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乳娘》重温党史故事:党群一心,大爱无疆

2021年07月04日10:14  
 

“只能选一个!”乳娘的扮演者孙茜的声音回荡在舞台上。

这是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的现场。短剧《红色乳娘》演绎了抗日战争时期,胶东育儿所的乳娘为了保护抚养八路军的后代,而忍痛舍弃自己亲生孩子的故事。

《红色乳娘》改编自真实的历史故事,是齐鲁大地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在胶东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八路军战士们不得不抛下亲生骨肉奔赴前线。

1941年冬,为解决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抚养问题,中共胶东区委在荣成县成立胶东医院育儿所;1942年9月,落于乳山县田家村。1948年春,迁至离城区较近的腾甲庄村。1952年7月,整体移交给乳山县人民政府。在这十余年的艰苦岁月里,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哺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日寇频繁扫荡和多次迁徙中,乳儿们无一伤亡。

人在孩子在

“我们不过是给孩子一口奶吃”

现居北京的乳儿徐永斌这样回忆起乳娘:“乳娘对我们这些乳儿,真是‘人在孩子在’。她们说,孩子放在这里就放心吧,孩子爹妈是为了打‘鬼子’,他们在战场上流的是血,我们不过是给孩子一口奶吃。”

但烽火年代里,抚养孩子又怎会只是“一口奶”的事。八路军托付的孩子们“无一伤亡”的数据背后,有乳娘含泪的离舍。

为了哺育乳儿司晓星(乳名福星),东凤凰崖村的乳娘姜明真毅然给自己刚满8个月的孩子断了奶。鬼子来“扫荡”,她与婆婆带着福星和自己的孩子藏在山洞里,可是两个孩子在一起,只要抱起一个,另一个就哭闹。为避免由于哭闹暴露,姜明真狠下心,跑着把儿子送到另一个无人的山洞。刚返身回来,敌机就开始轰炸。她紧紧地搂着福星,依稀听到自己孩子的哭声。她噙着泪水劝阻婆婆:“娘,千万别出去,要是被鬼子发现了,八路军孩子就保不住了。”

鬼子走后,婆婆发疯似地扒开炸塌的洞口,看见孙子在山洞里爬来爬去,手脚被石头磨得鲜血直流,连骨头都露出来了,嘴上沾满了泥土和鲜血,哭得肚子胀鼓鼓的,不停地咳嗽。回家不几天,那个孩子就夭折了。

那几年,姜明真先后收养过4个八路军子女,而她自己6个亲生骨肉却因为战乱、饥荒和疏于照顾先后夭折了4个。

乳娘肖国英也在前线战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之间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在一次躲逃“扫荡”的路上中,她一手抱着乳儿远落,一手拽着女儿,拼命地朝丈夫事先挖好的山洞跑去。半路上女儿累得实在跑不动了,一个劲地哭。情急之下,肖国英一狠心把女儿藏在草窠子里,自己则抱着小远落跑上山。鬼子一走,肖国英急忙找到藏女儿的地方,扒开杂草,看到瑟瑟发抖的女儿,嘴里还嚼着野菜。让肖国英无比愧疚的是,正是在那个晚上一夜的嚎哭,大女儿落下了终生哮喘的病根。

女儿后来回忆起当年母亲的选择,也表示了理解:“如果把八路军孩子撂下,俺娘良心上过不去。”

育儿所的乳娘,有很多其实并不识字,她们那时候可能并不懂什么是主义、什么是信仰。她们将战士的孩子放在自己的孩子前面,早就超出了血浓于水的本能。乳娘们作出这样的选择,只是一种质朴的心意驱动:“俺不识字,但能分得清好和坏、善和恶,谁对人民好,俺们就拥护谁”。

“千万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娘啊,我们真想你”

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现场还请到了当年育儿所的10位乳儿,由她们来讲述乳娘的真实故事。

已经银发苍苍的老人在台上深情讲述,向乳娘们遥遥喊出“娘啊,我们真想你”,画面令人动容。镜头扫到台下观众席,不少年轻的面孔已经双眼微红,默默擦着眼泪。乳娘们那份纯粹的大爱,跨越时空仍不褪色,仍在感动着今日的年轻人。

记者从后台采访其中一位乳儿宋玉芳老人的镜头中可以看到,满头银发的老人在回忆起当年乳娘无私的抚养经历,仍潸然泪下。

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一路的鲜花与荆棘,她更能体会当年在敌占区抚养孩子们的乳娘有多么不容易:

“乳娘她们抚养我们的时候是在战争年代,是在敌占区,抱着我们,还领着自己的孩子,她们怎么能在我们祖国、民族最危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只有血溶于水,让我们的世世代代记住,我们的祖国走到今天,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多么多么的不容易……”

宋玉芳老人讲到动情处与年轻的记者泪眼相对,不住地嘱咐眼前的孩子,和镜头后的孩子们,勿忘历史,今日之幸福来之不易:“孩子们,千万不要忘记这段历史,来的不容易啊……以后我们这代人慢慢就走了,国家的重担就交在你们身上了……”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正是感受到共产党人这样的心意,当年的人民群众才愿意奉献自己去支前、去为前线的战士们照看好后方。红色乳娘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军民一家、党群一心的历史见证。

如今烽火已渐远去,但乳娘精神永远动人。它所代表的民族觉醒、大爱无疆,也将在一代代人中间流传下去。

来源:齐鲁网·闪电新闻

(责编:公雪、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