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钢刀”是怎样炼成的
“钢刀连”战旗,成为武警云南总队某支队机动一中队官兵心中永不熄灭的一团火。胡程 摄
“钢刀连”官兵训练场上热火朝天。王文涛 摄
雨林深处,“钢刀连”官兵砥砺实战本领。王文涛 摄
乡间红土路上,巡逻车颠簸前行。新排长许杰龙坐在车里,紧攥扶手。
看到散落的红土被垒成平台,低矮的帐篷有序排列,许杰龙知道,目的地到了。
来到武警云南总队某支队机动一中队之前,许杰龙早闻其名——这是一个多年荣获“标兵单位”的连队,是武警尖兵的孵化基地。
这支诞生于抗日烽火的英雄连队,有着“钢刀连”的美誉。它就像一把穿越历史烟尘的锋利“钢刀”,至今仍熠熠生辉。
这把“钢刀”的锋芒,令许杰龙心驰神往。
他无数次在心中勾勒过“钢刀连”的样子。然而,当自己来到这里、真正成为其中一员,他发现,一切和想象中的一样,一切又和期待的大不相同。
随后的日子,“钢刀连”用自己的方式锻造着许杰龙。这名年轻军人,也在这个反复磨砺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成长,探寻到了心中那个渴求已久的答案——这把“钢刀”是怎样炼成的。
熔炉
每一把钢刀,都要在熔炉中反复锻打
刚下连,许杰龙发现,战友们体能训练服颜色不太一样,有的深一些,有的浅一些。他把这个疑问埋在了心里。
第一个月,换上列兵军衔的许杰龙几乎“是在奔跑中度过的”。
第一次出早操,许杰龙跑了5公里武装越野最后一名。
早操结束,许杰龙看到班长好像叹了口气,教导员张东明那张黑脸似乎更黑了。
“练吧。”张东明对许杰龙说,“‘钢刀连’没有跑在兵后面的干部。”
“那种永远追不上倒数第二名的感觉,特别折磨人。”许杰龙暗下决心:“只要我还能站起来,就必须狠狠练!”
从此,两根细背包绳成了许杰龙亲密的伙伴。许杰龙把它们拴在腰上,绳子的两端分别由一名战友牵着。
附近村民都注意到了这奇特的场景:每天清晨,穿越村庄的“迷彩风暴”末端,多了一个踉踉跄跄的小胖子。他被2个人牵着,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汗如雨下。
奔跑,不停地奔跑。
烈日炙烤着许杰龙的身躯。他感觉自己置身于熔炉之中,“在炽热的温度下,不断达到极限,又突破极限”。
奔跑在红土地上,许杰龙忍不住想起荣誉室墙上“钢刀连”的老地图——那是这个连队官兵曾经奔跑过的足迹。
自黄土地上起步,前辈们用一双双踩着草鞋的铁脚板,征战过祖国的大江南北。
许杰龙曾在心里细细品味过连队的战斗历程——
这把“钢刀”参加过百团大战,它以坚不可摧的气势,直插敌人心腹。
这把“钢刀”曾在淮海战役中浴血搏杀,和千千万万战友们一起赢得了胜利。
这把“钢刀”经历过东南沿海狂风暴雨的洗礼,也在高原风雪过后愈加坚韧。
每当快坚持不住时,许杰龙总会用前辈的经历鼓励自己:当年那么艰难,他们都坚持了下来,如今这点苦算什么!
有天晚上,大队长赵涛看见许杰龙跑得脸色煞白,有些不忍心,劝他别跑了。许杰龙说不出话来,只是比画了个手势。带他跑的战友高声回应:“排长说,还有两圈,他还可以!”
两圈跑完,许杰龙吐了。这几乎是他每天训练完的常态。
一直被别人带着跑,刚开始许杰龙还有点不好意思。老班长们告诉他,他们当初也是这样被别人带起来的。
老兵带新兵,新兵成了老兵,继续带新兵。这是“钢刀连”的接力。
下连第25天,许杰龙参与了一场民主投票。
在平时吃饭的那顶帐篷里,许杰龙接受了全中队官兵的考量。所有战友投了赞同票,同意他从列兵升任班长。
那一刻,许杰龙感觉自己终于成了“钢刀连”的一员。
无论是中队长、指导员,还是文书或卫生员,每一名刚到“钢刀连”的官兵,必定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这个过程痛苦、焦灼,就像把一块未经锻打的钢材,投入熔炉之中。只要钢材足够坚韧,千锤百炼后,必能打造出一把锋利之刃。
刚到“钢刀连”时,士兵钟盛国为了赶上“大部队”,颇费了一番功夫。他沙背心、沙绑腿从不离身,专门找身材高大的战友练习擒拿格斗,经常摔得鼻青脸肿;挂水壶、吊砖头,他的肘部一次又一次磨破,双腿经常蹲得失去知觉,只为提高射击技能……
后来,钟盛国成了训练尖子,多次代表单位参加比武。
在“钢刀连”,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不孤独。
来到“钢刀连”一年多,一班班长杨虎林养成了一个习惯:熄灯号后加练。
第一次和新战友们睡在一个帐篷里,熄灯号响,杨虎林正准备休息,却发现战友们都开始忙乎了,腹部力量弱的练腹部,上肢力量弱的练上肢。
听着战友们锻炼时沉重的呼吸声,杨虎林久久难以入眠。
第二天晚上,杨虎林也加入到熄灯后的练兵中。“就像被吸入尾流,个人会不自觉地跟着走。”杨虎林说。
尽管现在训练成绩已处在前列,杨虎林还是不满足。他感觉,自己这把“钢刀”,还需要继续锻造。
钢刀在熔炉中锻打,是一个持续且未知的过程。置身熔炉中,他们只有一个选择:不断给自己注入能量。
有一天,许杰龙突然发现,他的体能训练服颜色也变浅了,那是阳光与汗水烙下的独特印记。
这把“新刀”正逐渐显露锋芒。
淬火
这是最艰难的时刻,我们只能以最顽强的精神挺过
山间小道上,一群迷彩身影飞快掠过。跑在最前头的,是七班副班长赵安元。
不到一公里,赵安元听到身后传来沉闷的脚步声。一下一下,速度不快,却保持着合适的频率。他回头一看,是刚刚休假回来的中队长王学海。
“中队长休息了30多天,我还跑不赢他?”赵安元不服气。
他开始发力。可无论怎么提速,后面的脚步声总是如影随形。
这脚步声,仿佛考核时班长手里的“夺命追魂表”。秒针“嘀嗒嘀嗒”,敲打在赵安元的心坎里,不断催促着他快一点、再快一点。
赵安元脚下的频率开始乱了。他眼睁睁地看着王学海从自己身边越过,直到终点都没能再赶上。
“从那时起,我彻底服了。”赵安元说。
在“钢刀连”官兵眼里,中队长王学海堪称标杆。无论哪个课目,他都可以轻轻松松达到“优秀”。
“我是中队长,我必须做到最好。”王学海从来不敢松懈。
王学海的2018年,过得极为难熬。用他的话说,“就好像一把烧得通红的钢刀,猛然被放进冷水里”。
当时的艰难,只有经历过这场改革大考的战友才会懂得。
2017年年底,“钢刀连”接到命令,调整组建机动一中队。
不久后,王学海接任指导员。
那是王学海从未经历的窘迫时刻:朝夕相处的战友们,不少都分到了新的连队。创造400米障碍纪录的训练尖兵钟盛国分走了,人人敬佩的老班长魏承建分走了……原本人才济济的“钢刀连”,当时只剩下2名骨干。
56年前,中队也曾经历过一次无比艰难的挑战。
1964年,中队组织武装泅渡金沙江。条件恶劣、经验缺乏,面对湍急奔涌的河水,中队官兵凭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精湛的技术,利用就便器材,胜利泅渡金沙江,无一人掉队。
最艰难的时刻,也是高光时刻。当年那一幕幕,以老照片的形式,永远留在了荣誉室里。
如今,横在王学海面前的,岂不又是一条“金沙江”?
“我们必须从头再来。”王学海带着大家从识图用图学起。他翻出教材,先把干部们教会了,再去教士兵。那段日子,大家每天学到凌晨两三点。
赵安元加入中队时,“钢刀连”已经步入正轨。他经历过最艰难的时刻,莫过于选晋士官。
赵安元从来不怕训练苦,可他还是忍不住对那次考核有些发怵。
通过统一选拔后,大队以最严苛的标准组织了第二次考核。想过关,少不了要脱一层皮。
赵安元是中队年龄最小的副班长,偶尔也会沾沾自喜。别人问起他想不想当班长,他说“现在还差得远呢”。
老班长李世军,是赵安元的“对标”对象,也是他最敬佩的人。李世军,是改革中撑起“钢刀连”的支柱之一。带兵细致、训练拔尖,赵安元从来没有想过,一个班长能这么厉害!
中队长王学海觉得,队里的年轻人必须要经过一次次艰难的考验,才能真正成为一把“钢刀”。
2018年年底,中队被评为武警云南总队“基层建设标兵中队”。王学海说,这一年他们的关键词是“必胜信念”:“只要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去拼搏,我们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到了2019年,中队重新恢复到“全盛状态”。这一年的关键词被大家定为“韧劲十足”:“在任何困难面前,我们不会退缩,永远向前。”
也是这一年,中队取得了转隶以来的最高荣誉——他们被武警部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站在颁奖台前,抱着荣誉牌匾,王学海平时一直紧蹙的眉头,难得松弛开来。这大概算得上是“钢刀连”的又一巅峰时刻。为此,他兴奋了很久。
“钢刀连”下一步该往何处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王学海有些迷茫。
已经获得的荣誉,就像是金沙江岸边的暗流。看上去胜利就在眼前,只要一个不慎,就会被暗流卷下去。如果中队沉迷于已经获得的荣誉,结局很可能是 “竹篮打水一场空”。
2020年还没结束,王学海已经总结出了今年的关键词:“越战越勇”。他坚信,无论未来还有多少困难,“钢刀连”总能跨过一道又一道坎。
磨砺
不断打磨,永远保持“开刃”状态
每一把“钢刀”,都需要不断淬火锻造,才能永不卷刃。
盛夏,一场雨后,太阳炙烤着红土地,湿热的空气蒸腾而起,闷得人喘不过气。
杨虎林藏在及腰深的水潭里,全身绑满芦苇,在芦苇丛中完美“隐身”。这里是他反复侦察过的“风水宝地”。
突然,一阵战靴摩擦草地的声音传入耳中。不远处,一队“敌人”快要搜寻到水潭。杨虎林淡定地隐蔽在那儿,一动不动,眼睁睁看着“战靴”在附近扫过一遍又一遍,最近时离自己只有几米。
20分钟后,一声哨响结束了这场“捕歼战斗”。
演练从早上8点开始,持续了将近12个小时。参与演练的是“钢刀连”3个排的尖刀班,班长们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兵。唯一不同的是,一班班长杨虎林在中队算是一个“新人”。去年,他刚刚从原单位调过来。
“捕歼战斗”中,三个班互为敌手,上演了一场丛林中的“你追我逃”。
演练结果令中队长王学海大吃一惊——杨虎林带领的一班大获全胜。他们当红方,没多久就把藏在丛林中的蓝方全部抓获;他们当蓝方,一直藏到演练结束都没被发现。
在3个班长中,杨虎林平日里并不是最出色的那个。除去16年的军龄和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他几乎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
然而,这次“捕歼战斗”演练,杨虎林靠着长期在边境一线执行任务积累下的捕歼经验,完胜对手。
分到中队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杨虎林和战友们坐在屏幕前,一同收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直播。
当战旗方队出现,战友们都瞪大了眼睛。“看!我们大队的战旗出来了!”身边的战友兴奋地喊。
直播镜头中,“扣林山战斗英雄营”战旗只露出一个角,便一闪而过。即便如此,帐篷里也一下子沸腾了。战友们的自豪和骄傲,杨虎林至今记在心里。
战旗背后的故事,给了杨虎林很多思考。在西南边陲执行任务时,他积累了丰富的山岳丛林地作战经验。能不能把经验迁移过来?于是,在“捕歼战斗”演练中,一班脱颖而出。
换了新环境,杨虎林总感觉任务似乎不如以前饱满。中队有些老兵也有这样的看法——
2012年执行边境缉毒任务,2014年赴香格里拉救火救灾,2016年参与海关执勤……中队老兵,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
2019年至今,中队一直在外驻训。官兵们生活中,似乎只剩下日复一日的训练。机动中队似乎“不动”了。
王学海把这段日子,看作是 “磨砺”的过程。大项任务不多,正好可以借此机会,通过艰苦训练,把刀锋打磨得更加锋利。
“烈日当空照,汗水如溪流;大风呼啸过,月夜彻难眠。”野营村恶劣的环境,丝毫没有影响官兵们的训练热情。
即使一些老兵嘴里嚷嚷着“想出任务”,还是会以最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训练。
两个废弃的油漆桶在营地扔了很久,士兵们拿过来,灌满水泥,插根钢管。水泥干后一脱模,就变成了自制杠铃。
士兵们在自己水壶里加上糖和盐,做成补充体力的自制饮品。喝着喝着,他们竟喜欢上了这奇特的味道。
去年1月,武警云南总队组织部队冬季野营拉练。按计划,中队赶到西山乡中心小学宿营。
傍晚时分,恰好是放学时刻。当中队官兵到达学校门口时,迎接他们的,是一张张比花儿还要灿烂的小脸。
孩子们欢呼着,鼓着掌。人群中,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叔叔,你们辛苦啦!”夕阳下,一张张纯真的面庞,仿佛把一缕温暖的光送进了官兵内心深处。那一瞬间,他们长途跋涉的疲惫一扫而空。
“我从来没见过那么灿烂的笑脸。”许杰龙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答案。
炼成一把“钢刀”,除了要经历锻造、淬火、打磨等必不可少的工序,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随时准备亮剑的心。
八一建军节,营区准备了盛大的联欢晚会。野营村的官兵,坐在露天广场上收看直播。谁知屁股还没坐热,部队就接到一条命令:出现特殊情况,随时待命。
瞬间,广场上只剩下一块孤零零的电子显示屏。“钢刀连”的官兵奔回帐篷,背起早已打好的行囊,蓄势待发。
山东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7月8日晚上,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详细】
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不负韶华,为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详细】
韩正: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新华社济南7月7日电 (记者齐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6日在济南主持召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