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钢共舞24载的钢铁“绣花匠”——记山钢股份莱钢银山型钢板带厂热轧车间轧钢工王万松

2020年09月08日10:23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生产遇到技术难题,找老王;新产品开发不好干,找老王,要说老王也没啥不一样的,就是个能将带卷在轧机机架间‘穿针引线’细致人”同事们如此评价王万松这位钢铁“绣花匠”。

24年的轧钢生涯,每一秒钢带轧制的过程,每一次精准的人工干预,王万松心头都倍感压力。他常说,客户和我们的产品之间,只有一双手的距离。因为技术过硬,每次开发新产品时,技术部门总要和他“碰碰头”,听取他的轧制建议;走访考察市场也会带着他,客户的意见建议他听得最明白,也和用户最为交心。日积月累,王万松历练成长为轧线新产品开发的“金刚钻”,带动宽带在新工艺装备条件下实现产品创效能力的飞跃。今年以来,宽带线成功开发Q460MD、LG700L、LG600XT等新产品,汽车大梁钢成功打入中国二汽、重汽等驰名厂商,也在梁山挂车市场站稳脚跟。同时,实现了2.5mm薄规格的稳定轧制,1.8mm、2.0mm极限薄规格连续20支稳定生产,大梁钢月产破万吨,“薄”出了效益,“硬”出了竞争力。

每一颗匠心的生成,都需要敏而好学的滋养。王万松虽然身在一线操作岗位,但学习并没有因为工作任务的繁重而搁置。技校毕业不久,他就开始学习研究轧钢专业书籍,把一线生产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知识日渐丰富,也便有了更加深入的视角。当身边的工友关注温度、速度、压下量这些看得见的生产数据时,他却对晶体结构、合金相变、力学性能这些“看不见”的原理进行细致观察,遇到新钢种的集中轧制,有的职工就喜欢“蹭”他的班,看上半个钟头取取经,回去也给自己的班员“充充电”。王万松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在给别人解疑答惑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多年学习和实践的积累,让王万松在“首钢杯”第九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获得金属轧制工第九名的佳绩,他所在的班组先后有五名同志走向了技术和管理岗位,有六名同志由门外汉成长为轧钢生产骨干。

把匠心匠艺传播出去,王万松的诀窍从不私藏,还善于从各班组“挖宝”。“每个班组都有自己的工作特点,只有多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推动整个轧钢班组的不断进步”,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带钢边部刮伤问题制约是成材率的“老大难”问题,为此他常在四班蹲点观察,乙班的粗轧来料板型控制得好,丁班钢温控制严格,通过长期跟班观察,王万松积累了大量数据,提出通过控制钢温,控制粗轧来料板形,调整弯窜辊设定值及对轧机负荷的合理分配,成功解决了带钢楔形大、凸度过小及板形差的问题,使楔形控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实现了年增效益300多万元。面对薪酬制度改革和人员不断压减的新局面,王万松积极实施管理创新,针对产量和质量双提诉求,对标定侧导板、弯曲辊等一系列质量控制要点的劳务定价做出调整,引导大班成员关注质量维护。在他和工友们的努力下,今年以来,产线薄规格轧废率降低了54%,发现液压阀组泄漏等隐患问题9次,产线全年3次打破日产记录,品种钢比例达79.58%,创历史新高。

如今,王万松先后荣获了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山东省冶金行业首席技师、山东省冶金行业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匠、山钢集团首席技能大师、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首届“十大工匠”等荣誉称号。然而当被问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他的回答却让人意外:“我没有什么秘诀,轧钢工作是重复性的工作,我也只是将重复的工作用心做好,几十年来能干好这么一件事,我就感觉挺值。”(郑毅 苗睿 徐严诚)

(责编:邢曼华、刘颖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