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脱困的工会“大合唱”——山东工会落实“六稳”“六保”扎实行动(3)

2020年08月25日11:28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山东能源肥城矿业集团公司梁宝寺煤矿困难职工鲍继坤、赵强最近喜事不断:得益于山东工会实行的困难职工联系人制度,他们先后脱贫,然后又成为了公司的业务骨干。

鲍继坤和赵强的联系人是山东能源肥城矿业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牛宪民。自结对帮扶以来,牛宪民定期给他们送去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并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帮扶需求,帮助他们脱贫走上致富路。

这是山东工会开展“解困脱困决战攻坚”行动中一个生动缩影。目前,面对疫情常态化下的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难题,山东省总工会积极行动,主动作为,顶层设计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工会方案”。

省总工会要求,到2020年底,人均纯收入在当地城市低保标准下建档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解困脱困。同时,建立工会常态化帮扶机制,保障贫困职工的生活水平达到当地城市低保标准以上。

规范完善动态管理,每年各地集中开展一次走访调查,确保对当地困难职工、致困原因、帮扶措施、脱困成效做到“四个清楚”,将新致困和返困的职工及时纳入建档范围,并严格退出标准和程序。建立健全联系人制度,为每个困难职工安排一名联系人,实现工会和困难职工“一对一”精准对接和“面对面、点对点、零距离”的帮扶服务。同时,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搭建社会资源和困难职工需求精准对接平台,并借助“互联网+”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各级工会组织围绕实现基本医疗、就业创业、子女上学、住房安全、基本生活5项保障精准施策,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新路径。充分运用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依托各级“工友创业园”、“工友实训基地”等工会就业创业平台,通过开展创业援助、技能培训促就业、阳光就业等计划措施,帮助困难家庭成员就业创业。聚焦医疗帮扶,积极推动将困难职工纳入基本医疗制度和职工大病保险制度保障范围,开展职工互助医疗、专项救助活动。同时,注重制度保障,强化社会救助,确保兜住困难职工基本生活底线。

在做好“元旦、春节”送温暖的同时,为帮助困难职工在疫情期间渡过难关,省总工会拨付558.6万元中央和省财政专项帮扶资金,按照每户3000元标准,对1862户全国级在档困难职工发放疫情期间生活补贴,保障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同时,针对困难职工的补贴救助作出具体规定:对生活困难职工给予最多12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补贴,对家庭困难且上大学的职工子女给予最多10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补贴,对患大病困难职工给予其医保自付部分70%的补助金;同时,完善多层次的梯度帮扶格局,帮助解决生活、医疗、助学、就业等困难。

济南市总工会开展职工大病互助保障“特殊困难再救助”活动,在职工互助保障普惠服务的基础上,专项列支职工互助保障项目结余资金,对患病职工会员进行再救助、再帮扶。今年,共有46名患病职工符合今年再救助活动条件,分别给付受助职工2410元至116750元不等的专项救助金,共计972100元。菏泽市总工会制定《菏泽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办法》。根据办法规定,困难职工建立档案以家庭为认定单位,一户一档案。对由于患病、子女上学、残疾、单亲及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进行动态管理,并及时进行救助。德州市总工会印发《送温暖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扩大帮扶范围。目前,筹集资金21.25万元,精准识别救助44户全国级在档困难职工共60名子女,救助范围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全覆盖。青岛市总工会争取市委市政府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脱贫攻坚重要内容协同推进;泰安市总工会争取政策支持,困难职工家庭在水气暖等方面享受低保家庭同等优惠;滨州市总工会推动市委、市政府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发动社会各方力量与特困职工家庭一对一结对子,通过帮项目、帮资金、帮就业、帮技能、帮政策等,多措并举,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实现解困脱困。

全省各级工会积极行动起来,上半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亿元,奏出了一曲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和解困脱困的工会“大合唱”。(丁秀胤 葛红普)     

(责编:宋歌、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