲。”羅永回答,“下過小井,沒下過恁大、恁深的。”

  “哎呀,還這麼年輕。”梅工有點惋惜。

  兩人互相打氣,一人盯住一側,特別是盯緊升降軌道,這是他們的生命之軌。眼下,最擔心的,是軌道變形過大,更怕斷裂。

  大概是軌道變形的緣故,罐籠每行一兩米,就會“咯噔”一聲、顫一下。每“咯噔”一聲,他倆的心就緊一下。“咯噔”久了,心就像懸在嗓子眼,一不小心,會從嘴裡蹦出來。羅永手握對講機,一再提醒地面“慢點,慢點”。

《守護平安》:2018年12月29日8時33分,青島李滄區曉翁村一獨居老人在院內使用明火做飯引燃雜物導致火災,青島消防奮力救援。作者:孫吉良

  下降約半小時,水霧愈來愈濃,抬頭望上去,井口隻有一點白光,井壁裂縫滲出的水開始往下淌。降至70米時,井口白光徹底消失了,對講機雜音變大。井上指揮員喝令:安靜!任何人不得說話!

  忽然,頭頂傳來一串沉悶聲:乒乓!乒乓!梅工驚道:“不好,有大石頭掉下來了,快往裡躲,抓緊點!”兩人心怦怦直跳,精神近乎崩潰:石頭萬一砸中罐籠,輕則砸毀籠頂,重則砸落罐籠,都是滅頂之災!

  聲音越來越近,每一秒,都是漫長的恐怖。當聲音到達頭頂時,一團臉盆大小的黑影,忽一聲,從眼前一閃而過——滅頂之災躲過了!驚嚇之余,兩人身子發軟,幾乎站立不住。

  羅永以為,石頭落井底時,會發出很大回音。奇怪的是,撞擊聲漸深漸遠,最后竟無聲無息。想了想,他明白了:下面還有150米呢,聲音被井壁吸收了。

  降至120米時,裂縫水量加大,井壁出現錯位,往外突出30厘米,梅工趕緊用榔頭敲擊罐籠——這是約定的緊急信號,地面緊急剎車。受慣性作用,罐籠一時剎不住,隨鋼纜上下彈動,兩人頓時失重,趕緊下蹲。

  停穩后,兩人站起身,仔細觀察軌道狀況。還好,軌道變形不大。梅工說,再往下走走。羅永通過對講機,讓地面操作繼續下降。

  “快停,快停!”行至170米時,梅工失聲驚叫,使勁敲著罐籠,羅永忙用對講機叫停。

  羅永拿燈一照,大吃一驚:挨著梅工一側,下方軌道已經折斷。斷口距籠底僅30厘米!如果罐籠滑出斷口,極有可能墜落,即使不墜落,也會被卡住,升不上去!兩人的心,又是一陣狂跳。

  羅永向地面指揮報告后,兩人扯著嗓子,朝井下接連喊話,又用榔頭敲罐籠、井壁。持續幾分鐘后,側耳細聽,沒有任何反應。井壁水流嘩嘩直響,下面傳來沉悶水聲,“咕咚,咕咚”。顯然,井下積水已很深。

  梅工經驗豐富,擔心120米的錯位處,井壁被水浸泡久了,容易坍塌。羅永不甘心,又朝下面喊話、敲榔頭,見仍無回音,這才向地面指揮報告。

  地面指揮立刻下令升井。上升過程中,裂縫水量明顯增大。到120米處時,羅永通知放慢速度,緩緩滑過關口。

  眼看就到地面,兩人緊懸的心漸漸放下。就在這時,罐籠突然一震,卡住了,僅露出一個小口。羅永一貓腰,舉起梅工雙腿,一把將他推出井口。幸虧梅工經驗豐富,讓人用保險繩綁住罐籠,指揮大家左拽右拽,終於校正位置,罐籠順利上升。

  聽了羅永和梅工的匯報,救援指揮部決定,在距井口數十米處,另鑽一個小口徑孔,放下生命探測器。遺憾的是,井下無回應,未發現生命跡象。

  此次礦難,經奮力救援,共有15人獲救,其中4人被困36天后獲救,創造了奇跡。

  命懸一線

  2018年8月,兩次台風過境,五蓮縣遭遇強降雨,河水急劇上漲。19日13時許,狂風暴雨中,老楊駕著他的小面包車,載著妻子,來到涓河邊。

  老楊五十開外,是許孟鎮村民。這樣的天氣,本不適合出行,但他有急事找岳父。涓河對岸,就是岳父家。

  往日清澈平靜的涓河,這會兒怒濤奔涌,河水已漫過橋面。老楊猶豫了一下,決定冒險上橋。剛到橋中央,一個浪頭打來,車子被沖到橋下。面包車重1.3噸,在洪流中卻像截木頭,被裹挾著向下漂移。慶幸的是,距橋400余米的河心處,河床隆起,車子被沙石阻滯。但隻要河水再漲,面包車就會被吞噬。情況萬分危急!

  13時22分,五蓮縣消防大隊警鈴驟響。大隊長孟祥鵬命令:許孟鎮中隊、五蓮山路中隊立刻出發!

  許孟鎮中隊到達現場時,代理中隊長張剛剛發現,泛濫的河水灌滿兩旁的泄洪渠,原本40余米的河道,陡然增寬一倍。面包車傾斜著,大半被淹,老楊夫妻從車窗鑽出,身子半在車內、半在車外,驚恐不安。

  很快,孟祥鵬也趕到現場,隨他同到的,還有五蓮山路中隊,中隊長叫唐潤澤。臨時救援指揮部就建在河堤上。這時,烏雲低垂,黑鍋般罩在頭頂,水位還在上漲。大家明白,此番救援,必須爭分奪秒!

  孟祥鵬迅速擬定3個方案:架設救援通道﹔搭建救援繩索﹔直接下水營救。

  幾組隊員分頭行動:一組隊員找到合適位置,准備用救生拋投器架設纜索﹔一組隊員嘗試在安全繩保護下,通過漫水橋搭建救援繩索,開辟救援通道﹔一組水性較好的隊員,嘗試直接涉水營救。

  情況緊迫,直接下水救人最為高效,值得冒險一試。然而,在洪峰急流中,涉水談何容易!從岸邊到河中央,短短40米,成為難以逾越的天塹。

  第一次,唐潤澤帶領消防員王世文,系好安全繩,穿好救生衣,僅僅走出十幾米,便被河水沖得失去平衡。第二次,唐潤澤和張剛剛搭檔,換一處下水,兩人前進20米,仍抵擋不住急流,安全繩被拉得筆直,隨時會被沖走,孟祥鵬趕緊叫停。接連兩次救援,全部失敗。

  另一路救援人員,由於水勢洶涌,單憑人力,無法涉水上橋,行動也告吹。

  此時,水位又上升,隻剩右側車體露出河面。老楊緊緊摟住妻子,望著岸邊,神情絕望。

  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拋投纜索上。然而,風驟雨急,拋投器難以使用。即使能打過去,對岸無人接應,安全繩也沒法固定,怎麼辦?

《洪水中的救援》:2020年8月26日,兩名群眾被困招遠界河漫水橋,煙台支隊消防員緊急橫渡救援。拍攝者:康忠峰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水位仍在上漲、上漲!在場的人都行動起來,打電話、發信息,把能找的人都找了一遍,終於將村民召喚到對岸。時機終於成熟!孟祥鵬果斷下令:“拋投!”

  “嘭”的一聲,拋投器發射出纜索,准確落到指定點。對岸村民齊心協力,將繩索牢牢綁在樹上。

  湍急的河面上,凌空架起一道纜索。這哪是普通纜索,分明是生命通道!大家鬆了一口氣,老楊夫妻更是欣喜萬分,失聲哭泣。

  有了這道纜索,需要一個體力好的人,攀爬過去,給老楊夫妻倆送救生設備。王世文一拍胸脯:“我水性好、體能強,我上!”支隊冬訓比武時,他多個項目獲第一。隊友在他身上綁緊兩套救生衣,腰上固定3根安全繩,一根是保護他的,另兩根送給被困者。

  1米,2米,3米……王世文手腳並用,在纜索上快速前行。但是,離岸20米時,纜索負重下垂,貼近水面,王世文身體浸入水中,河水嗆進嘴裡,睜不開眼,3根安全繩受急流沖擊,勒得他喘不過氣,速度開始放緩。岸上隊員有勁使不上,急得直跺腳。

  風雨飄搖中,王世文奮力露出頭,咬著牙,一點點往河心挪,終於到達老楊夫妻身邊。攀爬40米繩索,平時隻需幾十秒,這次他卻用了10多分鐘。

  王世文本想站在面包車上,嘗試幾次,激流湍急,根本不容立腳。他隻好雙腿盤緊,左臂挽住纜索,身子吊在纜索上,騰出右手,解開救生衣,指導夫妻倆穿好,再解下安全繩,指導他倆扣上。就在這時,面包車突然一晃,周邊形成巨大漩流,王世文措手不及,左小腿一陣劇痛。

  等到老楊夫妻扣好安全繩,王世文已耗盡體力,無力發聲,隻好朝岸上揮手。孟祥鵬一見,果斷命令拉繩,迅速將他拉回岸。落地后,王世文無法行走,這才發現,左小腿有道傷口,長達5厘米,險些傷到筋脈,血肉模糊,估計為車子所剮,兩隻胳膊也都磨脫了皮。

  兩岸河堤,人越聚越多。此時,圍觀者紛紛涌上,喊著號子,幫助消防員拉繩使力。老楊妻子率先獲救,老楊隨之成功脫險。

  眾人矚目下,這場鏖戰將近2個小時,終於成功。沿岸的群眾熱烈鼓掌,齊聲叫好。

2020年8月6日,受連續降雨影響,聊城市陽谷縣多地出現內澇情況,消防員涉水將一位年近九旬,多年癱瘓在床的老人轉移至安全區域。拍攝者:聊城支隊史子斌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10日 第 20 版)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李干杰:推動第二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走深走實
  李干杰到省委政法委和省政法單位督導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並與班子成員集體談心談話 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 推動第二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走深走實 11月4日,省委書記李干杰到省委政法委和省政法單位督導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與班子成員集體談心談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全力推動第二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走深走實、取得實效。 調研督導中,李干杰詳細了解各單位教育整頓工作開展情況。…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研究保障群眾溫暖過冬等事項 11月3日上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六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和在參觀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審議有關工作事項。 省委書記李干杰主持會議並講話。…
山東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
  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 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11月3日上午,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集體學習,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山東重要指示要求,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進行交流討論。 省委書記李干杰主持學習並講話,周乃翔、楊東奇和中心組成員等參加學習。…
李干杰在京走訪教育部國家電網公司
  11月1日下午,省委書記李干杰在北京分別走訪教育部、國家電網公司,交流合作事宜,共謀山東發展。 在與教育部座談時,李干杰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教育部一直以來對山東工作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
李干杰在齊河縣調研時強調:加快糧食收儲和秋種進度 確保顆粒歸倉應播盡播
  李干杰在齊河縣調研時強調 加快糧食收儲和秋種進度 確保顆粒歸倉應播盡播 10月30日上午,省委書記李干杰來到德州市齊河縣,就糧食收儲和秋種工作進行調研。 李干杰首先來到齊河縣80萬畝糧食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深入田間地頭,認真察看小麥播種和鎮壓現場,與農戶和農業專家深入交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