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区宋家镇:脱贫攻坚路上的“父子档”

2020年09月15日16:58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在贫困户中,因残致贫的不在少数,陵城区宋家镇前刘村的刘永峰就是其中一个。而今,他不仅没有被现实困境压垮,还通过养牛脱了贫。

儿子刘奇壮收到了齐鲁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父子二人在脱贫路上奋力前行。

人穷志不短

刘永峰,肢体四级残疾,干不了重活,无法外出务工;妻子精神二级残疾,看病吃药要花不少钱,需要刘永峰照顾;家里还有正在读初中的儿子,正是用钱的时候……

2015年底,刘永峰家庭被认定为贫困户。

无法外出务工,想脱贫,又没有其它技术。但他会养驴,养驴便成了他的选择,可驴生长慢、繁殖慢,喂养成本太高,家里养的3头毛驴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太多钱。

因为刘永峰养牲畜有经验,人也踏实,干活从不偷奸耍滑,经帮扶干部介绍,他去了隔壁小黄村养牛大户常卫刚家打工--按比例调配饲料、饮牛、清理牛棚、防疫,他一边勤快干活,一边琢磨如何养牛,很快他便掌握了养牛的全套技术。

虽然知道了怎么养牛,但他没想过自己养,一方面是他舍不得养了十多年的驴,那是他的“老伙计”,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技术不到家。

2017年出现了转机。

养牛 能致富

“东家”常卫刚家有1个3个月大的小牛,病恹恹的,眼看就活不成了。刘永峰干活认真,又爱养牛,常卫刚萌生了把这头病牛“送给”刘永峰的念头。

双方约定牛死,算常卫刚的;牛活,牛归刘永峰,但要拿出一些钱作为补偿。

令大家都没想到的是,病牛在刘永峰的精心伺候下,居然挺了过来。

正是这次经历,坚定了刘永峰养牛的信心;而镇政府实施的危房改造、小额扶贫贷款,以及扶贫干部上门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举动,坚定了他养牛脱贫致富的决心。

2018年4月份,刘永峰把家里的3头毛驴卖了,卖了28000元,他用这些钱买了两头牛,一大一小,正式开始了他的养牛脱贫致富路。

脱贫致富路上也不总是一帆风顺。2019年3月份,他养的母牛眼看就要生了,但难产母牛没保住。亏钱他不心疼,干什么都不可能稳赚不赔的道理他懂,他心疼牛,心疼养了一年的牛……

2019年9月份,在镇帮扶干部的积极支持下,他家盖了牛棚。

在镇帮扶干部的积极支持下,刘永峰家盖了牛棚。

“每天喂两顿,一早一晚!青刍、麦秆,以及玉米面、豆粕、麸子、苏打混合的饲料要按比例喂,不能乱喂”,一提起养牛,一向不怎么爱说的刘永峰话也多起来。

上大学 斩断“穷根”

刘永峰在脱贫路上自尊、自爱、自强,不“等靠要”,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这样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儿子刘奇壮。

从初中成为贫困学生开始,刘奇壮心里就憋了一股气,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定要改变命运,一定要斩断“穷根”。

从那之后,父子二人便有了分工——父亲在小黄养牛厂边打工边学技术,努力脱贫致富;儿子在学校刻苦钻研知识,为高考做准备。父子二人各司其职,在脱贫致富路上,相互鼓励。

如今,儿子高考519分考上了齐鲁工业大学,父亲养牛7头,父子二人在脱贫致富路上越走越稳、越来越有信心。

得知刘奇壮考上了大学,镇扶贫办为其申请了5000元的慈善助学金,并上门讲解大学期间的各种教育扶贫政策,鼓励他树立“登高者必自卑,行远者必自迩”的信念,努力学习知识,不负韶华。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图/文 魏新峰)

(责编:宋歌、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