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济南9月8日电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2016年至2019年,济阳区共建设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50个,投入中央、省市区各级资金1.47亿元。其中光伏项目135个,共计投资5157.37万元;投资性扶贫项目39个,共计投资2749.71万元;种养加项目76个,共计投资6803.37万元。这么多的项目,在进入后脱贫攻坚时代,如何管好用好发挥好产业扶贫项目脱贫减贫作用,是一个现实问题。
2017年以来,济阳区为建立产业扶贫项目长效运行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分别从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监督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将产业扶贫项目“四权分置”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所有权,构建“精准化”覆盖体系
一是明确产权归属,构建“7+2” 产业扶贫大格局。截至目前,济阳区累计投资6895万元,建设16个街镇级产业扶贫项目;同时在全区每个贫困村每村至少建设1个光伏发电项目和1个特色产业项目,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2017年底,济阳区已形成7个街镇“一镇一基地,一村两项目”的“7+2”产业扶贫大格局,每个贫困村集体年收入均超过5万元。所有建成产业扶贫项目明确了产权归属,其中16个镇级项目履行相关程序后,经市级批准,暂时确权到相关镇街;234个村级产业扶贫项目确权到村。
二是严格扶贫资产登记,确保资产不流失。所有产业扶贫项目进行登记,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管理。对于确权到村集体的扶贫项目资产,全部登记农村三资管理平台,资产登记名称标注扶贫,附上资产清单,逐类逐项记录资产明细,确保扶贫资产可盘点核查。对于镇级项目,登记纳入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对实体类项目,利用GPS定位技术,建立位置地图,保证了地理和实物匹配。
三是落实扶贫资产管护责任,确保项目长效运行。村级项目以村委会为责任主体,与项目承包者签订管护协议书,建立扶贫资产管护制度,明确项目村委会和项目承包者的看管、报告、维修等管护责任。对全区135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均聘请EPC总承包商山东电建一公司进行运维管理,确保电站长期可靠稳定运行。
二、放活经营权,发挥扶贫资产的运营效益
一方面,项目发包过程公开透明,以竞争方式确定承包方。济阳区234个村级项目中,除135个光伏项目由村集体自营外,其余种养加项目竣工验收后,均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确定项目承包方,依托镇街三资管理中心,公开竞标后,在镇街司法所会同聘请的律师指导下,规范签订承包合同,确保项目承包的公平公正。
另一方面引入保险保障,确保项目资产安全,保障村集体收入。对于光伏项目,购买光伏电站收入保障险,同时为光伏板等投保意外险。对光伏收入达不到五万元的,由保险公司进行理赔,最大限度地保证村集体收入。为村级“种养加”产业扶贫项目购买政策性保险“保底”,降低项目运营风险。2019年受台风“利奇马”等恶劣天气影响,垛石镇部分扶贫大棚受损,保险理赔24710元,最大限度地减少扶贫产业项目的损失。
三、保障收益权,打造“长效化”扶贫模式
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因户精准建立与镇街级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联结纽带,加强技术培训,做好“扶智”+“扶志”结合文章,鼓励劳动增收脱贫。一是优先参与+靠上帮扶。在产业扶贫项目发包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享有优先承包权,上缴承包费困难的予以缓交。涌现了一批以垛石镇柳家村许芳霞,曲堤镇小刘村刘庆安、田家村田继舜等为代表的产业脱贫户,现在每户年收入都在十万元以上。在非贫困户承包产业扶贫项目时,约定优先雇用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劳动脱贫。55岁的贫困户李秀才,妻子患有精神疾病,老实勤快的李秀才被承包种植户聘为蔬菜大棚管理员,4年来他一直是大棚管理员,妻子在大棚里跟着他,既方便照顾妻子,又不耽误劳作,每年有2万余元的工资收入。
二是订单联结+消费扶贫。对于有产品销售需求的贫困户,鼓励社会企业优先与其签订长期农产品购销合同,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促成济南超意兴餐饮有限公司与新市镇签订蔬菜定向供应协议,成立“超意兴蔬菜种植基地”,对口收购新市镇贫困村种植的蔬菜,每天给超意兴餐饮公司供货1.5万余斤。成立“超意兴爱心基金”,每收购一斤蔬菜,超意兴公司捐出2分钱、供应户捐出1分钱,作为爱心基金存入爱心扶贫基金账户,用于贫困户脱贫增收。有效解决了众多贫困村和贫困户蔬菜销售问题。
三是劳务联结+灵活就业。对于有相应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扶贫产业项目优先吸纳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合理确定工资水平,保障贫困户工资收入;鼓励镇村依托扶贫产业项目,结合经营管理需要,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如光伏项目管理员等),建立扶贫专岗。
四是租赁联结+土地流转。对于村集体和贫困户拥有的闲置的土地等资源,镇级产业项目优先流转或租赁,签订土地流转或租赁协议,每年定期将土地流转费用发放给贫困户和农户,村集体、贫困户获得了稳定的租金收入。
五是分红联结+兜底保障。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根据贫因户的家庭状况和贫困程度,进行普惠性和差异化相结合的收益分配,履行相关程序后,将产业扶贫项目收益以项目分红的形式发放贫困户,2019年全区户均增收648元。50岁的杨桂花是新市镇牛王村的贫困户,几年前丈夫孟照财出了车祸,不仅不能干活,还不能长时间离开他人的照顾,自从建设了新市镇扶贫产业园,杨桂花在那打工,每年收入2.5万元,有了固定工资,中午还能回家照顾丈夫,并参与了产业园大棚项目土地流转4.8亩,每年租金6048元,项目分红每年2000元左右,2017年底实现了脱贫。
四、落实监督权,构建“无缝隙”监管体系
济阳区不断加大对扶贫项目的监管力度,增强项目发展后劲,确保项目持续健康运营。一是明确项目监管责任人。出台《关于在全区实行产业扶贫项目责任人制度的实施意见》,产业扶贫项目全部明确专人负责监管,监管责任落实到街镇、管区、村三级责任人。
二是建立资产监管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项目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将扶贫项目资产资源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实施监管,各街镇每月对扶贫项目进行集中检查,区扶贫、财政、农业等部门每年至少开展四次集中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三是跟踪审计督导。选聘专业审计公司,对产业扶贫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项目竣工后,聘请第三方对项目进行全面验收。2017年以来,每年均开展多轮产业项目“回头看”、拉网式”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巩固提升扶贫产业项目。
四是建立完善公示公告制度。出台《济阳区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实施办法》,产业扶贫项目现场全部安置公告公示牌,进一步增强扶贫资金使用及扶贫项目安排、实施、管理透明度。
五是研发微信APP小程序,建设项目监管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和管理平台,可查看全区已建成产业扶贫项目的基本情况、承包到期时间、运维状况、责任人现场检查等情况。三级责任人定期对扶贫产业项目进行现场检查,镇街扶贫办即时上传发现问题,反馈检查结果;同时,选聘专业运维公司,对光伏项目跟进检查、上传反馈。平台管理员对上报问题,进行现场核查,提出整改意见,定期督办,实现产业扶贫项目闭环管理。
下一步,济阳区将精细化完善提升产业扶贫项目“四权分置”工作,做大做强扶贫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持续加强产业项目后续监管力度,积极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吸引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行动,助力贫困村增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奋力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全面胜利。(济南市济阳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山东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7月8日晚上,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详细】
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不负韶华,为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详细】
韩正: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新华社济南7月7日电 (记者齐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6日在济南主持召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