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需求下菜单,一家一户想办法,山东精准扶贫瞄准病根开药方

2020年08月23日08:55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原标题:围绕需求下菜单,一家一户想办法,山东精准扶贫瞄准病根开药方

  编者按 脱贫攻坚是民生工程,必须瞄准病根开药方,围绕需求下菜单,一家一户想办法。山东各地通过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带动众多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请看莱西市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让村里的“穷光棍”三年时间脱贫致富;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竹园村利用自身优势,打造黄瓜种、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带动村庄整体脱贫。

  莱西市院上镇仇家庄村村民赵泮东三年脱贫奔小康

  “小康”,你好!

  “除了养猪、种桃、养鸽子,今年俺还种了10亩小麦、10亩玉米、5亩花生。”8月16日上午,在莱西市院上镇仇家庄村东头,赵泮东抱着女儿小康,向记者讲述自己现在的小康生活。

  从昔日的单身汉,到如今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三年来,赵泮东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奔向了小康好日子。

  三年前的赵泮东不像现在这般充满自信。因为父亲有慢性病,需要长年吃药,所以,赵泮东多年来家里一直很穷。正是因为穷,他连个媳妇也娶不上,经常一身衣服脏兮兮的,头发长了也不理,乱蓬蓬的,“当时也不在乎,反正是‘穷光棍’一个。”

  如何让赵泮东尽快脱贫?仇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薛红军给他介绍了一个附近养猪场的工作。每天,赵泮东把一头头大猪从猪圈里抓出来,用小车推到运猪车上。由于他肯吃苦卖力气,干活越来越熟练,工资也从一天100元涨到了200元。

  有了一定收入后,加上扶贫干部持续鼓劲,赵泮东的心热起来了,他有了发展产业的打算。但是一没门路、二没技术,这可咋办?

  了解到赵泮东的心思,驻村“第一书记”陈立军帮他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发展了8亩桃园,还帮他打了井、拉上了电,让他灌溉不犯愁。为解决他“不会干”的问题,镇里推荐赵泮东参加了桃树栽培技术培训班,技术员到地里手把手地教,第二年他就喜获丰收。

  赵泮东最发愁的就是父亲的病,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治病花费大的问题?莱西市扶贫办在落实好一家人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后,为他们投了医疗补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三项扶贫特惠保险,慈善总会还会对剩余部分兜底资助。多种措施齐下,一下子彻底解决了赵泮东的后顾之忧。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赵泮东的精气神也有了明显转变。他变得愿意说话了,对人热情了,做事也勤快、认真了,还经常热心帮助左邻右舍。他的踏实肯干,赢得了村里服装厂一位女职工的好感。很快,两人步入婚姻殿堂,生下一个女儿。赵泮东特意给女儿起名叫“小康”,“致富奔小康的‘小康’”!

  赵泮东对现在的幸福生活非常知足:“感觉生活充满希望,有使不完的劲儿!”

  自己脱贫致富后,赵泮东开始“贫帮贫”,他带动了同村3个贫困户转变思想、自食其力,勤劳致富、共奔小康。“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赵泮东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想把自己脱贫致富的经验,传授给更多像他一样曾经受贫穷困扰的人。

  莱西市扶贫办产业项目组负责人邢文云告诉记者,莱西市把找准“贫根”、对症“下药”、激发内生动力作为帮扶贫困户脱贫的努力方向,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竹园村形成了黄瓜种、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

  种出名堂,黄瓜成了“招牌瓜”

  8月11日一大早,在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竹园村东蔬菜批发市场,操着不同方言的蔬菜批发商熙熙攘攘,带着新鲜露水的黄瓜正被运往全国各地。

  看了如今的繁华场面,谁也想不到,这里几年之前还是一个贫困村。如今的竹园村,不仅有日交易额过百万元的黄瓜批发市场,这里的黄瓜收购价格比其他地方还要高出不少。

  在竹园村委大院,村党支部书记赵晓亮脸上满是喜悦,凭借脱贫等方面的成绩,该村刚刚获得了兰山区组织部颁发的五星级村(社区)党组织牌子。

  赵晓亮告诉记者,位于兰山区汪沟镇北13公里处的竹园村,两年前还是一个省定贫困村。全村520户1530人,2016年时,还有9户14人仍然生活在国家划定的贫困线以下。

  竹园村种黄瓜的历史有20多年了,虽然黄瓜个头大,口感好,但一直不成规模,没打出名堂。

  能不能靠种黄瓜等蔬菜脱贫致富?赵晓亮的想法和区、镇扶贫办不谋而合。兰山区建起了百企扶贫精准联盟,通过“企业+贫困户”“农村合作组织+贫困村”等模式,鼓励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根据贫困村资源禀赋和贫困户实际情况,实现逐人逐户精准脱贫。

  “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企业援建扶贫项目,使村集体和贫困户双双受益,获得了长久的收入来源。同时,一旦发现新的贫困户,也可以及时纳入到扶贫项目中来,这样就形成了扶贫的长效工作机制。”兰山区扶贫办主任樊金亮说。

  2016年8月12日,由兰山区本地企业金锣集团投资建设的1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竣工,无偿移交给竹园村,作为竹园村的集体财产。按照协议,这些大棚30%的收益归集体,70%的收益分给贫困户。此外,兰山区爱心企业还通过援建扶贫车间、蔬菜大棚,把就业岗位送到贫困户家门口。

  此外,当地还引导农户科学种植,成立“田秀才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500多户,服务蔬菜种植面积2200余亩,每年可为社员增收50万元。合作社从寿光等地引进了瓜苗后,竹园村种出来的黄瓜品质越来越高。

  如今,汪沟黄瓜在市场上已经打出了名气。“在市场上,一般的黄瓜每斤1.5元,我们的2元,虽然贵5毛,但是我们的黄瓜卖完了其他外地黄瓜才开张。”在蔬菜批发市场,走南闯北考察过多个批发市场的“田秀才”蔬菜种植协会会长刘如林说,由于汪沟黄瓜有很高的认知度,甚至成为很多商贩装点“门面”的门面瓜、招牌瓜。

  “有了爱心企业援建的大棚,有了合作社,有了品牌,还有了黄瓜交易市场,现在我们村形成了黄瓜种、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2018年我们村就整体脱贫了。”赵晓亮说。(张晓帆 纪伟)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