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土保持工作系列报道(二)

小流域治理 治了穷根富了山村

——山东省沂水县水土保持工作纪实

2021年06月28日09:00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作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山东省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加强蓄水保土,积极营造绿水青山,夯实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基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省水利厅与人民网山东频道携手推出“水土保持营造绿水青山”系列报道,让我们共同感受水土保持在建设生态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助推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之力。

人民网临沂6月28日电(宋翠、刘祺)“现在我们的榛子园发展得红红火火,一亩地的收入是从前的四五倍,这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近日,记者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许家湖镇快堡村遇到了村民刘学全,他喜滋滋地讲述山村的幸福生活。

“我们村是坡耕地,之前主要种花生,只能靠天吃饭:小雨不解旱;大雨水土不保,土跟水走,肥随水流,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每亩地最多收入五六百元。”刘学全说,2015年,县里进行小流域治理后,村里的土地平整了,不听话的雨水变得服服帖帖,或进了沟渠,或聚到蓄水池,天旱时浇地用。村里还发展了榛子种植,虽然目前虽处在幼果期,每亩的收入已经达到近3000元。村民们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每人年收入约4500—15000元。

英子山项目进行了坡改梯治理,配套了田间道路,修建排水沟。 沂水县水利局供图

沂水县属沂蒙老区,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全县以低山丘陵为主。特殊的地貌致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的发展和山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该县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工作,以小流域治理为突破口,因地制宜抓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快堡村所在的位置属于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英子山项目区。英子山项目区涉及许家湖镇6个行政村,坡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7%,水土流失严重。

“英子山项目在规划前,我们做了大量的专项调查,规划设计了完整、有效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和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体系。”沂水县水保中心副主任苗德志回忆说,结合实际情况,此次小流域治理进行了坡改梯治理,配套了田间道路,修建排水沟,建设了12座蓄水池、2座塘坝、1座拦水坝、43道谷坊。

实施小流域治理后,英子山项目区的石坎梯田。 沂水县水利局供图

英子山项目区实施后,区内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田地平整,石坎整齐牢固,沟道错落有序,集水蓄水建筑物齐备,交通便利。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令人欣喜的是,项目区内农户非常配合,他们打破土地原有地界,全部进行土地流转,进行统一规划整修,为集中种植打下了基础。”苗德志介绍说,治理结束后,当地大力发展特色榛子产业,村民们以土地入股,与村委联合成立了沂水县民富榛果专业合作社,年直接增加经济效益600万元。2019年12月,快堡村被列入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小流域治理,不但治了水和土,还治了俺们山区的穷根。”刘学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他满怀信心地说,等榛子树到了盛果期,村民们的亩均收入将达到五六千元!

而今,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设施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沂水遍地开花。 沂水县水利局供图

记者了解到, 2012年以来,沂水县先后实施了十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四期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两期省财政专项资金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2.1亿元(其中利用上级补助资金1.41亿元),综合治理小流域35条,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8.13平方公里,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40%。

“水土保持项目点多面广,具有灵活性,我们因地制宜、因需制宜,进行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沂水县水利局局长曹传海表示,通过河道治理、四荒开发、坡改梯等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变荒坡、荒滩为可耕地,变低产田为高产田,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实现了“山顶松柏戴帽,山腰果树缠绕,山脚梯田连片,山沟库塘成串”,为乡村产业振兴写下了沂水答卷。

沂水县小流域治理,不但治了山区的穷根,还富了山村,当地的有机蜜桃论个卖,一个卖到38元。 沂水县水利局供图

沂水小流域治理,不但治了山区的穷根,还富了山村,以水保项目建成区为依托,当地以“绿”生“金”,积极引导农民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和空间。而今,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设施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沂水遍地开花。夏蔚镇的大樱桃、院东头镇的生姜、泉庄镇的“百桃”有机蜜桃等品牌远近闻名,成为“绿色沂蒙山”的标志性农副产品。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