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捕鳥11隻,山東一農民被判護堤綠化49個月零11天

人民網泰安9月16日電 (劉穎婕)近日,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法院在執行一起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時,創新辦案方式方法,不斷加強與檢察機關溝通協作,促成當事人通過4年公益勞動方式代償生態環境損失。
2020年8月上旬,被告人顏某未經野生動物主管部門許可,未辦理特許獵捕証、狩獵証的情況下,為防止飛鳥啄食其種植的高粱,在其承包土地南側的河溝內,用竹竿私自架設一面線網,獵捕到鳥類11隻,其中有5隻縱紋腹小鸮,4隻珠頸斑鳩,1隻灰喜鵲,1隻大嘴烏鴉,該11隻鳥均被線網纏挂致死。經山東省森林公安司法鑒定中心鑒定,縱紋腹小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珠頸斑鳩、灰喜鵲屬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保護動物,大嘴烏鴉未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也未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隨后,顏某因非法捕獵、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被東平縣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東平縣法院依法判決顏某補償國家生態環境損失76000余元 。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執行干警發現顏某自身生活困難,沒有收入來源,無力賠付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遂與檢察院進行了溝通,最終顏某與公益訴訟起訴人東平縣人民檢察院達成協議,由顏某以管護東平縣一村段河堤及兩岸綠化樹的方式抵頂應補償國家環境損失76000余元,以東平縣最低工資1550元/月為標准,管護期限為49個月零11天。
為了確保勞務代償事項有效落實,由顏某所在村委對顏某巡查護堤情況考勤監督,當地司法所按照社區矯正要求對顏某執行本案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判決執行情況進行考察。東平縣法院執行干警對顏某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東平縣法院在環境資源審判執行司法實踐中,既遵循“誰損害、誰賠償”的環境公益訴訟立法宗旨,維護司法權威,又彰顯司法溫度,結合當事人生活實際創新辦案方式方法,有效促進生態環境修復,體現了恢復性司法理念,達到了生態環境替代性補償的目的,讓恢復生態有更多的選擇途徑,對完善生態環境修復責任履行體系具有重要意義,也做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會效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劉家義與省委政法委和省政法各單位班子成員集體談心談話
- 劉家義與省委政法委和省政法各單位班子成員集體談心談話 把絕對忠誠融入血脈注入靈魂 鍛造忠誠干淨擔當的政法鐵軍 9月10日上午,省委書記劉家義與省委政法委和省政法各單位班子成員集體談心談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政法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力抓好查糾整改,推動第二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走深走實。 劉家義說,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根本目的是鍛造一支忠誠干淨擔當的政法鐵軍。…
- 孫立成在國際糧食減損大會宣布“濟南倡議”——減少糧食損失浪費 促進世界糧食安全
- “減少糧食損失浪費,促進世界糧食安全”,國際糧食減損大會由中國倡議並首次召開。9月10日下午,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在大會上宣布了《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濟南倡議》。…
- 劉家義向全省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賀
- 在第37個教師節來臨之際,9月9日上午,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來到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走訪調研,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學校全體教師、向全省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 劉家義來到學校生物基材料與綠色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察看科技創新成果和實驗設備,了解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情況。…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