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徐锦庚:打造乡村振兴共治格局 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

2020年10月29日08:17  来源:大众日报
 
原标题:打造乡村振兴共治格局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山东奋力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编制好山东“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大众日报开设“为‘十四五’规划献计策”高端访谈栏目,邀请各界权威专家谈对编制“十四五”规划、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打造乡村振兴共治格局 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

——访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徐锦庚

“‘十四五’期间,要紧扣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打造乡村振兴共治格局,提高农民文明素养,让农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10月23日,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徐锦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建议。

作为中央驻鲁媒体成员,徐锦庚在山东工作生活已有12年,是山东改革发展的见证者。他认为,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山东贫困人口比例虽然不高,但作为人口大省,绝对人数还是不少。“十三五”期间,山东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持续发力精准扶贫,到2018年底,已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9年以来,山东坚持脱贫不脱政策,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着力健全扶贫长效机制,完善提升即时帮扶机制,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了一场漂亮的精准脱贫攻坚战。

明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徐锦庚表示,如何提升农民文明素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既是“后脱贫时代”面临的紧迫问题,也是现代农村的主要矛盾。

徐锦庚认为,目前农村的文明素养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问题,不只山东存在,全国各地农村都普遍存在。”徐锦庚表示,这些问题其实是深层次的乡村治理问题。

现代乡村正经历多年未有之变局,亟待新的治理方式。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基层、聚力建强基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徐锦庚认为,乡村治理的关键,在于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体,必须紧扣“三治”提升能力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

以自治增活力,共治共享建家园。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注重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作用。

以法治强保障,定分止争促和谐。要落实好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以德治扬正气,春风化雨淳民风。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农村婚俗、殡葬等改革,破除封建迷信,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雁飞千里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人。“三治”能否融合,农村“两委”班子是关键。而班子坚强与否,关键在“班长”。徐锦庚建议,山东要在打造农村过硬支部、选优配强带头人上、推动力量下沉上持续用力,筑牢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要建立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加大从退役军人、机关干部、回乡创业人员中选配村党组织书记力度,不断优化带头人队伍结构;探索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专业化管理,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让他们有干头、有劲头、有奔头。

徐锦庚注意到,山东农村已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领头雁”。他认为,一名优秀的“领头雁”,必须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敢于斗争、善于团结。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才能为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夯实基层基础。(赵洪杰 赵丰 徐佳 张楠)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