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醫養結合服務發展壯大(人民時評)

醫養結合服務要精准對接不同需求,結合所服務的老年人特點,提供差異化服務
增加居家醫療服務供給、加強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提升醫養結合信息化水平……前不久,遼寧省提出多項醫養結合具體措施。此前,山東、江蘇、浙江、陝西等多個省份都發布了醫養結合的相關實施意見。各地貫徹落實國家要求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具體舉措,將進一步推動醫養結合服務發展壯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醫養結合基礎設施數量和服務質量明顯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建立簽約合作關系的達7.8萬對,兩証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有6492家,共有175萬張床位。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約4000萬,對失能照護、慢病管理、康復促進等服務需求迫切。當前,醫養結合服務還面臨資源總量不足、居家和社區服務能力不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等短板,需要下大力氣補齊。
擴大服務供給,把重點放在居家和社區。目前,我國養老格局中,絕大部分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一部分老年人選擇社區養老,隻有一小部分人在機構養老。可見,解決醫養結合資源不足的問題,需要把重點放在發展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上。要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醫療服務,更好發揮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作用,讓老年人不出家門也能看上病﹔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以及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在社區改擴建一批社區(鄉鎮)醫養結合服務設施,讓老年人不出社區也能享受到服務。
確保服務質量,注重服務類型的多元化。對於醫養結合來說,養老是基礎,醫療是支撐,二者缺一不可,需要各自發揮業務專長,開展業務合作,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於年齡、健康等因素,老年群體對醫養結合服務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健康的老年人對體檢、健康管理和精神文化需求較多﹔生活半自理的老人體弱多病,對慢病管理、就醫用藥、生活照料等需求較多﹔失能和臥床老人則需要家庭病床、長期護理和上門診療服務。因此,醫養結合服務要精准對接不同需求,結合所服務的老年人特點,提供差異化服務。
擴充人才隊伍,提升從業者專業水平。專業人才直接決定著醫養結合服務質量和供給。目前,缺乏從事老年人醫療護理的專業人才是養老機構、醫院面臨的共同難題。要鼓勵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增設健康和養老相關專業和課程,擴大招生規模,適應行業需求。開展醫養結合領域培訓,發揮有關職業技能等級証書作用,提升從業人員服務水平。醫務人員從事醫養結合服務具有特殊優勢,可以通過人才培養、績效考核適當傾斜等方式,引導更多醫務人員從事醫養結合服務,並支持退休的醫務人員到醫養結合服務機構開展服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推進醫養結合是優化老年健康和養老服務供給的重要舉措,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途徑。狠抓政策落實,做好先進經驗推廣,不斷疏通堵點,補齊短板,提供質優、便捷、多元的醫養結合服務,一定能讓老年人享有幸福的晚年。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26日 第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林武在濟寧接待群眾來訪時強調 扎實做好信訪工作 切實把以人民為中心落到實處
- 4月25日下午,省委書記林武來到濟寧市高新區“和為貴”社會治理服務中心接待來訪群眾。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實做好信訪工作,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問題,切實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
- 林武到省政協和各民主黨派省委會機關調研並召開座談會
- 林武到省政協和各民主黨派省委會機關調研並召開座談會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建言獻策 為強省建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葛慧君參加 4月24日上午,省委書記林武來到省政協和各民主黨派省委會機關走訪調研,並召開座談會聽取工作匯報和意見建議。他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優勢,積極建言獻策,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 山東省委常委會到濟寧臨沂實地接受黨性教育
- 省委常委會到濟寧臨沂實地接受黨性教育 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 為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4月21日至22日,省委常委同志走進濟寧政德教育干部學院、沂蒙紅嫂紀念館、沂蒙革命紀念館,涵養優秀傳統文化,接受革命歷史教育,錘煉黨性、補鈣加油,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 中央第九指導組組長胡澤君和省領導林武、周乃翔、葛慧君、陸治原、楊東奇、夏紅民、白玉剛、王宇燕、劉強、曾贊榮、李猛、張海波一行,首先來到濟寧政德教育干部學院現場教學基地——孔子研究院,詳細了解孔子生平,了解儒家思想發展脈絡及其對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用心感悟厚重的文化底蘊,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涵養干部為政之德,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
- 評論
- 關注