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论剑:北上广宁连线畅谈大数据社会治理

2020年11月16日11:05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原标题:金陵论剑:北上广宁连线畅谈大数据社会治理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媒体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四届互联网大数据与社会治理南京峰会特设“金陵对话”环节,邀请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张志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周葆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南京市委网信办副主任潘涛以“媒体融合新阶段 网络传播新趋势”为议题分享观点。金陵对话由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线总编辑单学刚主持,通过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分会场及南京主会场进行“云端”交流。与会嘉宾结合自己的研究与工作,围绕疫情期间传播领域热点现象、媒体融合、新技术应用、互联网与社会治理等话题展开了多轮精彩的思想碰撞。

传播格局正经历深刻的改变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加速了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落地应用,网络传播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改变。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周葆华在谈到今年以来印象深刻的互联网技术产品时表示,健康码的出现给疫情常态化环境下的我们带来了非常直接的生命和生活体验。他表示,健康码是当下中国互联网、移动通信和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数字社会的重要标识。同时,健康码技术也正在成为当今时代连接和区隔的一种隐喻,连接体现在有码走遍天下,无码寸步难行;区隔体现在数字弱势群体不便使用中所暴露出的有关社会公正、平等、隐私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张志安认为,2020年可以概括为平台化。他进一步解释称,平台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互联网平台的基础设施化,包括健康码、联合辟谣平台、小程序行踪轨迹等都是通过平台的助力,深入嵌入到互联网的社会数字治理中。同时,平台化的另一个特点在于,除了微信、淘宝等这样的超级互联网平台,一些独具特色的平台也正在进行平台化的努力,例如B站正在从一个青年二次元的亚文化社区逐渐主流平台化。

在谈到2020年以来互联网舆论场的变化时,南京市委网信办副主任潘涛指出,上半年传播领域的重点变化体现在:一方面,疫情期间网络媒体、政务新媒体的内容收获到很多网民的点赞和转发;另一方面,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有关城市形象、发展、重大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内容信息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当下媒体融合过程中也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自有人才和行业网红打造是否能形成闭环系统;二是原有的传播形态能否真正做到价值输出和情感流动。他认为,疫情之后网络出现了一种变化,即网民对于个体的关注开始更多转向对群体的关注——这对主流媒体来说,如何“听得懂交响乐、做得好流行乐”有很大的启发。

媒体深度融合需要科技变量与内容增量的合而为一

自从2014年上升到国家战略以来,媒体融合经过六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此次《意见》出台,更是从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高度。

周葆华提出,媒体融合需要把握三组关键词。其一是技术引领,《意见》中特别强调要推动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过去传播学研究将技术视作一种工具,而在今天无论是从行业角度还是从学科领域,技术开始被视作重塑新闻行业和媒体融合改革的一种基础性设施或者基础性座架。其二是市场机制,中国的主流媒体转型应该在市场中通过用户思维、社会思维发挥市场机制的能动性,让媒体真正在市场中起飞、赢得受众。其三是返璞归真。主流媒体应当切中时代脉搏,成为社会现实最核心、最权威、最受信任的定义者。主流媒体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所有的技术、数据、市场机制都应当回到怎么样回应社会现实,去跟老百姓的心声互扣,为老百姓提供真切的服务。

张志安认为,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主流媒体进一步深度融合离不开四个方面。第一升级功能。主流媒体不仅是内容的报道者,也是地方治理重大议题的设置者,同时也是区域发展的领导和参与者,从角色升级的角度出发,要更进一步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开展媒体工作。第二是注重内容视觉。主流媒体守住内容创新非常重要,无论是向着产品化、内容化、市场化等方向发展,拥有更强的产品体验、更强的视觉表达、更强的情感连接点,是让主流媒体内容创新更具有吸引力与影响力的关键。第三是传播对接。不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平台中如何转化和落地以使其精准分发到用户,需要解决优质内容出发点与到达点之间的问题。第四是机制创新。这需要主流媒体在组织再造、媒体内部整合、运作机制管理、激励机制建设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从团队所做的研究出发,认为未来媒体是未来三到五年将会广泛流行的媒体形式和平台,其中有两个研究方向为他们所关注:一是虚拟人,二是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他还表示,媒体融合就是使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做一些结合,在保证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能力之下,运营好融媒体是核心关键。

重塑治理逻辑与应对行动

以顺应智能时代风潮

在抗击疫情中,各地政府普遍意识到用数字科技赋能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推动政府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2020以来,5G话题在舆论场中持续升温,张志安认为我国已经成为5G最重要的全球试验场,这意味着5G将会影响我们的传播业态与意识形态。他进一步指出,首先,5G的使用会使场景传播将会变得更加主流,这启示主流媒体在未来传播中应该思考如何巩固和提升传播效果,找到新的传播机会。其次,5G技术使得数据成为未来竞争最核心的优势,主流媒体需要思考5G技术与应用存在优势的一方将会如何改造传播的权力结构,以及如何借助科技公司的优势嵌入其中,以获得更大的传播优势。第三,未来的传播多是基于VR或者AR等形式,从主流媒体内容生产角度来说在更多的场景中探索内容如何创新和浸入,也值得思考。最后,他指出,随着5G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年轻人的数字文化和消费文化,特别是娱乐文化会越来越主流,主流媒体如何更进一步吸引年轻人,也是未来发展所需面临的重要挑战。

沈阳从政府治理的角度指出了未来政府治理行动应着重的四点关键,他指出,在当今网络众声喧哗的状态下,如何发现风险的弱信号是未来整个社会发展当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指数级增长的公共危机,面对应对此种指数级危机我们也需要指数级应对措施。它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党和政府、社会强有力的防控,有效消除指数级增长的社会恐慌并及时预警防控;二是对疫情数据指数级的洞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直观呈现隐患问题高发区域与关键点;三是通过对信息进行指数级的高速传播,促进信息扩散与舆情引导;四是百姓在一定限度内进行权利让渡,降低指数级防控的社会总成本。未来,通过大数据发现事物演化规律、老百姓心理变化规律,对于从舆论场中找寻风险信号的原始变量、关键变量,对未来风险推演、舆论推演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周葆华进一步指出,在智能时代,社会的治理逻辑应当从传统的以大众媒体为中心的传播逻辑变成一种以生态体系为中心的连接性治理逻辑转变。他举例称,疫情期间,人们将社交媒体用作疫情当中的社会救助工具,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内心的焦虑,使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产生共情,以及得到救助。这表明,当前社会治理逻辑是两种逻辑——即以党和政府为中心、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的中心化治理模式与以平台性媒体、社交性媒体、智能性媒体为代表的连接性治理模式交替相伴相生。同时,他认为,这种连接性机制要落实离不开四方面的连接:一是不同治理逻辑之间的连接;二是需要实现不同群体的连接,破界出圈;三是治理主体的连接,把主流媒体、机构媒体、自媒体、智能媒体等连接起来形成一种生态体系;四是价值的连接,以善的价值照亮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以科技的发展来落实和支持善的实践。(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研究员 曲晓程)

(责编:聂俊穹、刘颖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