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历史 右手未来

山东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谈媛

2020年10月28日10:57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齐疆多海鲁多山,风土中和是此间。齐鲁中和之地,不仅有山有水,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10月23日,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国际时尚创意中心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群、山东省副省长凌文、济南市市长孙述涛出席开幕活动,并共同击鼓为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启幕。

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式(摄影 谈媛)

作为拥有 2600多年的历史名城,济南不仅举办了2010年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并且从第四届起永久落户于此。每年有500多名全国各类非遗项目传承人来济南交流,济南已成为全国非遗交流次数最多、省份最全的城市。通过举办大型全国性非遗活动,奠定了济南在全国的文化地位,成为了知名非遗城市。

非遗源自生活,又反映生活。济南立足当地齐鲁文化资源,举办了全国非遗曲艺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活动,推动文化事业与产业不断发展,用展示、展演、体验等方式,让非遗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让非遗文化得到了传承。

展会现场的手艺人(摄影 谈媛)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济南市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11项,省级74项,市级45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8人,省级41人,市级223人。被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2项,省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目录7项。

展会现场的手艺人(摄影 谈媛)

丰富资源 活态传承

自2006年起,济南公布了7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认定了5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实施以来,各县区级加强非遗名录的建立,强化县区属地管理职能,使济南非遗体系规范、有序发展。

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国家研习培训,提升了传承人技艺水平和从业素养。每年举办非遗公益培训传习活动,免费培训学员达五百余人,促进了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

自2014年起济南财政设立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元,其中,给予市级传承人每人每年4000元经费补助。2018年将项目扶持资金提升至800万元,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经费提升至8000元。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保障了非遗工作的开展,非遗项目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8大工程 保护非遗

自2018年以来,济南持续实施非遗活态传承8大工程,实施更有针对性地分类保护。目前,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已扶持3批15个项目,知名非遗传承人公开招聘学员工程扶持17名传承人,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命名8个非遗教育示范基地、扶持50所学校与传承人一对一结对子教学,传统舞蹈活力再现工程扶持19个项目,非遗传承示范社区建设工程扶持15个社区,民间文学非遗项目推广工程对4个项目制作动画片,非遗保护重大措施、重点项目资助工程扶持14个项目,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每年扶持10个乡镇、20个村。

在此基础上,济南还建立了传承人和保护单位考核评估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加强对各领域非遗工作的统筹和政府主导力度,实现社会各行业共抓共管、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同时,科学制定各行业非遗传承规划,提高传承保护措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多频共振 发展非遗

在非遗产业的发展上,济南加大公共非遗展示设施建设,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展示网络,将各地非遗及传统文化特色充分宣传展示。同时,加大非遗街区、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的扶持力度,在景区、商业街区、历史文化街区设立非遗集中展示门店,出台优惠政策,为非遗项目参与市场、促进传承营造良好环境,同时也增加区域文化特色。推动非遗传播与现代科技结合,发展非遗主题的短视频、直播等,推动非遗产品网上销售。

在提升非遗设计水平,在保护传统技艺、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加强产品设计、技艺提升,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此外,加强传统工艺振兴,支持非遗品牌企业做大做强,让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更鲜明,社会认同感更高。以推动曲艺繁荣发展,贯彻落实《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扶持曲艺市场健康发展,重塑“曲山艺海”品牌。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